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中俄贸易的黄金通道
文/郁
洁 王 南
 |
中俄互贸区示意图 |
从绥芬河启程,无论乘火车还是汽车,只需十几分钟便可踏上俄罗斯远东这片颇具魅力的土地。绥芬河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达27 公里。这个常住人口12万的中国边城,外来人口占了一半,而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更是随处可见。
绥芬河人的主要特点就是一个字——忙。他们忙着赚钱,忙着数钱,忙着迎接来来往往的客商。每一个初到此地的人都会发现,绥芬河市很少有自行车。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道出了谜底:“绥芬河,没有河,除了上岗就下坡,站在街边四下看,满街看不到那自行车,那街上都是啥车呀?小轿车呗。”
作为国际通商口岸,绥芬河已有百年历史,这里距俄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内2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港口城市海参崴230公里。这条中俄贸易的黄金通道,目前商意浓浓,游人如云。当地许多商店牌匾分别用中俄文书写,市场里随处能听到中国商人用俄语与俄罗斯人进行交易,绥芬河市也因此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国境商都。
中俄关系升温,绥芬河的中俄贸易水涨船高。这里的口岸24小时开通,进出口通关快捷。诚信是市场的生命,当地政府认为,发展对俄贸易重在“诚信”。为了保护俄罗斯客商的利益,绥汾河专门成立了一个口岸派出所,配备了专职俄语翻译受理投诉。
绥芬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也是中俄两国直接接轨的两个最大的铁路口岸之一。同过去相比,今天的绥芬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里的楼高了、钱多了、城市美了。小小的绥芬河,凭着强劲的对俄贸易,在全黑龙江省创造了许多第一:人均GDP全省第一,住房面积、百人拥有汽车,工资额和银行存款也在整个黑龙江省稳居首位。
 |
绥芬河铁路口岸货物换装线 |
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对俄商品集散中心,绥汾河市发挥口岸地缘优势,从开发远东市场入手,再向西扩展,逐步开拓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地海沿岸国家的市场。绥芬河先后建成了服装、鞋帽和日用品等7大市场体系。2000年,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额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2002年达到15亿美元,并以每年2亿美元的增长速度递增,在对俄经贸中已由过去的“小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哥”。
几位俄罗斯朋友告诉记者,他们每月要来绥芬河2~3次。中国的消费品价格普遍低于俄罗斯,蔬菜水果肉类的差价约3倍、建筑材料3~5倍,家具则高达8~10倍。据说,每天有几千俄罗斯人在绥芬河购物。而俄罗斯的优质木材也吸引着中国的购买力,大量俄罗斯远东木材源源不断运往绥芬河口岸。俄罗斯装运中国果菜和日用品的车辆经常出现排长龙的景象,被当地人称为“倒包”的俄罗斯商贩也随处可见,扎堆交易。
一张2000年规划的地图不到两年就已经“走形”,由于发展太快,空间不断扩大,绥芬河市的地图经常处于重新修订之中。来绥芬河“淘金”的人越来越多,“助投资者成功,促绥芬河发展”已成为绥芬河人笃信的价值观。作为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绥芬河已成为中国边境城市中最大的物流中心。纷至沓来的游人,满载而归的客商使绥芬河越发展示出其“国际商都”的风采,一个崭新的绥芬河正在东北大地上崛起,连接中俄,贯通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