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今日视点

来自云南禁毒前沿的报告

罂粟花开时节--走进金三角

资料

毒品的危害性

云南禁毒情况

云南实施"绿色禁毒工程"概况

戒毒,以拯救生命的名义--探访昆明市强制戒毒所

资料

中国四种戒毒方式

关于毒品的ABC

 

中国禁毒进行时


来自云南禁毒前沿的报告

 

罂粟花开时节

——走进金三角

本刊记者  刘东平

2004年3月,又是一个罂粟花开的季节。

记者从昆明驱车,途经云南南部边陲思茅市,直奔中缅边境线上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并从孟连的两个口岸出境,去探访当今世界最大的罂粟种植地区“金三角”。

金三角,其实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主要指缅甸、老挝、泰国三国间的结合部地带。与中国的西南边境相连。金三角地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是盛产金矿、珍贵柚木之地,同时也出产鸦片和海洛因,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集中最有名的毒品发源地。

禁毒稽查的桥头堡

从孟连出境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两道边防检查站。边防战士们严格验查,一丝不苟。在孟连县13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大小进出通道18处,边民互市点4个,中缅之间有两个主要通道,一是中国芒信镇,通往缅甸勐波县;一是中国勐啊口岸,通往缅甸邦康市。孟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与缅甸、泰国有着长久的贸易往来。现在,孟连的边境贸易和旅游都十分活跃,来往车辆和人员十分频繁,毒贩们正是利用这一状况,把孟连作为跨境贩毒的重要通道。

在边境口岸经贸繁荣兴旺背后,是边防哨卡官兵们高度警惕的目光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不久前,芒信边防检查站的官兵们在一天4个小时之内,连续破获了3起跨国贩毒案,共缴获海洛因2262克,鸦片1865克,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

那天下午5时,官兵们先在芒信至糯伍的小路上,抓获了一名刚从境外购买了毒品正欲回孟连贩卖的男子;晚7点多,又在口岸通往孟连一岔路口堵卡时,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上前盘查中,当场从其衣服内查获了3克海洛因;晚8时30分左右,稽查大队官兵连续作战,在公路上设伏堵卡,拦截了两辆从境外来的摩托车,并对车上两女一男进行了严格检查,最后从他们很隐蔽的行李里中搜缴出了海洛因2259克。

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国边防执勤战士对过往车辆进行认真检查,严防毒品流入中国。

当记者请边防站一位排长介绍详情时,他说要遵守纪律,不能多谈。在官兵们心目中,忠于职守,高于一切。

在边境上,记者还听到了不少国际合作稽毒行动的故事。一次,中国警方查明缅甸有一个加工吗啡的村寨窝点,在“情报共享,联合行动”的原则下,中国警察在缅警方的密切配合下,一举在境外捣毁了了这个毒巢,抓获涉案人12名。而另外一次,缅甸警方发现其诱捕对象在中国境内,中国警方亦允许缅方借道我境出击,追捕路程缩短了3天,72名涉案人员落网。对付跨国毒品犯罪,跨国合作稽毒行动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一位一等功臣,稽毒大队长不经意中告诉记者,那次他出境执行缉毒任务,化装成毒贩打入境外贩毒集团。抓捕时,一颗子弹直飞向他后脑勺位置,又正巧被汽车玻璃挡住,子弹转向把另一个“线人”的手掌打穿了。

为了减轻国内的毒品危害,云南边防哨卡成为堵挡毒品的第一道防线和坚固的桥头堡。边防官兵和缉毒刑警们正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出击、行动!

“绿色长城”在金三角延伸

上午10时,我们的车开至孟连勐啊口岸。过境的车辆很多,得依次缓行通过。勐啊口岸每天有26个班次交通客车来回往返,边境经济贸易开发区生意红火,全年的出入境人员达15万人次,是孟连县对外开放的第一通道。

中缅之间相隔着一条南坎江,江水缓缓流淌着,平和无澜,眺望江岸那边,即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自称佤邦)首府所在地邦康。

掸邦第二特区(佤邦)位于缅甸东北部,与云南临沧和思茅地区接壤,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首府邦康。人口60万,70%为佤族。1996年击败坤沙集团后,成为金三角地区势力最大的地方政权。

邦康城区距离云南勐啊口岸不过两公里路。这是一座很像中国的一个繁荣小县城的城市。走在街上,几乎所有店面招牌都写着中文,还有不少中国人开的店铺、公司,经营服装、百货、医药、建材、餐馆、娱乐中心等,会讲中国话的人随处可见,丝毫没有身处国外的感觉。据多次深入金三角采访的云南记者老杨说,这两年,邦康面貌变化很大,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繁荣。原来这里仅有一条老街,两边是破旧的茅草房。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第二特区政府在国际社会以及中国云南等推动下,做出了2005年全区实现无毒化的计划。与佤邦挨近的中国沧源、孟连、西盟、澜沧等县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帮助第二特区实施替代种植,现已在邦康地区种植了橡胶、咖啡、果树万余亩,除此外,还帮助佤邦建设了交通、能源、城镇、商业、旅游等设施。

在邦康,记者采访了佤邦政工部副主任尼觉,他说到:毒品种植不仅危害世界人民,更毒害我们自己。佤邦政府早已作出规划,将有步骤地,逐渐地实现全面禁毒。尼觉说,当然,老百姓种大烟种了100多年,突然要他们更改很困难。我们正在采取分批分区的禁种措施,并逐步把道路交通搞好,矿产开发、贸易流通搞好,经济作物的替代种植搞好,农民有了其他经济出路,才能真正摆脱种植罂粟。

驱车前往佤邦一处旅游山庄的路上,记者见到,沿途的山坡上,种植了大片的橡胶林,还有甘蔗、柚子、芒果树等,满山翠绿,长势喜人。据介绍,这里虽然土地肥沃,但以往农民们只会种植罂粟,没有种植其他作物的技术和能力,生活始终处于贫困状态。

近年来,中国云南各地,特别是与佤邦接壤的孟连县橡胶公司,以及澜沧县的农林专家,多次来到这里,帮助和指导佤邦的农民种植水稻、橡胶、果树等农经作物,这些作物的种子、化肥等也都由中方提供。在有些地方,当作物成熟后,中方还按国内收购价进行收购,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户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替代种植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户的温饱问题,还使他们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现在,中国专家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教农户们种植花卉、油菜、砂仁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不少过去的烟农放弃了种植罂粟,正在走上致富之路。

在佤邦联合军独立团的橡胶农场,记者见到了从云南来的王场长。王场长说:“我是1997年被佤邦政府从中国云南招聘来的,主要向佤邦政府提供橡胶种植技术,我和这个团签订了50年的合同。我们从1997年10月建场,现在有2.6万多亩橡胶林。农场有农工3000多人,其中从中国来的种胶户478户。每个农工能有40多亩橡胶。农场还种了400多亩柚子、芒果和橘子树。”据王场长说,农场的远景规划是种6万—8万亩橡胶林。可以想像,数年以后,当“‘金三角’遍种橡胶和各种水果时,它不是也会变成可爱的花果山嘛!”

几年前,当联合国禁毒署阿拉齐先生来云南考察时,对云南帮助缅甸开展替代种植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中国帮助邻国开展替代种植,是在没有联合国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其成果超出了我的预想。”他还说:“云南的经验向国际社会表明,替代种植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云南的经验为特别联大制定全球禁毒新战略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证。” 阿拉齐认为,由国际社会提供资助,依托中国云南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帮助金三角地区进行罂粟替代种植,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有效方法。

美丽的花朵,深重的罪恶

从邦康归来,第二天,记者再次从孟连又一条通道——芒信镇出境。这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芒信口岸的车辆和人流显然不如勐啊口岸那样繁忙,这里主要是货运和边民过境通道。只见一辆辆装满木材的货运汽车从缅甸方向开来,口岸道边还堆放着不少从缅甸进口的木材原料。

我们步行通过边境哨卡,路边立着一根界桩:一侧中文,一侧缅文,标号200。界桩南边即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勐波县的偏僻山区。

走出国境线几百米远,坡地上现出了一大片白晃晃的,开得正旺的罂粟花。在我的视野里,那片片薄如轻纱的花瓣,组成一朵朵娇美的花形,大而明丽。在大片白色的花朵中,也有粉色、紫色、红白相间的,在山坡上迎风摆动。罂粟花确实很美,颇具观赏价值。远远望去,那成片的罂粟花田,更像一层虚幻的白纱薄雾,在诱人的美丽背后,却裹藏着深重的罪恶。

从植物学分类看,罂粟属罂粟科,庞大罂粟家族中共有28属,250多个品种,其中只有鸦片罂粟和包鳞罂粟能产生鸦片,现在金三角地区栽培的就是鸦片罂粟。

在离罂粟田大约半公里的地方,一块巨大岩石的下面,住着一户烟农。我们爬过山坡,来到这户烟农的草棚前。女主人是64岁的遥玉,她和老伴有两个儿子,一家四口靠种植鸦片为生。遥玉原是居住在云南银江的傈僳族,后移居缅甸,一家人开始种植鸦片。

遥玉告诉记者,罂粟在每年的11月间撒籽播种,第二年2月里罂粟花开,并结出鸡蛋大小的青绿色蒴果,蒴果发育2周左右就可收割鸦片了。遥玉把采集鸦片的工具拿给我们看,那是一把专用的刀具,由3~4个平行的钢刀片组成,安装在一个把手上。收割鸦片时用刀在成熟的蒴果垂直面上划痕,即流出乳白色的浆液,浆液接触空气后变为棕色粘稠物质,这就是鸦片。据说一个蒴果可以切割6次,约产鸦片80毫克,一公顷罂粟可产约8~15公斤鸦片。烟农们在收割鸦片时,为了不让刀片沾上鸦片,常常拿舌头去舔湿刀片,这就使他们逐渐对鸦片上瘾。

遥玉一家年复一年地种鸦片,收鸦片,卖鸦片,却仍没有换来富裕的日子。据知情人说,天长日久的鸦片熏染,使遥玉的老伴长年吸食大烟,他曾一度返回中国的孟连境内接受戒毒,但终因日久年深,毒瘾难戒,只好又回到缅甸勐波的罂粟地里,重复着以往的日子。

回溯历史,在19世纪之前,金三角地区的人们还不知罂粟和鸦片为何物?农民靠种玉米和上山打猎为生。直到1825年,英国殖民者闯入了金三角地区,以其恶毒用心在这里播下了第一粒罂粟种子。为保证足量的鸦片货源,英国人甚至以预先支付订金等方式,利诱金三角的农民种植罂粟。百多年来,种植罂粟、制作鸦片就这样在金三角地区延续下来,现时一些农民甚至除了种植罂粟从没种植过其他农作物,鸦片成了他们惟一的经济来源和活下去的根本。正如马丁·.布恩在《鸦片史》中所说:“罂粟这原本普通的植物背后,是整个一部罪恶史。”

遥玉一家与佤邦、金三角地区的烟农们一样,年复一年地靠着种植罂粟维生,收割的鸦片被买主层层盘剥,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一批批毒贩、毒枭们从农民手里以低价购来鸦片,制成海洛因向全世界倾销,赚取巨额利润。10多斤鸦片在佤山能给农民们带来的仅是几千元人民币收入,而毒贩和毒枭却可以通过这10多斤鸦片赚取一幢豪华别墅。

鸦片就像一只潘多拉的盒子,使一群质朴、无知、善良、贫穷的农民深陷罪恶的深渊。他们似乎穿上了一双有魔力的红舞鞋,在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一刻都停不下来,因为停下来,他们就会有温饱之忧甚至性命之忧。佤山的烟农无辜、无知,他们深受着罂粟的毒害,又为严重危害世界的毒品制造着来源。

据联合国禁毒署的年度报告称,在金三角地区,缅甸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占全球鸦片产量的50%—60%。无论是联合国禁毒署,还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中国的毒品研究者,对佤邦出产鸦片的总量,一般结论是占金三角的70%至80%之间。不少毒品分析者认为,佤邦的毒品生产将引导整个金三角毒品生产的走势,这样的数据和舆论,使佤邦成为备倍受关注的金三角地区的重中之重。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些年金三角的罂粟种植面积仍保持在10万公顷以上,依此推算,占金三角鸦片产量80%的佤邦,罂粟的种植面积至少仍有8万公顷。

虽然佤邦政府承诺的全面禁种罂粟的日期已为时不远,但地处偏僻,没有文化的遥玉一家人,仍这样年年靠着罂粟度日,仍盼着鸦片能卖出个好价钱。而对今后不种罂粟的日子他们无法去料想,眼光里透出的是一片茫然。

绿色替代种植的春风,何时能吹到佤邦边远山区的遥玉家,让这户普通农人和他们的后代能从此摆脱毒魔的纠缠,过上富裕的日子。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