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
2003年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聚焦中国 >

聚焦中国
咫尺天涯——沪上台商有感两岸“三通”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

高明峻的现世烦恼


咫尺天涯

——沪上台商有感两岸“三通”

周天柱

清明节前在闽台商乘客轮直航金门后飞台湾祭祖扫墓。

海峡两岸骨肉情深,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道人为设置的无形的藩篱仍在制造着中国人的悲哀。多少中华儿女热切企盼、大声呐喊两岸早日实现直接、双向的通邮、通商、通航。可这顺应历史潮流的正义之举,至今仍只是萦系人们心头的一个梦。辞旧迎新之际,笔者走访了几位长期在沪居住、工作的台湾企业家,他们的话题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当前两岸的热点——“三通”,而直航更成了台商关切的重点。

舍近求远  劳民伤财

当代科技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往来沪台两地却仍要舍近求远,对此,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中达斯米克电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王其鑫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对笔者侃侃而谈,作为台湾上市公司——台达电子集团与斯米克集团合资在沪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经营动力、通信、自动化和视讯设备,目前已在大陆各地建立34个业务点,2001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名列上海市百强企业。王其鑫特别强调,10年来,公司研发在深入、生产在发展,可因为两岸无法直接“三通”而付出的有形、无形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他对公司的成本账烂熟于胸,企业整机所需元配件的本土化从当初几乎为零,现上升为约70%——80%,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重要的零部件仍必须从台湾进货。近年来,随着产量的大幅增长,这方面的绝对需求量相当可观,由于两岸至今没有实现直航,货船非要到琉球群岛去绕个弯,转一下,白白浪费了不知多少财力、时间!再拿母子公司之间的联系来说,集团开重要业务会议,如飞机直航,上午离开上海,下午在台北开会,晚上即可返沪,开会、工作两不误,而现在这个来回,至少要3天,路途无端耗费的时间,是用于开会的5至6倍,实在令人可惜。此外,还有一本账必须要算,目前中达斯米克共有近30个台籍干部,按公司规定,每人一年可返台探亲8次,因为不直航,10年路费总计多花了500多万元人民币,这对公司而言是完全多余的负担。

临近过年,王其鑫又不免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中国人都有春节团聚的习俗,可这对返乡贺春的台胞决不是一件轻松事,一次次亲眼目睹如潮涌的台胞滞留香港、澳门机场,多余的安检、多余的签票、多余的下机登机、多余的等待,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焦虑、不安,当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而最辛苦的当数怀抱婴儿的妇女和护送老人的旅客,在拥挤的人流中小心翼翼、步履艰难,常常是急得满头大汗,累得直喘粗气。讲到这里,王其鑫直言自己前两年也无奈第担当过这样的苦差事:“岳母60多岁,头一回来上海,身边还带了一个才两岁的小孙子,一老一小,扶老携幼,整个旅程我心都提到了嗓门口,一路上瞌睡都不敢打一下。离开桃园机场,怕飞机不准时抵达香港会误了赶下一班飞机。到了香港,出关、入关、安检,忙得不亦乐乎,香港新机场又特别大,赶来赶去渴得嗓子直冒烟,回到上海人都瘦了一圈,想想过完年,还要护送老少回台,真有点后怕。”

这几天王其鑫最高兴的一件事是,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日前上海中达斯米克电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沪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这在全国台资企业中是第一家。王其鑫重任在肩,更急切地企盼海峡两岸尽早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科技精英携手合作,更有效地在电力电子方面展开密集的科研,推动中国电子科学不断发展。

如此美事  为何不为

2002年11月22日,台湾“中国台商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章孝严与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就大陆台商包机返乡过年问题交换意见后,遭众多记者围堵。

采访上海市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协会副理事长杨大正,是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在工博会创新馆中,由杨大正任总经理的金点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排6个科学技术成果奖吸引了笔者,不断创新的金点子公司一连推出了比目前欧美地区功能更强大、技术更先进、更易使用,覆盖面遍及全球的三大系统:可异地面对面互动交谈的“电子政府”;可异地面对面交易的“电子商场”;在家就可进行实时面对面互动教学的“电子学校”。此三大系统在现有的普通电话线上即可实时、同步、双向传递影、音、图文,这称得上是现代通信技术的一大飞跃。

现今说起开拓通信技术领域的杨大正,沪地市民一点都不陌生。20世纪90 年代初,他飞抵上海才一个星期,就与新黄浦集团签订投资总额达2亿美元的外滩京城(现称科技京城)的房地产项目,这被台湾媒体称为“台商抢滩上海以此启动的标志”。担任上海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6年、现为荣誉会长的杨大正对两岸“三通”整整盼了10多年。他指出,如果说以前“三通”还有些不成熟的条件,那现在两岸都已加入世贸组织,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即“三通”!“三通”本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提升到复杂的政治层面去研究。大陆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大市场,对我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大陆信息产业近几年发展之快举世瞩目,但要打拼全球市场决非易事,在这方面理应充分运用台湾信息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可遗憾的是,至今台湾高新技术企业还不能直接投资大陆。比如说台湾对8英寸晶圆的‘禁’与‘放’,不知上下折腾了多久,最终竟然宣布的是‘有条件、小规模、低度’的开放政策。大陆市场需要8英寸晶圆,目前台湾少说也有20多家8英寸晶圆厂,生产能力绰绰有余。如果不外移,剩余价值只会不断锐减,最终成为台湾自身的经济负担。择时择机释出,可加速12英寸、14英寸晶圆的投产,实现产品及时升级换代,反而可让岛内业者以最适宜的成本对整个产业重新分工布局,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谈到这里,这位享有“金点子大王”美誉的总经理不禁连连摇头。近年来“金点子科技”凭借在全球领先一步的信息技术而闻名海内外,如今杨大正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尽快与台湾同行合作,共筑科研平台,共享科研成果,可因岛内的种种限制,这种技术、人才交流的有效性、互动性大打折扣,这势必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最终受损的仍是两岸同胞。

回家过年  难言心病

今年中美合资上海利男居食品公司的月饼销售量突破了400吨大关,销售额高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该公司总经理吴一香这几天正忙着准备圣诞、新年的新品上市,现裱现卖的香槟XO鲜奶蛋糕一上柜,就一炮打红。谈起两岸“三通”,吴一香的感受最深,她指着自己名片上“中美合资”四个字回忆起投资经历:十年前我们家族要到上海投资设厂,既然“民以食为天”,就决定主打食品业。经上海有关方面的牵线搭桥,有幸与中国百年老字号利男居结缘,所有的条款都谈好了,却独独为合资的名称犯愁,到底是沪台合资,还是中外合资?由于台湾当局严禁岛内直接到大陆投资,违规者严惩不贷。经再三考虑,为安全起见,利男居的台方资金最后还是经美国投资上海,“中美合资”就成了合资双方的冠名。在平时业务交往中,有些大陆同行爱开玩笑,直呼我为美国总经理,弄得我怪不好意思。而参加台资企业产品博览会,为企业性质的“验明正身”,常常要费一番口舌。

由闽经金门返台的年轻妈妈正体味着拖儿带女的苦楚。

吴一香两年前担任了上海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她说合资利男居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她欣慰,就拿经营月饼来讲,1992年公司开业之年仅销售了100吨、600多万元人民币,而今的销售量是当初的3倍,营业额一跃为5倍,生产发展了,公司产品如何返销台湾却成了新的难题。吴一香拿着新出炉的曲奇饼干与萨琪玛告诉笔者,如今这几类产品的质量、口感已超过了台湾,可谓价廉物美。台湾经销商对于他们的产品也甚感兴趣,可两岸无法直接“三通”,迫使他们打消了这方面的念头。“其实两岸的经济要繁荣,一定要‘三通’。台湾的食品业十分发达,公司想抽派技术人员赴台受训,好难好难,人数、时间层层设限,还必须有耐心报批,稍一不留神,触犯了禁令,那就得不偿失。公司的发展卡在‘三通’这个瓶颈上,这是明摆的事实,”吴一香一脸沉重地说,“而我们台商还有一块无法解脱的心病是回家过年。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对于独自来上海打拼的女性更是如此。今年过春节我就不准备回家,人山人海的转机、排队,提心吊胆的候机实在叫人受不了。每次在香港转机,从没有好心情,花钱受罪,自找苦吃,使我不得不改变了逢年必回家的安排。”谈到这里,吴一香又回想起一件事,那是1998年的一个初冬晚上,突然在家里接到从台北打来的急电,告知婆婆病危,人一急,自然整夜无法入睡,即刻回乡探病的机票在哪里?何况还要带上在沪小住的大儿子。第二天一大早赶到机场补票,好不容易等到两张票,又不得不在香港机场多耗了半天时间,等到晚上10点多飞抵台北,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婆婆已处弥留时分。此时此刻,心底的内疚化作辛酸的眼泪在病榻边哗哗直流,一道蓝蓝的海峡,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成为两岸同胞往来的障碍?

“三通”不通,与理、与法、与情都不容啊!

链接:海峡两岸离通商还有多远

两岸经贸交流目前仍然处于间接、单向状态,两岸经贸往来仍然存在着限制,虽然台当局近期放宽了对大陆产品进口的限制,但仍然没有开放大陆的家用电器、化工产品、服装、大众工业品,以及像玉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进口,致使大陆方面存在着巨额的逆差。大陆对台湾的贸易逆差2002年可能会超过300亿美元。同时,台湾当局不允许大陆的公司入台投资开展贸易活动,这些都大大阻碍和束缚了两岸经贸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台湾本地经济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呈现不断萎缩之势,而两岸经贸合作却一枝独秀,增长越来越迅速。1997年9月到2002年8月,两岸间接贸易共约1410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30.11美元,大陆自台湾进口1179.48亿美元。现在台湾已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大陆已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顺差来源。

台商投资大陆,共有项目约1.69万个,协议金额近239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约147.81亿美元。台商投资主体已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大项目,台湾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已多到大陆投资设厂;投资类型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目前电子电器、非金属制品、石化产品等居投资前列;投资地域从沿海地区为主扩展到大陆各地,特别是已向西部地区延伸;投资领域遍布第一、二、三产业众多方面,尤其已涉及到金融保险、航空运输等行业。投资项目金额增大、结构优化并向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趋势,也是台湾经济结构转型最有把握的途径。

在经贸交流不断增强的大趋势下,每年有上千万吨货物需要运输,尽快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已成为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迫切需要。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