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比以前更开放了”
哈萨克通讯社驻京记者百木汉贝托夫说,本次大会对记者,特别是对外国记者的开放程度相当高,大会新闻中心为记者们提供了发稿的种种方便,特别是各国记者还有机会采访代表团的讨论会,亲耳听到代表们发表的意见和看法。
美国之音记者吉兰德参加了11月11日对民营企业家的采访,他的评价是中国经济发展很有希望。
参加过三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采访的英国《独立报》记者白克尔说,这次大会比十五大更开放了,代表团讨论会可以参加,采访代表也很容易,提出采访题目,很快就能落实。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柯天锡完成了他的采访后说,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很有人情味。
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长五十川伦义说,和他采访过的十四大相比,十六大明显开放多了,小组讨论会上能听到很多新鲜事,曾培炎、李荣融的记者招待会也组织得好,时间充裕,还特别照顾外国记者。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驻京记者杜怀义说,大会新闻报道的组织工作很出色,新闻中心为各国记者提供新闻采访的便利,记者们有机会面对面采访普通的代表。韩国《中央日报》驻京记者刘光钟说,十六大开放开明,我注意到,尽管会议不能完全对外公开,但十六大采取了许多开放的措施,让境外记者有机会目睹大会的盛况和代表团的讨论会。第一次参加这类采访的法新社记者袁建抱着摄像机说,大会对记者的安排令他满意。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