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地方形象 >

地方形象

重建“绿色宝库”

张家界——历史的封存 当今的骄傲



张家界——历史的封存 当今的骄傲

眉 凌

走过一个个城市,看过一处处风景,然而思念却始终停留在湖南张家界那如竹笋般拔地而起的峰林上。走在那一片片峰林中,感觉不仅是走进了山里,还仿佛走进了海里。脚下踩的仿佛不是坚硬的石头,而是美丽的海草……这并非我想像力丰富,因为脚下的台阶上清晰地显示着亿万年前鹦鹅螺纤弱的遗骨化石;身旁的峭壁上,能够触摸和看到海浪的“波痕”;而海滨小动物遗留下来的小洞穴,更让人浮想联翩,宛如它们犹在里面嬉戏……

张家界地貌

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张家界的“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更是大自然15亿年的孕育。15亿年前,湘西北地区强烈的地壳运动,使陆地成海槽海底喷火山,沧桑变故,古海又嬗变为山脉,这一系列的地壳演化为张家界石英砂岩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因为当时形成的山脉中,含有大量石英,可谓今日砂岩峰林的老祖母。

大约3.8亿年以前,整个湘西北地区地壳下降,发生大面积海侵,成为一片汪洋。张家界武陵源一带是位于浅海的近岸地带,靠近古陆,接纳了由流水日积月累的泥土及松散碎屑,后来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压实固结,才形成今日所见的厚达千米以上的石英砂岩。

1亿多年以来,地壳运动在中国进行得特别强烈。最显著的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7000万年前告一段落。这时期中国许多地区的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就是典型的代表。科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中国大地今天的地质构造格局首先受制于燕山运动,而喜玛拉雅山地壳运动是造成今日名山大川形成的重要因素,张家界地貌也在此列。实际上,第二次燕山运动对张家界地貌形成具有更大的意义。当时此地为内陆盆地边缘地带,第二次燕山运动,使大地迅速上升,形成山脉,张家界武陵源奇峰就是在这次构造运动中诞生的,距今已有700万年。也许你会认为这座山不再年轻,其实,700万年只是时光老人的一个哈欠。

张家界形成和发育时期,则是喜玛拉雅运动抬升以后,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距今250万年),使原来的平原变为丘陵,丘陵变为高山,峰林伴随着缓慢抬升的地壳,缓缓长大。

每一个到张家界的人,都有如临仙境的感觉。国内外专家学者则称赞张家界是“大自然的迷宫”。那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夫妻岩、那“望穿石壁”的凄美少妇、手捧仙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仙女”、以及那穿行于深壑幽谷之中的金鞭溪、游人必至的黄石寨。这些既有石丛小涧,栩栩奇峰,又有寨台高坪峡谷幽幽千姿百态的地貌奇景,惟有张家界这样特殊的地质岩层,再逢此地区中亚热带气候,经年累月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风雨剥蚀,才会形成,有地质学家提出,应该把这种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命名为张家界地貌。

梦幻山水  天下无双

以侵蚀构造为主导作用、由石英砂岩构成的砂岩峰林地貌,是张家界地貌最基本的特点,与之不同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喀斯特石林地貌及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地貌均为海岛或海滨环境,成因相对较简单,均为石灰岩经地表溶蚀而成,形态神韵另具特色。享誉中外的云南石林因一部“阿诗玛”而红遍中国;喀斯特地貌标准地——南斯拉夫,以洞穴之胜驰名世界。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其岩石生成时代较新(自1亿年前至3000万年前),固结坚硬程度较差,易被风化水蚀,缺少刚劲峥嵘的神态,也少有茂密森林相伴。如承德的棒棰山,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让人不由想起“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寂寞嫦娥。最著名的丹霞山,拥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等600多座。而张家界则拥有几千座奇峰、几千尊巧石、几百个泉水瀑布形成的峰林之海。

科罗拉多峰林、玄武岩峰林和土林、风蚀石林,皆各具特色,或峰柱稀少,少有成片;或缺少绿茵流泉相伴。如海拔3000余米的科罗拉多峰林,于半沙漠中矗立着的印第安人所崇拜的“图腾”,让人感到“大漠孤烟直”的荒凉美。而属于风蚀石林的中国新疆的乌尔禾风城,则有“玉宇琼楼胜天宫,舒卷谁家画卷丛”之美,因其缺少生机,没有鸟语花香而被人称为“魔鬼城”。

规模恢弘、气势磅礴,集“野、奇、秀、幽、险”为一体,融 “峰、林、洞、湖、瀑”于一身的张家界以其震撼人心的美感,成为地质地貌的经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部主任伊德尔博士说:“张家界是罕见的地球生命之花,地质地貌独一无二,风光景色举世无双。”

大自然的点缀

张家界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巨大的园林”之美誉,景区拥有天子山、袁家界、天下第一桥等300多个景点。张家界岩层以石灰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石灰岩中的钙遇水溶解、渗漏,又经千百万年的沉落堆积,才有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奇观和千姿百态的浩瀚石峰。来张家界旅游观光的人,无不对武陵源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和九天洞、黄龙洞神奇的地下喀斯特景观感到惊奇,并被它惊人的魅力所倾到。在张家界,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积物形态堪称一绝。桑植县的九天洞,其溶洞规模不愧其“亚洲第一洞”的响亮称号。如果说张家界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这位丹青妙手在这片土地上真是不惜笔墨。

在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的邻侧及外围,大自然还巧妙地点缀了成千上万个石灰岩洞穴和峰林。最大的要算骆驼洞,三天三夜也走不完。黄龙洞是开发最好的溶洞,是武陵源中的溶洞奇观。全长28公里,共有15个厅堂,总面积为48公顷,洞府上下4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内有河,河上有桥。有钟乳石柱5600多根。有高达27米的石笋“定海神针”,有能敲出八个美妙音阶的音乐柱,还有雪白晶莹如繁星闪烁的石笋。而在洞中坐船游600米长的响水河,泛舟前行,若明若暗,两边景色光怪陆离,如梦如幻,特别是当导游告诉你不要伸手以免被娃娃鱼咬伤时,神秘恐惧反成了一份难得的感受。想像力丰富的琼瑶女士游完此洞,感慨地发出“洞中乾坤大”的感叹。我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超出了她的想像吧。专家评论黄龙洞:“几乎包揽了洞穴学的全部内容,龙宫等厅在全国石灰岩溶洞中可获‘单项冠军’,而整个溶洞可得‘全能冠军’。”

植物的天堂 动物的乐土

张家界之所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不仅仅是岩峰石奇,更因为它是植物的“基因库”。木本植物达1000多种,单是张家界的乔木就有93类577种,比整个欧洲多一倍。境内有国家保护植物57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0种,二级保护植物33种,三级保护植物14种。

古树名木具有“古、珍、奇、多”的特点,石英砂岩峰上的武陵松,世界独一无二。张家界村有一株古银杏高达50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植物“活化石”。境内有成千上万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木大树及珙桐、银鹊等珍贵名木。

张家界的密林深处,还生长着许多珍贵的药材和菌类。在天平山森林中,有一种菌附生于一棵棵纤弱的小树上,导游说是“树长了瘤子”。我从远处观望良久,总觉得树与菌的纠缠很美,美如“婷婷舞女的裙”。在张家界,药用植物达700余种,可吃的野果也四季皆有。屈原曾有诗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登昆仑兮食玉英”,你不妨仿效老先生登山野餐,六月有山桃,七月有野梨,十二月还有腊八瓜,保准月月有鲜果。

张家界山峻林茂,沟多谷深,山泉淙淙,小溪东流,由此构成一个极佳的生态环境。大片的原始森林,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张家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张家界最有趣的动物要算猕猴,由于此地野果丰富,为猕猴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条件,区内大约有2000多只。这里的猴子,傻得可爱极了。有一次,几个游客发现猴子在浅水里捉鱼,一位游客好奇地扔了一个小石子戏耍,不想,群猴大怒,立即向游客扔了一条鱼算作报复,游客觉得好玩,又扔了一个小石子,猴子居然扔来数条鱼,让未湿鞋的游客饱餐了一顿。

不要和猴子玩耍了,还是去观赏“白鹭与红霞齐飞,牧笛与鸟语共鸣”的美景吧!张家界真正有风度的动物要算背水鸡了,颈脖下吊着一个大水袋,走路时绅士般风度翩翩,难怪,据传它原是凤凰,为背水给昏迷的恩人报救命之恩才变成了背水鸡。

谁发现了“她”?谁锦上添花

“这是一部美的史诗,是构造艺术的殿堂。她被遗弃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思维世界之外,她保存于贫穷的感知世界之内,她动摇了历代浪漫主义诗人和骚客的豪言,她嘲笑着历代画家的敷衍,使他们的思维世界变得狭窄,让他们的浪漫变得肤浅,使他们的笔变得笨拙,让他们的想像停留在童年!”

这是张家界的第一位游子、新华社记者杨飞的感叹。二十年前,正是这位风华正茂的摄影记者,跋山涉水数百天,用三百多张照片,三万多文字,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展现给了世界。

随后,名人来了,吴冠中、沈从文、黄永玉……

政界要人来了:江泽民、李鹏、朱瑢基、董建华……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派人来了。

从此,一顶顶桂冠飘到这座奇山上:1992年底,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1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入选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面对如此多的赞美和荣誉,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却说:“张家界的石头不说话,熟悉它的人有责任替它说话,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欣赏它的美丽!”

“张家界的空气是一笔不可估价的财富,这里呼吸一小时,在美国至少值一美元。”这是1986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副州长本希?迪克游览两边千峰耸立,绿树成荫的金鞭溪时的一句盛赞。如果说,本希?迪克第一次将金鞭溪的空气说成有价物品,那么第一次提出要开发金鞭溪空气的便是刘力伟。2000年,刘力伟到张家界公园调研时说:“金鞭溪有这么好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把这个天然氧吧推出去。”他俩的话相隔了整整14年,一个是无意,一个是有心。于是便有了今天金鞭溪这条“山幽、林绿、水碧、气清、景美”的生态旅游新线。

从截流筑坝打造宝峰湖,到推出金鞭溪健身游道,张家界人在保护好世界遗产的同时,为把美丽展现给世界做了大量的工作。2003年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正值“非典”之非常时期,张家界人为此付出的不仅是心血和智慧……。

刘力伟说:“张家界是地球纪念物,日精月华15亿年的积存,有古之积存,才有今之发掘。我守护这座山已经6年有余,开发的同时呵护它,是我肩上的责任。好多人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形容它,我不愿它成为‘贵妃’,我希望它永远是‘天然质朴的村姑’!”

我注意到刘力伟用的是“呵护”而不是“保护”。艾青有诗:“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刘力伟应该对此有最深的感触。

虽两次来张家界,然而每次都有遗憾,上次没有到吊脚楼,听土家族姑娘的 “哭嫁歌”,这次又不是去茅岩河漂流的季节,还有作家刘晓平的话不知你信不信,他说张家界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神秘莫测的神堂湾,时而霞光万道,时而阴风惨惨,只要你靠近坑边,耳边便响起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在鏖战。据传,明朝向王天子造反兵败后,带所有人马跳下了神堂湾,成为仙兵仙将,隐居洞内。有人则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神堂湾属石英砂岩和磁铁矿石,向王天子兵败厮杀及跳崖的声音,全被录下来了。人一靠近坑边,就好比一个电磁针放在了唱片上,于是便有了奇怪的声音。刘晓平还说,有一块奇石,每年都能发一次“佛光”……不管你信不信,终究充满诱惑。

人终归是大自然之子,当都市的钢筋水泥让人心如沙漠时,当飞速变化的城市让人摸不到历史看不到现在时,到张家界旅游吧!这里有地球的记忆,是大自然的童话,是红尘外的清凉世界。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人们在峰林峡谷中,找到的不仅是美感,心灵深处最淳朴的真挚情感、日渐枯萎的想像力、艺术细胞,都会被这美仑美奂的人间仙境轻轻唤醒。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