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共十六大专题报道 > 外国人看十六大 >



外国人看十六大
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新老平稳交替令人感动

韩前驻华大使:中共十六大正在创造新发展模式

德国《经济周刊》:动力惊人前景乐观

中共十六大肩负历史重任

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时报》:中华民族夙愿正在实现
日本《世界周报》:中国的自信

“洋劳模”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会创造奇迹

法、德等国外媒体评价中共十六大

久加诺夫:中国是世界重要一极

外国著名人士评价十六大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

“十六大比以前更开放了”

希望在中国的任期长一些

国外媒体评价中共十六大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文章:中国出现空前繁荣稳定

西班牙《阿贝赛报》:中国改革迈出大步

共产主义在青年中仍享有威望

美国《国家利益》:中国西部发展进程令人惊叹

中国已成为旅游大国
印度媒体高度关注十六大召开
美国各大媒体关注十六大及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不会走回头路
参会的外国记者谈中国
“全新的中国”——访阿尔巴尼亚名记者明召济
中国改革非常成功
俄塔社莫斯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奔向新的经济目标
德国《经济周刊》文章:继续改革 欣欣向荣
《欧洲时报》社论:十六大将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
"三个代表"是创新理论
基辛格:十六大将加快中国发展步伐
西班牙《先锋报》文章:十六大在空前繁荣形势下召开
爱丽莎眼中的北京
我希望十六大后的中国越来越好
“中国人脸上的笑容更加丰富”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

我前后到中国访问过十多次。我第一次去北京时,很少有自行车。第二次再到北京时,那里的老百姓已经基本以自行车代步了。后来再去时,街上出现了一些汽车。现在再访问北京,看见的则是满大街来回穿梭的汽车,其中不乏各种高级名牌汽车。

另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中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北京、上海,还是在南京、大连,新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而浦东那里的摩天大楼更让许多西方人士叹为观止。 中国的物质建设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我曾有机会参加了一些在中国举行的研讨会,每次做完主题发言后,我都会请在场的中国人提问。让我感到吃惊和振奋的是,无论是大学生、国际问题专家,还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往往都能提出很多切中要害的问题,让我不得不在回答前仔细思考一番。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中国学者和专家的水平丝毫不比巴黎、纽约的同行们逊色。

中国的事业能取得如此成就,这同历代领导人的英明与睿智密不可分。早在担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时,我就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先生接触过。李先生当时到埃及等非洲国家访问,我们就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冲突等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在联合国担任秘书长时,我又在里约热内卢峰会和哥本哈根峰会等不同场合多次会见中国领导人,与江泽民、李鹏等中国领导人亲切交谈,他们的政治才华和领导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领导人更新换代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不仅是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世界关注。令人赞叹的是,中国的“权力交接”是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完成的,它保证了执政路线的延续,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我也听说过“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所领导的中国社会——直受到一种信念和思想体系的支撑,这是现在不少国家缺乏的但又十分宝贵的精神支柱。我相信,这样的信念将在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身上继续体现。

我想强调一下,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除了归功于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外,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在对中国的多次访问中深深体会到,那里的劳动者非常勤劳,甘愿奉献。
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还能慷慨解囊,帮助许多贫困国家,这种国际主义的精神在当今世界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希望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因为中国需要世界,而世界更需要中国。

人民网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