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共十六大专题报道 > 港澳台侨看十六大 >



港澳台侨看十六大

两位台湾同胞谈感想

台媒体:江泽民报告体现大陆对台策略的灵活和自信
港人对“国家兴亡”有更切肤的体会

十六大报告宣示对台三大决策

法国华人华侨社团举行座谈庆祝中共十六大
“为发展两岸关系,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泽民的报告催人奋进,鼓舞人心”
“十六大的报告振奋人心,实事求是”
台湾同胞谈十六大

新意善意与诚意
——台湾代表团讨论江泽民同志报告

意大利华侨报纸发表社论祝贺十六大召开

香港各界人士指出:十六大报告有利香港发展
旅英侨领喜庆十六大开幕
香港《大公报》:十六大报告是“与时俱进”的报告
《香港商报》社论:十六大召开 港人寄厚望
澳门舆论看十六大报告的世界价值
台湾媒体关注北京十六大 增设版面加以报道
《澳门日报》社论: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将照亮我国前进的航程
墨西哥华人祝贺十六大召开
祖国的日新月异让我深受鼓舞
港澳人士关注中共十六大 祝愿祖国繁荣强盛
台湾一百个人民团体发表声明预祝中共十六大成功
马万祺:十六大召开港澳只会越变越好
寄望“十六大” 中国更强大

十六大是一次“定方向的会议”
——访中国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

“十六大的目标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访台籍16大党代表黄志贤
企业人盼望政策稳定——访东瀛归来的创业者汪昕

中共十六大是海外华人关心的大事





十六大是一次“定方向的会议”

——访中国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


                     董 玲

编者按:
“一国两制”之下,港澳与内地的融合日益加深,来内地从业的港澳人士越来越多,他们看内地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对中共十六大也有着特殊的期冀。久居大陆的台籍人士对祖国大陆情深意笃,对宝岛台湾的思念也是梦萦魂牵,他们自然会特别关注十六大如何论及两岸关系。回祖国创业的“海归派”已不在少数,他们是中国年轻的归侨代表,他们的生活主题是创业和发展,因此,他们更关心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前景。十六大召开前夕,本刊专访了港澳籍、台籍和归侨代表,请他们结合各自的经历,抒发对十六大的寄予和希望。

从一名美国执业律师变身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继而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位来自香港的高级官员,史美伦这位被人称为金融界“铁娘子”的优秀职业女性,多年来都秉持着“多做少讲”的做人原则,她说,“只要做好现有的工作,向其他人展示你的实力,你就有机会到达另一个领域。”

不断攀登事业高峰

史美伦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自己的工作业绩,一步一个脚印攀上了事业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峰。1972年,她获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加州圣达喜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3年起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及美国联邦法院工作,1985年,任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律师,1991进入香港证监会,先后出任证监会助理总监、高级总监、执行董事和证监会副主席。2001年2月,国务院委任她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进入中央政府证券业管理部门的权力中心。2001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的“2001年世界商业及金融界杰出领袖人物”。

“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必须专心一致,愿意承担责任,”行为处世向来低调的史美伦感慨道:“我自己知道以香港人身份到内地担任较重要的角色,会惹起许多人注意我的工作和动向……但我实在不想吸引太多注意力,宁愿当工作有成绩时,请社会及业界对我的工作成绩作评价。” 2001年恰逢中国证券“监管年”,史美伦此时出现在中国证券监管的权力中心,成为内地和香港传媒关注的焦点人物,定属必然。

对中国证券市场有独到看法

香港报纸津津乐道“史美伦出任中央政府副部长级职务”,而史美伦却在不同场合反复表示:“我在政治上没有野心,只想凭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健康成长。”

史美伦是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兴业集团董事总经理查懋成的妻子,她的公公是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查济民先生。

在香港证监会工作的10年使她成为金融证券方面的权威人士。1993年,她参与促成了首批内地国有企业H股到香港上市,并由此对内地的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进程有了许多感性认识。以后她对内地证券业的发展提出过许多宝贵建议。按照香港报纸的说法,史美伦的建议“深得朱镕基总理赏识”。

史美伦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面向未来的亚洲金融》研究会,并回答与会人员提问。

在香港金融界奋斗了10年的史美伦,在中国证监会任新职一年多之后,深深地了解体会到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的不同,“香港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经历过20世纪70至90年代金融市场的几次大起大落……而内地则只有11年经验,大部分内地投资者对这种‘游戏’仍然是初学者。不过,内地的经济快速发展,证券市场也正在飞速赶上来。”许多香港人担心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会被上海取代,史美伦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她强调,香港与上海分别有自己的优势:“一个国家不一定只有一个金融中心,香港与上海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中共十六大召开在即,史美伦按照她对内地的了解,认为十六大将是又一次“定方向的会议”,将对内地今后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起到“领航的作用”。史美伦表示,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内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等,这些都会给当今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她相信中共的领导人对此会有清醒认识,并且将在十六大上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定下正确的策略。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至于香港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史美伦笑着提醒香港人:“一定要先学好普通话!”她认为随着两地经济的逐步融合,两地人民的沟通愈来愈重要:“无论你多么有才干、多么有经验,如果你不能与其他人沟通,你根本没有办法表现你可以做些什么。”所以她建议香港人,无论是学生、年轻的专业人士,还是中年人都应该学好普通话,“如果香港人不能与内地人好好地沟通,那将很难为国家做贡献,甚至自己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史美伦作为中国证监会的“外援”,在中央政府的机构担任高层官员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她形容这段日子过得十分“兴奋”,也“好忙”,几乎百分之百的时间都留在内地工作,一个月至多有两个周末回香港。

谈到家人给予她的支持,外刚内柔的史美伦也露出幸福的笑容。“我很感谢我丈夫,多年来在工作上给予我无限的鼓励及谅解,无论是上学,还是做律师;无论在香港还是到北京,他都一直支持我想做的任何事业。”史美伦说,“如果没有他,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史美伦有一子一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有各自的事业,不能时刻陪伴在她身边,但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与她联络。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史美伦感慨道:“作为一个职业女性,要兼顾家庭、工作及朋友,实在是好难。”好在丈夫查懋成非常体谅她,经常奔走京港两地,与她相聚。史美伦坦言,她真的是希望多一些“私人空间、时间”与家人团聚。

凭着自己丰富的专业经验,凭着家人的支持,史美伦必定不会辜负国家的信任和重托,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对内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