动向
“十一五”中国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将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完善并实施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基于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辅业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加大对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和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出台
由农业部制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正式出台并下发各地。该技术规范对“早、快、严”疫情处置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技术规范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实行联防联控;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处理。
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在澳门闭幕
11月6日,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在澳门闭幕。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和关岛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运动员参加了17个大项的角逐。东亚运动会创办于1993年,每隔4年举办一次。中国上海、韩国釜山和日本大阪先后举办了前三届东亚运动会。为期9天的第四届东亚运动会是澳门首次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在本届比赛中共获得127金、63银、33铜,连续第四次雄踞奖牌榜首位。日本和韩国分别以46金和32金分别位列二三名。
声音
“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举行的晚宴上发表了题为《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
“中国对美国务院发表的所谓‘2005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涉华部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要求美方停止利用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指出。
“虽然候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潜在媒介之一,但是赶鸟、堵鸟甚至捕杀鸟类是不科学的。”
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对禽流感疫情应该理性对待,科学防控,没必要出现反应过度的情况。
国际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南宁闭幕
由联合国人居署和欧洲委员会研究总局、中国建设部共同主办的“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11月9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等38个国家和中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2个城市的代表共350多人。为期三天的大会围绕“城市管理、可持续的土地使用规划、可持续的住房建设”三大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同时举办反映全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人居环境改善成就的“2005’南宁国际人居展”。
中美达成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协定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罗伯特·波特曼,11月8日在英国伦敦,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按照该文件,中美两国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裤等21类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其中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0个类别纺织品,其中16个类别为2005年一体化产品,5个类别为2002年以前一体化产品。按双方约定,该协议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
华人
首届中国美食节在巴黎开幕
11月4日—13日,在法国巴黎中国城举行的首届“凤凰”中华美食节,在餐桌上摆满了精美的佳肴。这是法国首次举办大规模且集专业性、权威性、互动性、普及性于一体的美食大会。美食节秉承“传统中华美食文化,展示中华厨艺精华”的宗旨,通过“赛展结合,以赛促展”的方式,让中外人士与中国饮食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
第二届中国和平统一亚洲论坛举办
第二届“中国和平统一亚洲论坛”于11月23—2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来自亚洲各国的华侨华人及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反“台独”促统一。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美、日、台加紧军事勾结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两岸关系新局势与中国政府的两岸政策;台海新局势下,海外华人华侨“反独促统”的新趋向;《反分裂国家法》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作用与两岸关系展望等。
数字
1.8亿
成立于1980年的华侨大学董事会,一直以“协助政府办好华侨大学,联系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支持华侨大学办学”为宗旨,25年来累计捐资1.8亿元人民币,为华侨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000万欧元
根据“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合作协议,欧盟将向中国提供总额为3000万欧元的赠款用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据介绍,这是中国首次与欧盟签署保护生物多样性合作文件。这个项目为期5年,旨在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有效的项目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欧盟将委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赠款进行管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联合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人物
黄仁龙:香港史上最年轻的律政司长
10月21日,年仅41岁、寒门出身的资深大律师黄仁龙,成为新一任律政司司长,接替了他66岁的前任梁爱诗,执掌香港检控、立法及法律政策等重要岗位。黄仁龙也因此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律政司司长。这位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政府高官,其一路攀升的人生轨迹,称得上是一出香港传奇。
黄仁龙出生在香港湾仔旧区的一个棚屋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家境寒微。但天资聪颖的黄仁龙,从未气馁,学业成绩相当优秀。1976年,黄仁龙顺利进入皇仁书院念中学。中七毕业时,黄仁龙获得了全港只有三个名额的“菲腊亲王奖学金”,得以远赴英伦,在剑桥大学学习法律。1987年,23岁的黄仁龙在英国和香港相继获得大律师资格,回港执业。
他特别关注弱势社群,1991年加入关怀无家者协会后,他每周都探访街头露宿者,为露宿者理发,甚至曾露宿街头亲身体验露宿滋味。在当义工期间,他认识了现任妻子、晚他六级的剑桥师妹陈筱茵。
出任律政司司长后,黄仁龙将掌管刑事案件检控的最后决定权,而他18年执业生涯则以打民事官司为主,擅长产权法、宪制法、行政法,曾任香港大律师公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曾荫权向传媒公开了他寻找律政司长人选的经过。原来,曾荫权数月前在与法律界代表的一次会面时,首次认识了黄仁龙。曾荫权当时就被黄仁龙表现出来的对法治的坚持所感动,深信黄仁龙的为人很好,于是决定邀请黄仁龙担当大任。曾荫权强调,黄仁龙是他考虑的唯一人选。黄仁龙上任了,没有政治色彩的他,如今面对的大环境与梁爱诗当年不同。回归初期的冲击,如今不少已转化为沟通。黄仁龙在就任记者会上没有回避政治味浓烈的23条立法、普选等议题,但强调要找好平衡点,要“凭良心”做事,赢得了公众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