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与世界

“爱无疆沙龙”:国际发展合作署对构建大援外体系的积极作用

2018-03-23 15:07:00 【关闭】 【打印】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于3月13日对外公布。其中一项广受关注的机构安排调整,是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并将商务部对外援助工作的有关职责,和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于这个新机构中。与此同时,有关援外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各有关部门按分工承担。

  根据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机构改革方案说明,国际发展合作署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规划、政策,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方案和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评估实施情况等。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理事会理事刘文奎先生主持本次活动。

  3月20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爱无疆”第八期沙龙活动,以“国际发展合作署对构建大援外体系的积极作用”为主题,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发展管理系系主任齐顾波女士,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先生,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浩明先生就中国援外体系建设的价值、对中国民间组织的影响及其他国家援外体系建设情况等主题进行了发言。中外公益组织同仁,智库企业等共60余位嘉宾参加了沙龙活动。

  齐顾波女士认为随着中国对外援助的金额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参与援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设立高层次的协调领导机构是构建大援外体系的必然要求,这也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推动作用。她希望新的管理机构能够破解援外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增加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援助有效性,构建援外知识体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先生做主题发言。

  王行最先生认为国际发展署的成立具有三大意义: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成立国际发展署,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二,意味着中国从受援国向援助国的国家角色变化;第三,意味着中国对外援助工作将实现专一、全面、系统化管理;第四,民间组织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作有望获得更多国家资金支持。王行最分析了60年代以来国际DNGO发展历程,王行最理事长认为中国的NGO要成为DNGO,发挥主流作用,还将面临很多挑战。为此他对新机构充满期待。

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浩明先生做主题发言。

  黄浩明从“西方各国援助增速明显”,“新兴援助国家数量增加”,“各国海外援助体制多元”,“全球治理变迁倒逼各国政策调整框架”,“国际发展署建立与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其他新型国家开展援助工作的模式。他认为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进入全球治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期,民间社会参与国际合作机会的时代真正来了,社会组织走出去是未来发展署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这也将是提升民间组织能力健康发展的机会。

嘉宾讨论环节,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嘉宾讨论环节,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黄真平助理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钱镇副研究员,社会资源研究所蔡菲菲研究经理就“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对国家援外的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进行专题讨论,并与到场观众进行互动,一一回答了大家提出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与想法,沙龙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爱无疆第八期沙龙活动嘉宾合影。

  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民间组织,目前已经在缅甸、尼泊尔、埃塞俄比亚、苏丹、柬埔寨5国同时落地,开展援助项目。在开展援助项目的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还针对目前国内缺乏民间组织走出去讨论平台的问题,定期举办“爱无疆沙龙”,为专家,学者和公益组织的朋友们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