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
严仁英: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潘杰客:过客也杰出
王毅:为朝鲜半岛无核化积极斡旋等


潘杰客:过客也杰出

黄晓京

潘杰客近影。

北京东边。SOHU现代城A座37层。一个简约的办公空间。

这里有一支黄皮肤、白皮肤,黑发金发组合的国际团队——泛华集团,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为潘杰客。他装束一丝不苟,言谈话语清晰、坦诚,透着他的智慧、活力和风格,一个标准的国际化CEO。

一年多来,曾经在凤凰卫视频频出镜的潘杰客,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默默忙碌着。他有一个好的创意,要制作一套访谈世界名流人物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并自任主持人。节目关注这些国际名人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和性格,展现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内心世界以及人格魅力。

潘杰客相信自己20年积淀聚合的优势。他说自己有三跨:跨国度,跨文化,跨行业。他也敏锐觉察到一个市场需求。中国的一些电视节目与国际优秀节目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这差异让他反思,让他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确信:中国媒体正在快速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靠拢,中国电视市场需要国际化的电视节目,同时以主持人带动电视节目内容进入市场,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切入时机。

潘杰客描绘着他心中的节目:“我的脱口秀节目,是从精神层面去展示一个世界级成功人士的成败得失、生活品位,思想火花、精神风貌。中国虽然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但在精神层面上的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过程。我希望通过节目的精神内涵和嘉宾人物本身,和中国电视观众有一个精神层面的沟通和接轨”。

这个与国际名流人物同行的潘杰客,自己也有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

跨出国门,到世界另一边去体验

潘杰客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毕业于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物理学博士,20世纪50年代回国报效。文革中,小小年纪的潘杰客受父亲牵连,饱尝逆境。文革结束后,他考取大学,毕业赴建筑施工队工作,再任职建设部宣传部。直至1989年,他跨出了国门,到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去体验人生。

这时,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潘杰客(原名潘学光)。因为他觉得,“无论什么人,都是茫茫宇宙当中的一个过客,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过客。不过有人英名杰出,有人庸庸碌碌。我所要追求的,就是做一个杰出的过客。”一个新名字,一个新开端。

在经历了外卖打工,做珠宝商之后,潘杰客带着一种文化情结,加入了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开始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萌发了一个梦想:邀集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到纽约世界艺术殿堂——卡耐基音乐厅去演出;让美国和世界感受东方艺术精华。

其实这样的梦有许多人想过,做过,但没有人做成功。“没有人做成的事情我来做。”抱定这个梦想,他开始行动了。

潘杰客为此“上窜下跳”,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先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说服了一位企业家投资,然后又冲破阻碍,在中美之间来往穿梭,进行疏通。但一个多月后,企业家看到项目仍然没有眉目,就决定撤资了,原先潘杰克团队的成员一看希望渺茫,也纷纷撤伙了。

潘杰客成了光杆司令。身边的人纷纷离他而去。眼前面临的是,签证拿不到,演员出不来,资金也没有,演出就要泡汤了。潘杰客说:“这是我一辈子经历的最惨的局面。”

记得有一天,他孤独地守坐于房间,反复对自己说:你是惟一对这件事情有兴趣的人了,如果你撤了,这事情就彻底失败了,如果你能坚持下去,这个事情还有一线希望。潘杰客说,那时真的连跳楼的心都有。最后他告诫自己:“你一定要挺住,挺住了就能看见希望。”

潘杰客终于站了起来,他重新把投资企业家拉了回来。又冒着风险向媒体宣布:演出将如期举行,让媒体为演出造势。其时演员的签证还没拿到。同时,潘杰客迅速飞回中国北京邀集演员。很快在一周内,与被邀请的毛阿敏、刘欢等中国顶级艺术家们达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协议:所有艺术家将免费演出。

1994年1月28日,来自中国的演出终于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如期举行。中国优秀艺术家们首次登上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神圣艺术殿堂。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中还有特邀的20多个国家的大使和200多位外交官员。在满堂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在世界著名媒体频频闪动的闪光灯中,潘杰客陶醉了!那一刻,他知道,他的梦想成功实现了!

演出后的答谢晚宴上,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张伟涛说:“今天的鲜花和掌声告诉人们这件事的成功!而只有潘杰客心里最明白,成功的背后饱含了多少苦辣酸甜。”

逆境读哈佛,自我文化修养的攀升

在德国奥迪公司任职期间,潘杰客在上海车展会上介绍奥迪产品。

音乐会成功了!这成为大陆杰出音乐家第一次在美国最著名音乐厅的盛大演出。不仅在美国社会,在华人世界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媒体的密集报道,也使潘杰客的知名度蹿升。然而在鲜花和掌声之后,潘杰客再度戏剧性地跌入低谷。

由于他不懂经营管理,演出该收的票款收不回来,财务运转也是一本糊涂账。社会效益空前良好的艺术演出,经济上却赔得一塌糊涂。投资商们纷纷找上门来,成功的潘杰客即刻陷入了一个泥沼和僵局。

“赔钱就先赔自己吧”。潘杰客拿出自己的积蓄先偿还投资商。但钱很快就被掏空了,他又变成了一个穷人。在美国,你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危机是有征兆的。先是电话局把你的国际长途电话掐了,然后再把你的国内长途电话掐了,最后再把你的本地电话掐断。让你变成孤家寡人。

潘杰客最后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家里的本地电话也被切断了。他只好安慰自己,没有了电话也好,得以暂时避一避让他心惊的讨债人。

可流言很快在纽约华人当中不胫而走,说潘杰客卷钱逃跑了。这个一度在媒体走红的人物,一夜之间名声扫地。潘杰客真的陷入了空前困境:文化交流基金会没有了一分钱,根本无法再度运转,再去端盘子打工吧,在美国奋斗多年又转回原地,实在有点不甘心。但不去打工吧,拿什么去还欠账?

困难的境地,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的心脏终于承受不住,他住进了医院。付不起医疗费,只有申请社会医疗救济金。待身体恢复后,潘杰客开始思考自己的错误,是什么因素让他遭受如此大的波折。痛定思痛,他想清楚了,自己的错误就在于,虽然从事着管理,但根本不懂经营管理。因而摔了大跟头。

“去学习知识,学习管理。”此时成了潘杰客最为紧迫的目标,最强的人生动力。他一头钻进图书馆,认真看书备考。他立志要上最好的大学,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当时,他甚至连房租都得拖欠着,还债的事情只好先放在一边。一门心思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竭力。他仿佛真的从纽约“蒸发”了,只有在图书馆和学校才能见到他的身影。

1996年2月,潘杰客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以优异的成绩和入学论文,同时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3所名校录取。最后他选择了哈佛

时间一晃过了4年,当潘杰客从哈佛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毕业,到奥迪公司工作之后,他才又重新露面,并把从前欠下的债务一一还清了。

潘杰客的思路很特别。一般人欠下了债务,都会想着打工挣钱还债,而潘杰客却另僻蹊径,先学习,后还债,这条路不仅走通了,还使他的整体素质攀升了一个台阶。

“当时我只考虑失败后我需要补充什么,我需要学习管理。那么我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至于挣钱还债,我想以后会有办法的。”

从公司跨到传媒,同样做得很出彩

1999年,潘杰客以全A的成绩从哈佛管理学院毕业,又成为数千个应聘者和数百名面谈者中惟一被德国奥迪公司聘用的人。

“我是想去积累,去深入了解欧洲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美国我领教了,中国是我的母国,欧洲还需要我去体验。”

他的步履穿梭于世界各地,为奥迪做富有感染力的品牌营销,同时也推广和营造自我。

2000年,潘杰客的人生再次戏剧化地转向。他辞去了奥迪的高薪职位,去应聘香港凤凰卫视的首席经济评论员兼主持人。他再一次放弃人们眼中羡慕的工作,打破成功给自己设定的局限,他想跨越行业,在不同的领域中实践积累,向自己梦想的目标靠近。

在凤凰这个媒体平台上,他施展优势,也积累优势,在与国际名流的对垒和心灵碰撞之中,展示人物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时推展自我的品牌形象。走出了一条与世界知名人物同行之路。

2001年5月,北京举办国际高新技术产业活动周期间,潘杰客凭借个人素养和巧妙公关,赢得了一次对与会高端人物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单独访问。

那天施密特总理来到北京高新技术周现场,主办者为他安排了5分钟公开采访时间。许多记者都拥在台前,争相提问。当时潘杰客也站在人群后面,身边有一个德国人,好奇地朝他打量了几番。潘杰客的装束与众不同,西服套装合体考究,领带和胸兜的丝绸手帕搭配得体,品位十足,难怪讲究穿着的德国人也不免打量他。

德国人终于开口了:“你是干什么的?”“我是记者。”“那还不赶快提问题,时间不多了。”潘杰客脑子里很强的品牌意识和营销理念一下起了作用。他说“我的问题要单独问施密特总理”,德国人更为好奇地问,“什么问题?”潘杰客说只能亲自去问总理,但是现在显然时间不够了。

德国人马上拿出名片与潘杰客交换,原来此人即是施密特总理的助手。潘杰客不动声色地说:“看来您可能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记者见面会一结束,这位助手立即带潘杰客去见总理。施密特总理也把这位派头十足的凤凰台记者上下打量了一番,心有所动。助手介绍说:“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记者,有全世界众多华语观众关注的问题要请总理回答”。施密特总理爽快地答应下来。第二天,施密特如约接受了潘杰客的采访,并一直谈到要去登飞机的时间。

在凤凰卫视做首席财经评论员和主持人的一年多时间内,潘杰客采访了20多位国际政要、知名学者和世界百强企业家。

这些采访,让潘杰客难以忘怀。他说:“每一次这样的采访都是一种享受。我从他们的谈话中获得了许多益智的思想和人生的经验。”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