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

你现在位置: 首页 >经济>


经济
从泡沫回归实力——透视中国网络经济
网络世界的秩序维护
光明乳业:前途一片光明
无锡在打旅游牌


从泡沫回归实力

——透视中国网络经济

骆元军

2004年,中国网络业吸纳的资金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境外的投资者不断向中国网络业输送资金,希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6月15日,Google作为投资人之一向百度注资1000万美元。稍后,日本网络零售商乐天公司(Rakuten)从公开市场以1.1亿美元收购深圳腾讯公司20.4%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8月初,经营网上旅游服务的InterActiveCorp宣称,将斥资6000万美元并购中国第二大旅游服务网eLong。

8 月 19 日,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com,NASDAQ:AMZN)宣布,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越有限公司,后者通过其中国子公司及关联公司运营卓越网站(www.joyo.com和www.joyo.com.cn),卓越网是中国最大的网上图书音像零售商之一。

事实上,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低迷状态之后,中国网络业春潮萌动已久。2002年,中国最大互联网站之一的搜狐宣布开始步入盈利,“互联网的冬天过去了!”搜狐CEO张朝阳在新闻发布会上兴奋地说。

中国在1994年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自此,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如雨后春笋成立起来。虽然绝大多数网络公司当时并不盈利,但是投资者们看重这个行业的未来,看中未来成熟时的巨大超额盈利赚钱机会。和整个国际环境类似,大量的资金投向了网络业。

俗话说: “钱多好办事。”然而在网络业,大量的过剩资金反而成了发展的障碍。当时在网络业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烧钱”。王敏曾经在某个网络公司做过行政主管,她说:“钱多得花不完,每个人都对自己将要成为富翁深信不疑。”

一方面,整个产业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大部分风险基金急功近利,而很多网络公司创建者干脆以“套现”为目的,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发展上。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经济中的泡沫成分越来越多,几近崩溃。

2000年初,新浪网在美国上市,恰逢纳斯达克股市大跌,新浪网股票一度跌破发行价。稍后,网易继中华网、新浪网后在美国上市,结果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水晶基金合伙人称,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依然看好,“但我们不再看好只有模式没有盈利前景的企业。”

在经受了泡沫破灭的阵痛之后,幸存的网络公司开始认识到,只有自身能够盈利,才是生存之道。这时候,他们终于学会了控制成本,并开始不断探索各种新的盈利模式。

中国的网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门户网站、二是资讯类、服务类等专业网站,三是组织类网站。组织类网站一般不需要盈利。门户网站以其巨大的流量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客户。资讯类、服务类网站各显神通,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

2001年,263集团挑起电子邮箱收费风潮,一时之间,引起大量用户不满。北京大学新闻系学生张元说:“电子邮箱免费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263集团的做法并不明智。”其他网络公司虽然也开始提供收费邮箱服务,但基本上都保留了免费邮箱,不过收费邮箱的容量更大,服务更周到而已。

事实证明,电子邮箱免费还是大势所趋。2004年,已经有多家网络公司提供容量达1G的免费邮箱,并且稳定性也不错。《农民日报》的记者孟宪生说:“免费邮箱是吸引稳定用户的利器,而拥有大量稳定的用户,是网络公司盈利的基础。”

此后,网络公司发现了另外一条赚钱的途径,那就是手机短信增值服务。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3亿,手机短信增值服务的市场潜力巨大。据悉,新浪、搜狐、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在短信业务上每月能够实现超过两千万元的盈利。2004 年春节期间,从年三十至初七,八天时间内,中国移动用户的短信业务量约78亿条。2004年全年中国手机短信业务市场规模为345亿元人民币。

2002年初,新浪、搜狐在同一天推出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net网站;之后不久,这两大网站又效法“美国在线”,先后宣布开始经营收费在线服务。无论这些模式最终收效如何,至少证明了众多的.com公司正向更为务实的商业方向发展。

在众多的盈利模式中,网络游戏的地位一步步凸现出来。CNNIC指出: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网络业三大(网上金融、网上教育和网络游戏)盈利且利润丰厚的领域之一。

2004年5月11日,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经营商盛大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这之前,该公司宣布,要花完1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用于一系列的收购,以完成从网络游戏向互动娱乐业拓展的战略转型。然而,这么惊人的资金数目,却并未被任何媒体和业内人士视为“烧钱”之举。

中国化工网总裁孙德良说,互联网寒潮持续数年,国内网络企业犹如经历大浪淘沙,一部分企业能够幸存并非侥幸,而是因为他们能找到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网络服务日益丰富多彩,也显示出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在经济运行中的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

不错,网易、新浪、搜狐、TOM等各大门户网站在2003年度就实现了全面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中国的网络经济是否从此一帆风顺了呢?

清华大学历史系学生李焕说:“网络公司是赚钱了,但是让他们赚钱的项目还只是网络游戏之类,并不能真正实现因特网这一人类伟大发明的意义。网络公司应该在拓展网络的应用上下功夫,比如电子商务。”

为什么短信、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如此火爆,而电子商务为什么还是没有起飞?有专家指出,中国网络经济冷暖不均,信用、支付和配送是网络经济在中国举步维艰的三大“瓶颈”。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体的复杂性等自身特征,信用问题更是关键所在。目前,中国在网络的实际应用方面确实还有待努力。

无论怎样,中国的网络公司终于走上了盈利的轨道,并且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原来的炒作概念回归到形成自身的实力,表明中国的网络经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可以说,中国网络业已经从注意热潮转向真正的商业化经营。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