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区七一路大街 |
株洲,寻根的胜地
郁洁 李萌
有人说,株洲是一片寻根的胜地。
中华民族之根——炎帝陵座落在漫山遍野盛开着杜鹃花的炎陵县,中国革命之根——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在农业资源丰富的茶陵县,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批“爱姆十一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第一台摩托车发动机等五十多项全国第一的工业之根也在这里深植。
走进今日的株洲,宽阔的公路与绿化带并行,在湘江两旁林立的建筑群上,悬挂着充满了现代感的知名品牌广告,从株洲大桥上望去不时有骑着摩托车的俊男靓女飞驰而过,人们会感受到这座与共和国同龄的古老工业城市的朝气和活力。
弥漫着浓厚的工业气息

世界第二大硬质合金厂株洲硬质合金厂生产的"钻石牌"硬质合金顶锤。 |
“株洲是火车轮子拖来的城市。上个世纪初长江以南地区第一条营业性铁路——株萍铁路就是从株洲铺设出去的。现在株洲已发展成为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株洲的交通优势地位已开始弱化。”——王汀明
笔者是在两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见到株洲市委书记王汀明的,那时,在株洲生活了30个年头的他向记者们介绍了无数个“株洲第一”,他简洁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与王汀明预约采访,他一声“OK”
,立马就与笔者约定了采访行程。
走进株洲,铁路的确是这个城市的特征。株洲是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40年代有株萍(今浙赣)、粤汉(今京广)铁路经过株洲,50年代湘(湖南)黔(贵州)铁路又在株洲交汇。
正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株洲被定为中国八大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当时,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有4个就落户在株洲(它们是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硬质合金厂和株洲洗煤厂)。可以说株洲是先有铁路,再有工厂,最后形成城市。由于株洲的电力机车厂、车辆厂、桥梁厂等几个大型企业都与铁路有关,因而使铁路更为发达。(株洲火车站平均每六分半钟接发列车一次。)因而才有了这种形象的说法——株洲是铁路拖来的城市。
株洲位于湖南省的中部,与省会城市长沙及境内工业城市湘潭形成省内经济发达的“金三角”布局,三城之间各相距约30公里。株洲,是继长沙之后,在湖南省第二个进入工业化的城市,综合工业实力居全国第26位。
国有企业曾经是株洲人的骄傲。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有企业转制逐步深入,株洲人发现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的机制是如此僵化,国企不但要搞生产,还要办教育、办医院……,它所带来的债务负担是如此沉重,由“大锅饭”、人浮于事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失业队伍是如此庞大。似乎一夜之间,国有企业便由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变成了丢之可惜、拿着烫手的山芋。
进入八十年代,株洲率先在全国的国有企业中实施了企业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例如:建立新的用工机制、干部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措施。得益于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批支撑株洲工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株洲的南方集团、电力机车厂、冶炼厂、硬质合金厂、千金药业等企业的利润占全市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0%以上,在全国企业500强中,株洲市就占了6家。这在当时,被新闻界誉为“株洲现象”。

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GMP车间一角 |
改制中,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厂和株洲电力机车厂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成药工业重点企业五十强之一,其前身是株洲中药厂。八十年代初期,因其严重亏损而即将关张。这时,千金药业在总经理朱飞锦的带领下,选择了自己独家生产的拳头产品——妇科千金片为主要产品,并率先在同行业中采用薄膜包衣技术,5年的时间就创税利1000多万元。此产品还获国家银质奖,并被卫生部列为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保护品种。仅2001年工业销售收入就达6亿元。去年“五·一”前夕,朱飞锦赴北京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他的专题发言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株洲硬质合金厂创建于1954年,是中国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和国家批准的自营进出口基地,属国家一级企业。他们在体制改革中实行承包责任制、股份制、个人风险抵押制等措施,使该厂呈现出勃勃生机。经过几十年建设,株洲硬质合金厂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在美国、德国、日本、香港设有分支机构,贸易网络遍布五大洲69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总额逾8000万美元。
株洲电力机车厂,是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厂。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高速电力机车——“蓝箭牌”电机车,时速超过200公里,号称“中国第一速。”它生产的SS9机车是也中国目前功率最大的客运机车。站在厂区,有种望不到头的感觉。到处都是蜿蜒交错的轨道和或停或驶的列车。近几年,机车厂在开拓城轨车辆市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前不久,该厂在上海地铁明珠线二期车辆招标采购中一举夺标,此次中标车辆达168台,金额逾15亿元。两年后168节列车将驶进上海。
“发你一张电子名片”

株洲编组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路编组场 |
今年5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株洲国家高新区上海投资说明暨洽谈会上, 每位嘉宾都得到了一张制作精美的电子名片,
上面写着“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字样,旁边还有高新区网址www.zzhitech.com。当人们把它插进电脑里,有关高新区的情况介绍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屏幕上。会上,株洲市市委书记王汀明、市长肖雅瑜向到会的嘉宾推介起株洲高新区的各项招商项目。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于1992年2月,同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区面积35平方公里。
十年奋斗、十年创业,株洲高新区已在一片农田和菜地上建设起了一座布局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配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社会事业管理有序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进入新的世纪,为了加快发展,株洲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实施环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把高新区的环境发展放在全区各项工作的首位。在短短两年里高新区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由此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项目进区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当新成立的行政审批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仅用7天的时间就为福建大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免费办妥了一切入区手续时,公司的负责人信服地竖起了大拇指,要知道,这在过去会消耗掉客户大半年的精力啊!
为此,沈阳宏元集团千里南下,在株洲高新区征地680亩、投资13.5亿元,据说要建立亚洲最大的化学建材工业园。宏元集团副总裁孙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株洲除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扎实的工业基础、健全的基础设施外,更重要的是株洲在土地使用、税收、项目审批、金融保险、水电供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意,使集团最终选址株洲市作为化学建材生产基地。
目前,株洲高新区凭借其健全的基础设施、灵活的投资机制、优惠的政策和周到的服务吸引了众多投资商,与美国、德国、新加坡、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一些全球500强的著名企业如西门子、加拿大普惠、日本雅马哈等都已相继在株洲创办企业。
让开发区负责人翟笃培高兴的是,株洲国家高新区上海投资说明暨洽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10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在会议现场当场有7个项目与投资商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同时引进市外资近8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华商世界经济联盟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3.8亿人民币,打造株洲“新世纪乐园”。
这不,德国考察团前脚刚走,日本考察团后脚就来,德国西门子、香港欣建集团刚才签约,南方阀门、田龙铁道又来落户。高新区内的天台工业园2300多亩备用地,被进园企业征用一空,工业总产值也由建区时的12539万元增至2001年的74.48亿元,年均增长50.45%。
城建从封闭框架中突围

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包容性 |
“仲春江山丽”,这是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对株洲春景赞叹。沐着绵绵春雨,建设改造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现代株洲城对这一赞誉当之无愧。
40多年前,株洲请来了一些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城市建设的蓝图,这些“老大哥”看到的株洲还是一个炊烟四起的村镇,于是将株洲规划为“10万人口、10平方公里”的城市,这为日后株洲的拓展留下了遗憾。
40年过去了,今天株洲城区的人口突破了70万,城区面积突破了65平方公里。株洲在感受工业带来的好处时,也感受着古老而又沉重的工业设施带给人们的紧张和压抑。城市建设中人们在寻找着突围之路。
由于三条铁路动脉穿城而过,有水而少桥的湘江在丘陵状的城区迂回蜿蜒,城市各区域、地段的有机联系被割断,城区道路基本上以市中心广场为圆心呈放射线分布,内不成网,外不成环,车辆从东到西,由南至北都要经过中心广场。
湘江,又称湘水,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为湖南第一大河流,流经株洲市境120.8公里,最宽处是600米,汛期最宽处可达到800米。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了美丽的沿江风光带。
1999年正式动工的城市快速环道由两座跨湘江大桥、五条环线路以及三座大型立交桥组成,全长32.79公里、双向6车道,总投资18亿元,将那些已被铁路、丘陵、江水割裂成块的插花式区域逐渐连成整体。
目前,湘江株洲段已飞架着两座跨江大桥。跨江桥将河西新区与河东岸的老城区联成整体,为河西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去年,市政府对株洲大桥进行了美化亮化工程,
989米长的大桥梁体侧面、桥墩上都刷上了遭日晒雨淋而不褪色的晴雨漆,又将250 W绿色灯具安放到各个桥墩上。夜景泛光工程使大桥面貌焕然一新,白天金桥飞架,晚上彩虹卧波。
现在,第三座湘江大桥——建宁大桥也正在建设中,大桥位于株洲北郊,在株洲三座跨江大桥中位居湘江水域最上游,其跨度为241米,塔高138米,据株洲人自豪的说,这是中国主跨度最大、塔身最高的斜拉式大桥。
走进株洲,最悦人眼目的是从舒朗的建筑群中望到的清澈明静的天空。而在几年前,株洲城网没有一条供电电缆线,输配电线路像蜘蛛网遍布大街小巷的上空,既不安全又影响市容。去年,该市借城网改造之机,斥巨资购置了电缆、箱式变压器、电线分接箱等设备,将全市的新区和老城区的主要干道及中心繁华地段的空中线路全部改为电缆,埋入地下,使城区的天空变阔了,街道变美丽了。
在株洲市中心繁华地带,一大片矮小的房屋正待拆迁。按照规划,上海海创房产开发公司将投资数千万元,把这里建成具有上海“海派”风格的高档住宅区,而来自广东的造林房产公司将兴建株洲太子岛商业广场,这个大型广场具有浓厚的广东风格。在株洲石峰区,由台商出资兴建的20万平方米超大市场正破土动工。
在株洲有许多老厂房都依山傍水而建。目前,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7.75%。株洲市先后经国家建设部认定并授予“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的称号。市区现有神农公园、石峰公园、流芳园三个市级公园,绿地率均在70%以上。尤其是株洲特有的杜鹃花,每到盛开季节,更使这座城市姹紫嫣红。
株洲旅游亮出彩色招牌

中共株洲市委书记王汀明出席"株洲西门子牵引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仪式。 |
中华民族的根在哪里?炎帝陵历来都被炎黄子孙视为寻根祭祖的圣地,前来谒拜始祖的海内外炎黄子孙络绎不绝。1993年世界华人华侨龙舟赛开幕式圣火和2000年“中华文明之光”圣火均在炎帝陵“圣火台”采取火种。
近几年,株洲人以炎帝祭祖为主,亮出了四张彩色旅游牌——
看5000年文明 重阳节至,鼓乐齐鸣,炎帝陵午门缓缓打开,祭奠队伍在花篮和礼仪小姐引导下进入陵地。世界华人协会会长、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会长程万琪、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黑伯理等率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2万余人,手持心香,向炎帝陵深深鞠躬,表达着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的寻根情怀。
中华民族的根要追溯到五千年多前炎黄时代。
炎帝和黄帝先是互相争雄,后来,终于融为一家。黄帝发明了舟车和宫室,他的妻子嫘祖教人养蚕制衣,炎帝教民耕作,结束了远古人类依赖兽肉、野果为生的历史,炎帝还尝百草,为民治病,最后因误食“断肠草”而殁于今天的炎陵山,这也是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的由来。
于是有人说,看中华民族500年文明,你要去北京;看中华民族2000年的文明你要去西安;看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你一定要来株洲,来看一看炎帝陵。
炎帝陵始建于公元967年,位于株洲市境内最南端的炎陵县。这里森林覆盖,群山连绵。炎帝陵殿金瓦红墙,庄严肃穆,壮丽堂皇。第一进为午门;第二进为行礼亭,亭前矗立着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字的“炎帝陵”汉白玉碑;第三进为主殿,殿堂正中置放着香樟木雕塑的炎帝神农氏金身塑像;第四进为墓碑亭,中央竖汉白玉墓碑,碑文“炎帝神农氏之墓”系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手书;第五进为陵墓,封土高4.58米,宽6.47米。陵殿附近还建有圣寺,天使馆、咏丰台、圣火台、鹿原亭等建筑群落。
尽情享受自然之美 株洲是一方原始而秀美的净土。境内崇山峻岭与丘陵、盆地相间,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近60%。大自然的无限关爱,造就了这里幽深无垠的原始森林、鬼斧神工的天然深洞、气势恢宏的飞流瀑布,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向世人展现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桃源洞属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达23786公顷。这里人口密度低,每平方公里仅6.4人。桃源洞盛长野生樱桃,并因洞而得名。天然洞穴有两处:一个洞穴被瀑布所掩盖,深不可测;一个洞穴民间传说进深有好几公里长,至今还没有人敢进去。桃源洞还是一座“绿色宝库”,区内保存有中国最大的冷杉群,科研价值极高。
此外,株洲境内还有集大型水库、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的攸县酒埠江旅游风景区、山水林禽共生共荣的大京旅游风景区,这些都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穿城而过的湘江风光带更让人们尽情享受自然之美。
追访革命的胜地 株洲是一块英雄而光荣的土地,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燃烧、壮大,照亮中华大地。一代伟人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首创性的重大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有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第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兵工厂。在株洲,许多地方还保存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推动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这些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感受现代科技之光 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除拥有世界第二大硬质合金厂、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等荣誉外,还是中国货车制造、铅锌冶炼、化工原料生产生等基地。工业基地对游人的开放,使人们在了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感受着现代科技之光。当游客们来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候选)——醴陵国光瓷业陶瓷生产线时,从制泥系统到滚压成形再到釉中贴花,整整是七道工序,最后看到的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陶瓷制品。毛泽东主席的专用瓷、邓小平同志赠送给日本裕仁天皇的文具和江泽民主席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咖啡具都出自株洲醴陵,醴陵陶瓷已经成为国务院送给外宾的礼品之一。
目前,株洲市合同利用外资9000多万美元,外贸出口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2001年,GDP达到323亿元,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增长速度为20.2%。旅游业收入达到4亿元,呈翻番的态势增长,并已建有14家星级饭店。但用市政府官员的话来说,株洲旅游业的发展在GDP中的比重还落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他们必须迎头赶上去。
前不久,中国铁路又实施了第4次大面积提速。提速后,列车到达株洲车站的时间全部改动。由株洲到长沙旅行时间比以往缩短7分钟,到广州的运行时间缩短了46分钟,到杭州(上海)方向普遍缩短了1—2个小时。株洲,这座由火车拖来的城市又在延着铁轨加速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