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
46岁的贾翠霞是外交官的女儿,又是外交官的夫人,她自己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2001年随丈夫赴法国,其间被诊断患了乳腺癌。
“我不懂法语,但我听明白了法国大夫所讲的那个比例,我曾经学过医,直觉告诉我,自己得的是癌。”从三年前的那天起,贾翠霞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开始了漫长的住院治疗。在北京肿瘤医院的病房里,被切去一只乳房的贾翠霞笑说她最狼狈的样子让我给看到了,同时问我佩带的黑珍珠是不是塔希提产的,她有一串很漂亮的黑珍珠项链,是丈夫出差去那个法属岛屿时买给她的。
“医生说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病人”
服了两粒止痛药,贾翠霞开始跟我聊起她的病情,平静、乐观的样子让你忘了她就是这个病的主角。
今日中国:大家对你的评价是“坚强”,是不是因为大夫告诉你,这样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贾翠霞:我这人天生乐观,我刚被确诊为癌症时,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赵进军代表使馆到家里来看望我,他很庄重地穿着西服,一脸肃穆,很认真地跟我谈: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要有战胜病魔的勇气……我当时就被逗乐了,劝他说:没事,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可能是打小养成的习惯,也可能与我当过军人有关,面对一件事,我总觉得能过去,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喜欢主动把握自己,认定一件事情,我肯定要做好。对病也一样,依照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生病,我也是一个优秀的病人,会很好地配合医生、理解疾病,主动地调整自己。
今日中国: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称你是“伟大的女性”。
贾翠霞:作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吴大使对工作、对周围人的感受,和他对国际关系的敏感性是一样的。他非常关注同事间的关系,关注每个人在使馆的不同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他把每一个人对使馆工作的支持都看得很重。我的病确诊后开始治疗,最需要家人照顾的时候,正值上海赴法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协助申办成为当时使馆的首要工作,作为使馆参赞兼办公室主任的丈夫负责大量的接待和后勤协调工作。我没有因为自己的病让他分心,他全力投入了工作。作为外交官的女儿和妻子,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外交无小事,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何况我是一个特看重事业的人,个人的事情无论多大都可以放得下,但工作不可以放下。申博成功那一刻,丈夫第一个打电话给我,他激动地哭了,感谢我对他的支持。吴大使把我的这种行为上升到了一个小到对使馆大到对国家外交事业的一种支持的高度,他认为是我的精神、生活态度起到一个外交官夫人的作用。
今日中国:当初有可能不切除乳房吗?
贾翠霞:不行,发现时淋巴已经有癌细胞了。这意味着癌细胞在全身任何地方都可能有。在美丽与生命之间,只能选择生命,没有生命何谈美丽。但实话讲女人在过这关的时候太难了,何况我是很爱美的。不过这跟年龄也有关系,要是放在十年前,我也许就会是另一种选择,年龄大一些可能就更“务实”了,生命是第一位的。
今日中国:你的病情很特殊,连续化疗了近三年时间?
贾翠霞:乳腺癌在癌症中应该是比较轻的一种,医生说我在乳腺癌患者里是少见的,对药物的敏感度差,有时一种药刚奏效几天,又没用了,现在常规药基本上都用过了,可选的药已越来越少。
医生讲,像我能这样配合治疗的病人非常不容易,一般是化疗一段就应该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接着进行,但我没法停,停下来症状马上加重。因此始终处于全身治疗状态,局部的放疗对我来讲都是一种奢望。
医生们经常战战兢兢地试着一个又一个治疗方案,每次都会告诉我: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我们只能是再摸索着来了,不知有没有效果。我已经习惯了,开玩笑地告诉大夫:如果哪一天你告诉我某种药对我有特效,我倒要调整一下心理让自己去承受,这是真的吗?我还跟大夫说,我积极配合,给你一个创造奇迹的机会,希望你还我一个惊喜。他们说这奇迹太难了,我说没关系,我已经享受到了最好的医疗条件。
我很明白自己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都不同一般,但我还是特相信医学,因为现在科学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也许一种药出来,一种病就彻底消失了,青霉素的出现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也许我能等到那一天。
我一直很幸运,喜欢什么就能干什么,我总开玩笑说,可能我一生太顺利了,老天不会什么好事都让我一个人占全了,所以要用这个病来惩罚我,但这磨难给我的也太多了吧,一年二年还不行,还得这么长时间。
“实在是有很多东西割舍不下”
“我不是怕死,实在是有许多东西放不下。” 贾翠霞说她喜欢把事情想透、想清楚,她说自己做过冷静的分析:对孩子无后顾之忧,对丈夫也没什么遗憾,惟独对父母,她放不下心。尽管分析得很理性,贾翠霞几度哽咽着无法讲下去,特别是谈到对孩子“放心”的理由,她翻来覆去地讲了很多次。这哪里是放得下心,她分明是在说服自己,并以自己的方式预支未来可能无法给孩子的那份爱。
今日中国:有没有想到过死亡?
贾翠霞:得这种病的人怎么可能不去想到死?人一到这时候往往是表现出对生的渴望,对我来讲,不是怕死,实在是有许多东西放不下。
今日中国:作为母亲,最难放下的应该是孩子了。
贾翠霞: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很多母亲最放不下的是孩子。对儿子,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没有什么遗憾,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的机会和我对他的要求我自认为都是不错的,我不给他很大的压力,让他自己有想法、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还保护他免受“应试教育”压力,比如我从不让孩子跟别人比,只让他跟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行,我不希望他全年级全班排第几,不会因为错了一个小数点就去惩罚他,只要他最后弄懂了就行了。包括现在到国外去上学,是想让他感受一种不同于国内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培养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的知识更新这么快,关键要学会学习。只要建立了学习意识,掌握了学习方法,抱有必须以知识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意识,学习对一个人来讲就不是困难的事情。
我对孩子是满意的,也是放心的。因为他已经20岁了,是个男子汉了。从小我就培养他的独立意识,我觉得男孩子最重要的是独立,这个独立不只是生活上的独立,包括行为、人格的独立。家人及朋友都觉得他比起同龄孩子成熟,这是我放得下心的原因。当然,作为一个母亲,孩子不管多大也都是孩子,更何况他才20岁,还没有步入社会,没有成家……
这次孩子假期回来陪我,我们交流得挺多,儿子审美的选择、对善恶的判断以及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欣赏和放心。如果有一天我有什么,对儿子我会放心,内心比较欣慰的是,孩子已经比较成熟了,当妈妈的不可能跟他一辈子。我告诉儿子对他的希望是将来步入社会后,学习不能放弃,事业有所成就,富有爱心。父母该给的引导和机会我们都给过了,所以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了。
我经常跟孩子讲,生病对我来讲是一种无奈,既然是这样,你就跟妈妈一起体会这个过程,享受这个过程,理解这个过程带给你的积极的意义。如果细心地体会了,你会有很多收获,会比别人丰富,比别人能够承担,将来步入社会就比别人更有独立性,更知道家庭的重要,亲情的重要。
男子汉我觉得让他们经历得多,有经历就会有责任心。我跟儿子聊天时讲到,要他珍惜这个过程:这几月的时间能陪伴在妈妈身边,假如有一天我有什么不好,你会很安慰,因为你尽了自己的孝心,你不会后悔和遗憾。而我心里也很安慰,我因为生病得到孩子更多的爱。我觉得这个过程要看孩子怎样去体会,怎么去理解,当然光靠孩子不行,要看家长怎么去引导,引导好的话,对孩子来讲是一笔财富。他可能将来对生活、对人生会更在意,对情感会更珍惜。
今日中国:曾经因为患病感觉很大压力?
贾翠霞:生病以后我最放不下的是我自己的父母。父母年龄大了,本应是儿女尽孝的时候,做儿女的应该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假如我不能做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从这一点讲,得这样的病,我的心理负担特别重,甚至愧对父母……。特别是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应该我在家而我不能回家的时候,我会想办法让父母不要感觉到悲凉,我的办法就是装出轻松的样子,让他们感觉我很好。
你知道父母对儿女的情感,那是最没有条件的。我生病后,想着正好趁着自己能动,让他们到巴黎最后陪陪他们,父母说什么也不去,后来我告诉他们我生病了,想做治疗,我妈一周之内就办好所有手续赶到巴黎,这就是母亲!
今日中国:之前我见过你的先生,谈起你的病痛惜不已。
贾翠霞:作为20多年的夫妻,我觉得走到现在我们应该是很值得珍惜的,一对夫妻,一个家庭能达到理想状态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刚结婚的磨合、互相改变、调整自己、改变对方、互相接受到深层次的认同,生活理念、为人处世、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分析,大家都能达成一致和默契,能够沟通,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感觉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境界,可以讲磨合到位了,现在感觉方方面面都很不错,事业上能给予他的支持,我自认为做得不错,所以也没什么遗憾了。曾有人说我是“帮夫命”,我开玩笑地告诉丈夫:这辈子我帮你不少了,包括生病以后都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支持和帮助你。不过,这种支持是双向的,特别是生病以后,我理解了“相濡以沫”的含义。三年多以来,我所承受的是身体的痛苦,而他所承受的是精神、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但在我面前,他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乐观的信念,这也是支撑我好好活着的一个巨大动力。
“保重身体不再是客套话”
贾翠霞说疾病带给她苦痛,同时也给了她思考的时间。她说用自己的生命提炼出健康的意义,她经常告诉朋友: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贾翠霞说与前几年相比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这绝对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很大的表现。她说有时心存侥幸:如果前五年有这种关注健康的环境,我可能都不会得这个病——当然这只能是假设了。
今日中国:作为职业女性,是不是很留恋工作?
贾翠霞:有好几次,我觉得自己要好了,马上就可以去工作,但医生每次都告诉我:你还得治病。这时我才发现,健康对一个人来讲有多重要。也同时感觉到,我的意识还不那么到位。我说自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有时阳光还没出来就灿烂上了。怎么说呢,工作对我来讲是一种诱惑。以前的同事打电话给我,好点儿了,就到公司来,我会答应过几天应该就可以了,你应该理解工作对我的吸引力,它能让人体验自我实现的快乐。但经过几次的反复,我发现必须下决心不再去“掺和”了,因为实在是力不从心了。
我曾以为自己像一只皮球,用多大力气拍就能弹多高,年轻的时候,不管工作得多累,休息一下很快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拼命去工作。很多人对自己的理解是:我还有潜力,要好好去发挥,还有很多机会要努力,不然就失去了。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透支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病是自找的。
今日中国:你现在总告诉朋友要多喝水?
贾翠霞:我现在劝朋友注意身体,不再用过去很浮躁、很顺嘴的套话,我会具体到“你一定要多喝水,喝水能排毒”,这喝水的概念是我经历了病痛才提炼出来的:我曾经是不口渴时不动水杯,这实在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身体可是大本钱,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如果有一个好身体,能做多少事情!所以一定要学会悠着点儿,今天做完手头的事情,有可能的话,明天就动身跟家人一起去旅游、去放松。现在生活节奏快,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职业女性,那就更得学会在压力状态下释放自己,不要总计划着“我将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千万别说将来,就从眼前开始吧。
对生命有了另外一番体会后可能应该有力量打动别人。像我这样的病人、有切身体会的人,去呼吁人们:在关注生命的前提下,才有更多其他的东西。不管事业有多伟大,没有好的身体全是空谈。但我估计我的朋友们在病房时是一种感受,走出医院就身不由己了。
今日中国:有一种说法,感情太细腻的女性易得乳腺疾病?
贾翠霞:这不知有没有医学理论的支撑,但我觉得有道理。现在比较明显的一个现象是,人的生活行为习惯,决定了其易患某种疾病。
我是那种性格比较开朗,做事泼辣,但从情感上来讲又太细腻的人,从小比较重情。你看我这个人表面开朗,心里放的事情很多。
今日中国:总把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去消化,自己承担了太多的东西。
贾翠霞:对,就像你总结的这样。我比较欣赏一个故事:两个住在同一病房里的病人,一个人的病床靠墙,另一个人的病床靠近窗户,由于两人都动弹不了,每天靠近窗户的病人就给靠墙的病人讲窗外的风景:屋外的花开了、人们穿的衣服有多漂亮、阳光明媚、小雨多有诗意……在他的讲述中,外面景色总是那么美。后来住在窗户边的那个人去世了,靠墙的病人要求换到靠近窗户的病床,想每天自己也去看看外面的风景,结果他看到,窗外有的只是一面墙。
我觉得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中国女人就像是住在窗边的那个人,总是把很多东西进行过滤,把美的东西展示给别人。
今日中国:有没有想过:我不想这样了,我累了。
贾翠霞:有,但得分对象,偶尔可以在丈夫那里“放纵”一下自己的情绪,有时特想大哭一场,但对父母、孩子,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