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牵引的“北京速度”(上)
慕雨
提起北京铁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站、北京西站那宏伟壮观的建筑和建筑群下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旅客,两大车站犹如两扇大大的“窗户”,当南来北往、成千上万双眼睛为首都的博大、恢弘气度和壮丽迷人风景而欣慰和自豪时,潜意识中也会对肩负重任的北京铁路肃然起敬,但很少有人想到去了解一下北京铁路自身的行进轨道,更不会想到在它流光溢异彩、气度不凡的外表下,有着历经沧桑的艰难历程。
从空中俯视北京铁路,我们可以尽情领略“国脉中枢”的恢弘气度:拥有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大同五个分局的北京铁路局,处在全国交通运输的心脏地带,所辖铁路线辐射在天津、北京两市、河北山西两省、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在幅员辽阔的华北平原上,由21条干线和57条支线组成的1.2万公里长的铁路线,编织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巨大网络,几千列客货列车昼夜川流不息 ,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阳光下,越太行 、跨黄河,川流不息、气象万千。
北京铁路在全国铁路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在它的营业里程只占全国1/10的版图上,承担着全国1/7的客运量、1/5的换算周转量和运输收入、1/4的货运量以及
1/3的煤炭运输量。
北京铁路局,曾经是一个以煤炭运输为效益支撑的能源运输大企业。“倒好煤就不倒霉”是计划经济时期北京局生产经营心态的最好描述。然而,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洪涝灾害、国内煤炭市场供需情况变化,这种状态延续到1998年,开始显示出它与市场经济极不和谐的脆弱性,北京铁路局不仅货运量急剧下滑,在客运任务完成进度上,竟然排列重工业基地沈阳局之后,以地利方面的绝对优势反列于全路的倒数第一,管内出现从未有过的“空车大旅行”局面。
仿佛是一夜之间,北京铁路展现出它势不可挡的蓬勃活力:新线飞架南北,客货运量节节攀升。但是除了遵循铁道部所实施的整体改革措施以外,北京局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的优惠,
相反,在各种任务份额都量大一份的情况下,北京铁路局以全路第一的运输收入,以1998年191亿元向2002年304亿元飞跃的速度,以
及60 %的运输收入增幅,实现了连续五年经济效益和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双丰收。
“国脉中枢”的地位同时体现在一系列数字的对比中:相比于1998年和全国14个铁路企业,北京铁路货运增长29%, 占到全路货运增量的31.4%;客运增长14.7%, 占全路的增量的20.3%;运输收入增长112亿元,占全路增收总量的22.6%。在铁路建设上,正线铁路达到1万多公里,复线铁路已有6000公里,电气化铁路3000公里,支持120公里以上时速的无缝线路发展到6000公里。
曾经是每人只剩12元可发工资的北京分局,并且因此每个职工不得不被停发80元的奖金,曾经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北京铁路人,几年之后,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撑起了北京铁路广袤蔚蓝的天空?
鞭响僵化了的“观念”风轮
 |
李树田局长在检查工作。 |
正值北京铁路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机时,1998年,现任局长李树田从哈尔滨铁路局调到北京局开始走马上任,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他发现处在首都这一政治文化中心腹地的北京局,思想观念十分“正统”,“保大局,求稳定”是不少干部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心理天平,而职工们头脑中则是总是念着长工资增奖金而从不考虑如何为企业增效,以贡献换增收。就是这样一个有着38万职工队伍并且每年还以净增7000人的速度而变得越来越臃肿的企业,尽管“窗外”的市场经济已经搞了多年,“窗内”依旧体现着一种典型的生产型企业的理念和格局。
“钱从哪来,人往哪去?”围绕这两条起死回生的命脉问题,李树田和领导班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集体大讨论,并且历史性地提出五个观念的转变: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念;以改革求生存,促发展的观念;按劳取酬、按校益付报酬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运输和多种经营两个轮子一齐转,两个轮子一般大的观念。
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一明显具有分水岭意味的新的大旗呼呼作响,让北京铁路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开始理解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自身的密切关系,那种惟我独尊、得天独厚的优越感一点点动摇。当他们终于亲身体会到北京局在发展中的巨大变化给自身带来切实的好处时,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只有这条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决裂之路,才是北京铁路人的希望之路。
针对“人往哪走”,在新局长的倡导下,北京铁路人扭转了只靠“两条钢轨吃饭”的思想,树立运输经营和多种经营双管其下的发展思路。不仅“两个轮子一起转”,而且要“两个轮子一般大”。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念的革新对北京铁路局应变市场风云,增强企业后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几年来,北京局的多种经营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从98年的56亿元的经营收入增加到2002年163亿元,在铁路企业多种经营的园圃中,犹如一株盛开的牡丹,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希望。
五年来,北京铁路多元经营系统累计安置运输业分流人员近4万人,多经企业从业人员占到职工总数的20%以上,为铁路企业实施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用“管理”机器榨出的“油水”
什么给北京铁路运输经营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管理,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动力。不乏地利之便的北京局同时也不乏“人合”之势,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地利和“人合”反而造就了北京铁路人从思想到行动的麻木和滞后,工作中除了安全一项不含糊外,站段领导对本单位经营情况说不清、算不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为了彻底消除这种在市场经济领域“不正常”的现象,北京局按照运输、经营、安全、多经、建设五条战线,实行了严格的领导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逐级负责的落实机制。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硕果累累,在落实铁道部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工作中,尽管折旧成本5年增加了10多个亿,北京局依旧实现了运输利润28亿元的骄人业绩,步入了建局50年来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预则立,不预则废”,先破后立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死而后生的勇气和决心。从深层面上整顿了旧的不合理机制,北京局深入学习外单位的好经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重新设计了先进、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且在全局建立和完善内部模拟市场,全方位地展开对增运增收和成本控制的考核工作。
是“要我干”还是“我要干”?
“大锅饭”和“铁饭碗”造就了北京铁路售票窗口的怪现象,卖票的人关心的不是手中卖出的票,票多懒卖,票少不卖成为十分正常的现象,午间休息时间一到就争先恐后地挂出“暂停”牌。在制定了增运增收考核奖励办法和增收节支考核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北京局对客运增收的压力层层传递,将事后奖励变成过程控制,从单位、车间、班组到个人,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实效完全体现在工资奖金的分配上。具体到售票窗口,则是将售票员的收入分解到每一张车票中,这样,有的人收入每月可以拿到两千多元,收入少的只有三、四百元,差距之大迫使每个售票员都勤奋敬业
。为加强约束和激励的互动,北京局建立了“合理下岗—岗位培训—竞争上岗”的环流机制,出台“红线”惩处制度,实行尾数淘汰措施,促使各个岗位职工实现了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
增产节支
外部的费用在增长,内部成本在增加,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任务额也在加大。前所未有的压力滋生了背水一战的动力。从2000年开始,北京局抓住“管理”这个牛鼻子,策划了
“经营管理效益年”、“质量管理效益年”、“质量管理深化年”、“质量管理创新年”,一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台阶。2000年展节支活动,通过科技创效、物资采购招标等,一年下来,总共节约了七亿元。2001年,发动运输、财务、劳资、物资、科技、工会六个系统各节支一亿元,结果2001年当年和2002年两年间各节约九亿元。三年来,仅以上各项就节约开支近30亿元。
出台激励政策
北京铁路承担着全国铁路1/4的货运量,而运输总收入的2/3也来自货运,因此卸车便成为保障装车运输的一个关键环节,在2000年制定卸车奖励办法的基础上,2001年,北京局再度出台激励政策,规定比上年实际完成数每超卸一辆,单价提高10倍,结果,2002年北京局平均每日装卸车比1998多4000多,这样,每年产生的效益则超过10个亿。
双向挖潜力
在铁路行业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术语 “周转率”,这铁路运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体现着铁路运输的效率。据了解,中国铁路运输效率是世界上是最高的,在车辆总数只有美国1/5的前提下,美国是7天。而北京铁路, 最高峰时,一辆车的周转则仅有2.83 天。
通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北京铁路运输需求持续大幅增长,运输负荷成为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使人人时时感受着新增任务的压力,但是每年赢得的成绩却又都超出了他们自己的预期。李树田局长把其中的经历称作是一条不断的打破现有平衡,在新的不平衡中再建立新的平衡的挖潜扩能之路,认为这是压力转化为动力后释放的能量在起作用。
5 年中,北京局畅通了三大干线,打通了四条通道,疏解了十几运输瓶颈,使运输能力空间大大拓展。通过不断优化运行图,实施全面计划施工管理,虽然运量越来越高而设备故障率却越来越低。改革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不合理的生产行为,再次挖出了潜力,在撤并了15个运输站段,初步理顺运输组织结构后,北京局在全局范围内跨地区跨分局进行了多次机车布局调整,临汾分局并入太原分局,新太原分局日均装车比原来两个分局之和多了400车。
李树田说,尽管目前北京铁路的主要通道能力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继续挖潜的空间十分有限,但只要能保持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
握握手,体悟“市场”的力度
1998年的重创让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北京铁路人领略了一个的词义的无情:市场。就在他们为重新搭上时代的列车而进行自我解剖时,一个叫刘村的偏僻小站的做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个每天仅办理列车接发、会让的四等小站,14名职工靠人拉肩扛到周边7公里以外的乡村承揽行包运输,全年仅“行包”收入就可达到6万元,这是小站每年正常收入的10倍。通过对这个活生生的典型的宣传,北京铁路人从此开始握住“市场”的手,主动融入风云变幻的经济潮流中。
货运转变经营手段,就是提出“当好企业的总调度长”,这是一个从最初单纯揽货的营销方式上升为靠诚信服务赢得市场的过程。北京铁路局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市场调查活动,主动走访管内所有运输需求的企业,与10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固定联系。确定“百家重点企业”,对这些企业派驻了专门的营销员,将计划审批业务与之联网,每个月组织一次管内两省两市地方政府参加的运输协调会,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重点企业运输协调会。从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运输组织,调整运力配置。
固定班列、行包专列、跨局煤炭直达班列等货运产品的开发为北京铁路货运铆实了后劲。几年来,在既有线路、车辆、动力没有大的增长的情况下,运量增长了近3倍。如果把2002年的北京铁路局完成的货运量用60吨的车辆装起来排列,足以绕地球5圈!
“036”原是北京北站一个普通客运服务员的标志,通过多年传播与承继,成为“诚心待客、热心服务、真心助人、实心爱岗”的精神典范。“有困难,找036”,几年来,通过大力弘扬036精神,036已经从个体优质服务的典型,发展成为北京铁路客货服务的精品品牌,形成一种种体现新理念的服务模式,塑造了一个个036先进典型的群像。
客运强化对“六项服务承诺”兑现,对乘务员进行民航式强化培训,推行列车等级管理,在定期开展大规模的客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提高硬件水平,仅三年来用于更换客车卧具的投资就达1.6亿元。为进一步体现旅客至上和“衣食父母”的市场理念,几年来,全局200多个车站、1300多个窗口实现联网售票,使旅客购票的“长蛇阵”基本消失。“五一”、“十一”、春节等大客流运输,在客流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售票量年年得到高质量地完成。
结合四次大面积提速,北京铁路不断按照客运市场需求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加大对新型客车的投入力度,打造精品列车、品牌列车。其中“城际列车”、“21/22次”精品列车打出了知名度 ,趟趟爆满。随着客运质量的显著提高,客运所占市场的绝对份额节节增长。
市场意识不断提高的结果就是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按照“主铺分离”的原则,几年来,北京铁路局将房建、生活、卫生系统实现了分离分立,使运输主体进一步精干高效。全局运输业与多元经营实现了企业分设、财务分账、人员分开;内部客运公司顺利组建,企业改制重组大力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内在的生机与活力前所未有的迸发出来。
“安全”铸造铜墙铁壁
在铁路行业,对安全运输的重视可以用“泰山压顶 ”来形容,规模运输和集中运输,使安全牵涉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安全在铁路行业具有“一票否决”的绝对地位。但是由于运输产业特殊性,决定了铁路不影响全局的故障出现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安全生产达到1000天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1998年以前,北京铁路在把安全作为中心工作来主抓,安全生产的最高天数也只有600天,而从97年到2002年9月,北京铁路却连续实现安全生产六周年,创下了建局50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也创下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历史最高纪录!
成就的取得当然不是顺水推舟的结果,在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设备质量三个方面,北京铁路局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加固”工程建设。
“安全管理七项机制”从“身体”结构上严丝合缝。干部安全逐级负责、安全分析预测、职工培训质量保障、设备质量保障、行车规章制度管理、班组安全自控、安全考核激励的全面落实,保障了“安全”肌体的健康强壮。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建立路局、分局、站段三级安全生产问题库等适时“体检”和及时“治疗”措施,使安全工作做到了万无一失。
人员素质的“三个百分之百”,从思想意识上强化了对安全的警觉性和应变力。即百分之百人员,百分之百应知应会内容,百分之百达标。根据规章的变化,北京局组织各专业对全局3515个工种岗位重新修订了岗位工作程序、作业程序和岗位职责。2002年完成培训考核16.55万人,达标率99.3%,同比提高1.2%。
加大资金倾斜和科技投入,犹如将“安全”置身在全天候的“保护网”中,加强了人的可操作性。从1998年到2002年,北京铁路直接用于安全的投入达到47.42亿元,占到局管项目的32%,超过铁道部规定的15%的一倍多。以客车安全和提速区段安全为重点,全方位进行设备质量和安全设施的改善,仅线路换轨大修就达到3569.3公里,道岔大修1886组,更换轨枕382.9万根。针对威胁安全生产的主要设备隐患和关键、惯性、疑难问题,把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与组织科技攻关结合起来,设备故障大大减小。针对道口事故多的问题,加快“平改立”工作,1998年以来,全局共修建立交717处,拆除道口917处。同时,机车全部配备了“三大件”,各车站普遍采用了电气集中设备,干线全部安装了第二代“红外线轴温检测装置”,无线列调、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等一大批保安全的科技手段投入运用,为北京铁路运输安全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
“基础”舞剑,意在久远
作为一个特大型的运输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种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北京铁路人深切的认识到设备是安全之本,效益之源,因此坚决去处吃设备老本搞短期行为的思想,扎扎实实地在垒砌地基上狠下苦功。
1998年以来,北京铁路局累计投入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大修资金210亿元,完成了动力换型、线路改造、列车提速和基础设施整治等重大项目,建成并投产大中型项目10个,短平快项目16个,并且坚持每年更换100万根枕轨。西黄线、邯济线、阳涉线、蓟港线的开通,京广线、京秦线、京沪线、京山线提速改造的实施,大秦线、南北同蒲线、邯长线扩能改造的进行,使主要铁路干线的线路等级发生了质的改变。
在强化设备基础上,北京铁路局似乎并不吝啬资金的投入。在机车设备换型价格增长的情况下,依旧强调保证机客车的大修费用,而机车中修费用较1998年增长了2倍,客车中修费用增长了12倍,相比之下,全局管理费用支出占成本总支出的比例却一直保持在3.6%左右的水平。
目前,全局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区段已达到近4000公里,时速达到或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区段达895公里,京秦客运专用通道基本建成,正式运营后旅客列车时速将达到200公里。以2001年,北京铁路已经率先进入牵引动力的“内电时代”,目前全局拥有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新型空调客车的装备水平在中国铁路行业首屈一指。
“硬基础”的强化离不开“软基础”的支持。随着事业的蛋糕越滚越大,“北京局重视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推行素质准入制度和职业技能标准,使全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进步。目前,全局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500余人,中级技术人员16000余人。
如今,北京铁路局已经有了更近一步的目标,那就是向现代化铁路局迈进。而加大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从1999年起,北京局每年投入科研开发费用超过3000万元,开发的科研项目超过了100个,TIMS调度集中控制系统,DIMS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均已经转化为生产力。
信息网络的作用在北京铁路系统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路局-—分局—-站段实现了计算机联网,主要客运站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售票和网上订票,全局信息网的数字通信系统已经开通,列车预确报、财务管理、机车运用管理、运输信息统计分析等系统在运输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职工生活奔小康
2002年12月,北京铁路局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北京岳家楼职工住宅小区落成剪彩。18栋楼、54万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将有3600户铁路职工住房问题得到解决。领到钥匙的职工代表激动万分,告别三代人挤了十几年的小房子,搬进宽敞明亮的大三居,他们紧紧握住局领导的手不肯放开。
安居乐业,殷实富裕,作为经济建设最早的开拓者,铁路人同样向往着这种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祈盼的生活,但是在铁路建设初期,先生产后生活和艰苦奋斗的号召使铁路人做出了太多的牺牲,而当毫无市场经验的铁路人靠着与身俱来的胆识和勇气,终于为自己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为企业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后,尽快地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不遗余力地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便成为一件与安全生产、企业增效一样重中之重的事情。
从1998年开始,北京局共投入 65亿多元用于职工住宅建设和小区环境整治,解决了41947户职工的居住问题。一系列铁路职工住宅小区相继落成,铁路职工忙着乔迁,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目前北京局职工住房总建筑面积达到1579万平方米,总户数达到28.62万户,682个住宅小区,总居住人数达到85万。
在建新房的同时,北京局还加大了对老旧房的整修力度。仅2002年就投入3.46亿元用于职工住宅小区建设和电线路改造工作,整治改造小区147个,惠及职工11万户。职工身在家中,享受的是花园式的小区休闲环境,工作在岗位上,增强的是更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的北京铁路人,却像一个和谐而充满朝气的大家庭,将心与企业紧紧拧在一起。
北京铁路局还注重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生活。2002年的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上,北京铁路局长跑运动员孙英杰在女子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中,获得两枚金牌,由企业选送运动员为国家赢得金牌的事例在体育界并不多见,而这种成绩的取得,恰恰是北京铁路局注重职工物质生活改善的基础上,把职工精神生活页认真落实。
群众性有声有色体育活动在北京局经常进行,体育检阅大会已举办了十一届;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北京局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北京局摔跤队在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篮球队在全国大企业篮球赛中三次蝉联女子篮球冠军。
目前,北京局在全局范围内已建成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文化园,健身房,形成了以文化宫(俱乐部)为龙头,以基层文化园为重点,以车间班组、沿线工区小站文化室为基础的纵横结合的群众文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