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旅游风情 >

旅游风情

乡土游

汉代“坞堡”化石 茶香火暖人家

 

民族风情

拉萨印象

 

美食地图

湖北特色菜肴与风味小吃

 

 

 



 

湖北特色菜肴与风味小吃

 

张碧玲

湖北菜点以水产为本,制作精细,尤重火功。菜肴大都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具有朴实的民间特色。湖北风味包括武汉、荆沙和黄州三个地方菜点特色。

武汉菜点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风味菜点的长处,善于变化改革,花色品种较多,注重刀功火候,讲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汤技术有独到之处。荆沙菜以烹制淡水鱼鲜见长,更以各种蒸菜(如“沔阳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纯,关于保持原味。黄州菜擅长烧、炒,用油稍宽,火功恰当,汁浓口重,味道偏咸,富有乡村风味。湖北的小吃点心品种多,风味特殊。

湖北著名的风味菜点有:清蒸武昌鱼、鸡茸架鱼肚、钟祥蟠龙、瓦罐煨鸡、菜薹炒腊肉、鸡泥桃花鱼、峡口明珠汤、鱼氽、热干面、三鲜豆皮、东坡饼、面窝等。

蟠龙卷切

蟠龙卷切又名蟠龙菜,是汉口云鹤酒楼、老会宾酒楼经营的楚乡名菜之一,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武汉的餐馆、酒楼在民间制法的基础加以改进,使之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著名鄂菜。

煎虾饼 湖北省传统名菜。湖北地区盛产湖虾,色青中带白,壳薄而肉质丰腴饱满,鲜嫩细腻,烹制菜肴则味道香醇,鲜美可口。虾饼煎制是用去壳虾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匀,煎成圆形小饼。肉色雪白,外衣金黄,滋味鲜美。

老通城豆皮 豆皮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逢年过节,人们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用油煎好,作为节日喜庆食品。老通城豆皮创于1931 年。它学习传统的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伴鸡蛋作皮,各种鲜料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油重而不腻,因馅内加有猪腿肉、猪舌、猪心、玉兰片(嫩笋)等,取名"三鲜豆皮",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后又改进配料和操作方法,制出了鸡了豆皮,虾仁豆皮等。1955年5月1日,老通城成为全市第一家国营餐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都来老通城品尝过三鲜豆皮。毛主席更是四次品尝四次赞赏。

小桃园鸡汤 煨汤是武汉人烹制汤菜的传统方法,“无汤不待客”、“无汤不过年”已成为食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煮开,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

橘瓣鱼圆

湖北是鱼米之乡,历来有吃鱼的食俗。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创造了许多吃鱼的方法,将鱼肉制成鱼圆,就是其中的一种。鱼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荆楚岁时记》有明确记载。生活在公元前675年以前的楚文王一次吃鱼时被鱼刺卡了喉咙,当即怒斩司宴官。吓得厨师不敢再烹全鱼给他吃,想办法去掉鱼刺,把鱼肉剁成色茸,做成鱼圆。

洪山菜薹炒腊肉

洪山菜薹即产于武昌洪山一带的红菜薹,颜色紫红,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常食不厌,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鱼一起被誉为楚天两大名菜。清人在《汉口竹枝词》中写道:“不需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友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末慈禧太后常差人来楚索取洪山菜薹,视之为“金殿玉菜”。

沔阳三蒸

沔阳是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历史上包括今洪湖市,近年改制为仙桃市。这一带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三蒸即三样蒸菜,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鸡,有的说指蒸鱼、蒸肉.蒸丸子,有的说指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所谓蒸珍珠丸子,是将鱼、肉剁茸加料,挤成丸子,放大筛内滚粘糯米,然后上笼蒸熟,熟后的糯米晶莹透明,犹如珍珠。如不滚粘糯米蒸制,就叫蒸白丸。1931年汉口民生路开办了一家沔阳饭店,以善制三蒸驰名,

面窝  

面窝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