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关爱
本刊记者 徐晓燕
中文版创刊25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办好刊物,记者采访了一些读者,在满腔热忱地恭贺之后,他们也谈到了各自对本刊的特殊感情和意见建议,颇有见地。
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与我刊刚刚去世的名誉主编爱泼斯坦是好朋友,也是我刊的老读者,她一直都很关心我们杂志,我也曾经多次采访过她,不久前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纪念活动中,记者再一次采访了她。
伍淑清说,“中文版现在在香港、北京机场的书店都可以买到,有时在飞机上也可以看到,在国外的使领馆也能看到。中文版的内容、形式比以前更充实活泼,以人为本的报道内容增加了,以前有些文章材料很丰富,但多为研究性、科学性,现在生活报道更多一些了。1980年创刊时叫《中国建设》,现在叫《今日中国》。我已经看了25年了,考虑到以后读者群会越来越年轻化,他们的阅读方式多以图片为主,文字看得较少,以后版面安排可以图片多些,图片要做得大一些,有吸引力和冲击力。文字现在已经很好,但可以更现代化、更精练一些,因为大家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现在的网络很发达,信息已经全球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非要从报章杂志获得信息。中文版应该兼顾海内外的读者,这样读者群会广泛一些,文章可以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未来趋势、环境、环保等。”
伍淑清希望中文版应该办成海外读者与祖国联系的桥梁,让他们看到最新的信息,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祖国情况的愿望。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介绍一些时尚的内容。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办成中英文对照,可以提高海外读者的汉语水平,现在中国在海外办了许多家孔子学院,中文版可以配合他们,让读者们学习汉语感到有趣味性,更加有学习的积极性。
伍淑清说,前不久,她们到美国举办了一个反映西藏风土人情的展览,所有的图片和实物都是反映西藏普通老百姓日常是如何生活的,美国人民很感兴趣,每天都有几千人前来观看,有些人说,以前以为西藏都是喇嘛,没有凡人,现在才了解到西藏的人民生活得很幸福。伍淑清认为中文版除了报道名人之外,也应该报道一些普通人的生活。
叶维廉先生长期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还曾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首席客座教授,协助建立比较文学研究所。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诗人”,在比较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本刊曾在1990年和2004年两度报道过他。前不久,叶维廉从美国来北京参加中国新诗100周年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记者听取了他对本刊的建议。
叶维廉说,中文版的文章应该从文化入手,不要急功近利地向别人灌输什么,若是强加于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从文化入手,使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灵魂得到升华。可以介绍中国的绘画、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人文地理、建筑,还有中国的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装文化等等,
希望杂志的设计能够再精美一些,中国有句古话说:“远观衣貌,近观才。”如果杂志设计得让人没有阅读的欲望,没有抢眼的图片把读者的眼睛紧紧抓住,怎么能让人产生阅读整本杂志的兴趣,怎么能让人在琳琅满目的杂志中选中《今日中国》呢?
张文谓,马来西亚华侨,中国侨宏企业总裁,香港百佳公司、成龙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华商会会员,中国侨联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侨联文化福利文谓基金会会长。他关注并热情参与内地的经济建设,热心教育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
张文谓说,《今日中国》中文版应该多报道祖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研成果,城市的新建设及人文景观,主要的交通、旅游状况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介绍要实事求是,不要讲过头的话,既要讲中国的进步和成就,也要讲中国面临的困难。真实才能打动人,才能令人信服。
还可多刊登一些华侨华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文章,弘扬他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另外,还应刊登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经济信息,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15年前,记者在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访问了中国台北软式网球队,当时男子得了团体冠军,女子得了团体第三名,采访的文章刊登在中文版1990年的12期上。我访问过的后卫廖彩华,现在已经是台湾“国立曾文农工”的教师并兼任该校女子软式网球队的教练。不久前她们和台湾一些教练,到北京体育大学进行短期培训与交流,记者征求了她对本刊的建议。
廖彩华认为《今日中国》中文版是一本很有实用性的杂志,对港澳台侨学生了解祖国大陆方方面面的情况有很大的帮助,更多地了解到祖国大陆的传统文化文化、丰富的物产、名山大川、经济形势、科技动态等等,杂志中有一些反映港澳台侨的文章,读起来感到很亲切。
“吃、住、行”是百姓大事,如何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不得“现代富贵病”,应当引起世人的关注。另外,老百姓关心竞技体育,更喜欢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是应关注的话题。她希望能增加一些体育方面的报道,刊登2008年奥运会筹备进程的文章,因为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大家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廖彩华说,她还希望看到两岸各种交流的文章。
广东三溢农场场长林厚仁是台湾人,他的太太是东北沈阳人,他们的合影,曾经刊登在我们刊物一篇介绍大陆新娘的文章中。
林厚仁说,台湾人最喜欢看大陆的综合时政类刊物,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之中许多人从事与大陆相关的事业,近年来台湾本岛数十万民众背负行囊前往大陆,仅上海就有台胞几十万人,许多人在大陆找到了商机,进而久居大陆。台湾民众认为,在台湾当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陆是唯一可以淘到金子的地方,因此他们对有关大陆的时事、财经信息特别有兴趣,希望从中证实自己的判断,并找到新的发财机会。然而由于两岸之间信息渠道不畅,台湾民众难以方便地了解到祖国大陆真实的情况。台湾期刊上也有不少关于大陆的文章,但仍然无法满足读者要求。
他认为中文版介绍了祖国建设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读后令人振奋。特别是在“中华情缘”栏目中,介绍了台胞投资大陆的故事、海外华人历史和现状、两岸交流情况、侨乡变迁、大陆生活指南等方面的内容,很亲切,很真实,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提供的许多投资信息,为海外同胞回祖国投资发展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他希望看到股市信息和更有实效性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