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中西部正在崛起的一个闪亮城市群
依 凡 李丽坤
厚重的城市记忆让晋中勃发新的自信
谈起晋中,人们自然想起晋中境内的多处名胜,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一城(平遥古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三山(乌金山、绵山、石膏山)、四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十大景点,是山西旅游经济的一大热线,更是晋中厚重的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
走进晋中市驻地榆次区,一组气势恢弘的骆驼雕塑兀立在晋商文化广场,撼人心魄!那既是风尘仆仆忍辱负重开疆拓土的晋商的写照,更是新一代晋中人走向开放与现代的标志。在厚重历史的承载中,曾经有过太多失落的晋中人,正在城市化浪潮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之中,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城市化新路。
2005年5月底,晋中市委召开的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晋中市委关于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的意见》,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让曾经创造了中国金融史、城市建设史上许多辉煌的晋中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俯看中西部地区版图,一个闪亮城市群正在晋中崛起。
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
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走向现代与开放的双轮驱动。
历史上的晋商以贸易和金融为产业,创造了诸如平遥这样如同交响曲华彩乐章般典雅的城市,启发着晋中人关于自己辉煌城市记忆的兴奋点。
在晋中,有的不只是一座平遥古城,在100公里的范围内,如糖葫芦般,依次串有以大量票号汇通世界而一度执掌中国金融命脉的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小城市,其间,还分布着东阳、胡村、东观、洪善、义安和静升等小城镇,构建成了一个合理的城乡体系。
 |
2005年8月10日-15日市委书记王雅安在郑州考察期间接受郑州电视台记者采访
|
温厚儒雅的晋中市委书记王雅安告诉我们:晋中的将来,就是要创造未来城市群的辉煌,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能的城市化道路。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就是要以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旅游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三城共创为目标,提高城镇化水平。他描绘出晋中不远的未来: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城镇人口净增40万人,人均道路达到1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7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60%,万人拥有公交车6辆,城市道路照明装灯率达80%;晋中市中心城区到2010年,人均道路达到1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8.5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80%,万人拥有公交车10辆,城市道路照明装灯率达到98%,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全省文教科研基地、洁净型工业基地、旅游服务基地和省城居住卧城。
规划中的晋中城市群的建设框架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的潮流,顺应太原都市圈展趋势,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平川六县、市区重点以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南同蒲铁路沿线为主轴,以现代型农业,洁净型工业,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为依托,以晋商文化为品牌,形成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的布局。晋中中心城区(榆次)要主动融入太原大都市圈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中心城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介休要借助工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建设洁净工业城市,增强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平遥县围绕旅游国际化的目标,创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旅游城市,进一步提升平遥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将晋商文化品牌推向世界;东山五县围绕207国道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和太行自然资源,创建太行山林城和大寨式绿色山村。通过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集镇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晋中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城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辉映的现代化化的、组团式的、有特色的城市群。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基本骨架。目前11县(区、市)道路通畅,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五年间,全市道路里程增加29.9%,达到867.7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31.7%,达到3.95平方米;供热面积新增501.6万平方米,达到554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提高了22.64个百分点,达到77.65%;供水管道增加78.6%,达到993.55公里,日供水能力提高了133%,达到30万立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6.44标台;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厂2座,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8.2%,达到104.98平方公里。人均住房增加6.1平方米,达到20.1平方米。
用一流的管理,创一流的业绩
探索一条跨越式的城市化之路,晋中人已开始上路。
那么,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究竟在何方?“要干就干一流的业绩”,王雅安常说的一句话,表明了晋中市整个决策班子的决心与果敢。
 |
2005年6月市委书记王雅安在台休市视察工作 |
围绕建设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晋中市确立了一条这样的发展路径:实施"项目带动、人才支撑、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抓住"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旅游国际化、城市集群化"四大重点,按照"一区一带两基地"的发展定位,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和制造业基地、特色鲜明的晋商文化旅游区、最具活力的城镇经济带。目前,一系列发展举措已在晋中市全面展开——
一是抓城市规划。近期将启动城市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县市将在服从城市群概念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区域建设规划、专业规划的编制。
二是抓城市“四化”(即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以国家园林城市为标准,形成"大绿化"环境,将通道绿化、城区绿化、景点绿化和重点集镇的绿化相结合,抓好卫生环境的治理,提高城区主次行道和小街巷的亮灯率,从而实现城市整体的美感。
三是抓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分区布局的原则,打通城区及各城镇、工业园的路网,形成通达顺畅的交通网络。
四是抓村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做好小城城镇规划,加强平川六县重点镇基础设施、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增强其吸纳和辐射功能。
五是抓城市管理,继续开展卫生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安全有序的建筑市场管理,形成整个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晋中市委、市政府及时总结发达地区经验,以今年上半年市县(区、市)两级班子换届调整之机,用“五个必须”(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谋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发展定位;必须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必须有一批大项目来牵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批敢于闯市场、善于搞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潮流)要求城市发展要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形成全市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共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的热烈场景。
在建设中西部具有活力的城市群道路上,王雅安带领着开拓而务实的晋中领导班子以及300多万重塑晋商精神的人民正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