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为朝鲜半岛无核化积极斡旋
作为东道主,中国在朝鲜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已经是第二次作为中方代表团的团长出席六方会谈了。刚刚五十出头的王毅出生于北京,是朝鲜问题专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2001年,49岁的他开始担任负责"政策研究与亚洲事务"的副部长,成为当时中国外交部5名副部长中最年轻的一位。早在第一轮六方会谈举行前,王毅分别出使朝鲜和美国进行斡旋,并邀请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洛修科夫来中国,以"和平使者"的姿态,将"劝和促谈"的功夫做到了家。对于2月28日结束的第二轮会谈,王毅认为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五点: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首份文件;确定了第三轮会谈地点和时间;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他指出,只要各方显示坚定的政治意愿,发挥高超的外交智慧,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逐步解开这道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吴敬琏:中国经济有“过热”趋势
已经是第12次参加中国政协会议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调查问卷时明确表示了自己对目前国内经济有“过热”趋势的担忧。他认为,目前在宏观经济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地方“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所谓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指的是地方各级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入一些效率低下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引发的投资过热现象。由此,吴敬琏给出的三个“药方”是:第一,使用宏观政策,实现稳定的软着陆;第二,加快推进一些关键部门的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三是采取一些微观干预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微观问题。而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加快改革、完善制度和提高投资效率。
桂希恩:为防治艾滋病做出贡献,获"贝利·马丁"奖
2月28日,贝利·马丁基金会的发起人、欧洲著名银行家马丁·哥顿先生亲自去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将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授予第一个发现中国艾滋病村,并为防治艾滋病做出贡献的桂希恩教授,以表彰他为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防治所做的贡献。2000年初,在得知河南上蔡县许多青壮年不明原因死亡后,桂希恩立即到现场调查,在短时间内摸清了当地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原因。2001年,他在众人怀疑和恐惧的目光中,又将5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家中,与他们共同生活了5天。同时,他积极争取各种援助,为艾滋病人捐药,为"艾滋孤儿"捐款。他30多次自费到河南的艾滋病流行村庄送医送药,目前已资助58名孤儿继续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