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瓷都”崛起在法库
文/一池
农业名县崛起陶瓷城
谈到瓷都,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景德镇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而声名远播。然而,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瓷器产地,是位居北方工业重镇的沈阳辖区之北的法库县。
“沈阳法库陶瓷工业城”自2002年兴建以来,发展迅速很快在中国陶瓷工业板块中独立一极。如今,在法库县,一项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北瓷都,沈阳瓷谷”的总体规划已经全面启动。
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沈阳法库县”,有关她的介绍很多:中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国家三北防护林高科技示范区、国家绿化先进县、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国家文物大县、文化大县,也是新兴的北方瓷都。曾经的农业大县何时开始成为一座新兴的陶瓷之城?让我们走进法库县,看看这里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听听这里的决策者是如何说的。
走进法库陶瓷工业城
 |
法库县委书记毕华峰
|
“法库县是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已发现30多种矿种,其中80%的矿种属于非金属矿种,是生产陶瓷的绝佳原料。如今已探明的陶土储量5000万吨、硅灰石储量2000万吨,品质居亚洲前列。长石、方解石、高岭石、硅石、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及石灰石等储量也十分可观。”谈起法库陶瓷工业城,法库县委书记毕华峰如数家珍,法库陶瓷工业城的立项其实是较早的,早在1999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和法库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着手论证研究。到2002年,陶瓷工业城开始兴建。新建的陶瓷工业城,规划区面积1万亩,一期工程占地5000亩,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现代陶瓷工业为主体,以利用当地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陶瓷工业园区。目前,陶瓷城已完成了“东北瓷都”的建设总体规划,修建了中央大道、兴瓷街、望瓷街等主要街道,完善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引进铁法煤层气工程等项目。三年来,全县以陶瓷工业城为载体进行招商引资,累计已签订引进132条陶瓷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的企业24家、生产线92条,拥有水晶砖、亚光砖、抛光砖、精细陶瓷、日用瓷、艺术陶瓷等多种产品,如今,陶瓷工业城的建设如火如荼,不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不久的将来,一个对东北亚市场具有绝对影响的‘东北瓷都’将屹立在松辽大地”。毕华峰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
用产业集群规划东北瓷都
 |
宽阔整洁的大道
|
法库陶瓷工业城的规划与发展,在法库县委书记毕华峰的心中有着很重的份量。毕书记外表粗犷,内心却十分细腻。谈起陶瓷城,他显得精神饱满,思维清晰,很有信心。“法库陶瓷工业城能有今天,一是得益于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到2010年,陶瓷工业城要建成国内知名,装备工艺先进,科研实力雄厚,销售网络健全,文化气氛浓厚的中国‘东北瓷都’,成为东北区域经济板块中的一大亮点。二是得益于好的机遇。2003年,国家启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法库陶瓷工业城建设被列入辽宁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工程,并通过国务院的审核。”
立足于现实,毕书记认为,陶瓷城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缺水、缺电、缺地,这已经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突出瓶颈,但在法库,这些我们都不缺。相反,在不缺水、不缺电、不缺地基础上,法库建设‘东北瓷都’,有原料优势、政策优势、交通运输优势、劳动力优势、投资低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当法库陶瓷产业具备规模之后,势必对目前的南瓷北运造成堵劫之势。”毕书记对我们如是分析。“更为重要的是,法库陶瓷工业城从一开始就引入了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据毕书记介绍,“产业集群是一种资源消耗低、市场反应快的经济形态。它的突出特点是‘同行扎堆’,像法库陶瓷工业城,已有陶瓷生产企业20多家,生产线90多条。而陶瓷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全县采矿业、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电业和第三产业,拉长了产业链条。”“现在法库最需要的是实干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一瓷一木一绿’等主导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发挥出‘一瓷一木一绿’的龙头作用。”
据介绍,法库县目前已专门成立了“东北瓷都”建设委员会,县几大班子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万众一心建瓷都的浓厚氛围。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的、开放型的“东北瓷都”将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