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华人华侨

海外侨胞“心灵的避风港”

2022-08-05 15:22:00 【关闭】 【打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感染风险、就业问题和社交孤立现象,一些海外华侨华人陷入对疫情不确定性的焦虑和恐惧。近年来,为帮助海外侨胞进行心理调适,许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纷纷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组织专业心理讲座,向海外侨胞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句句温暖鼓励的话语,一次次轻松愉悦的谈心,只为驱散海外侨胞心灵的阴霾。

  缓解焦虑 守护侨心

  “老师您好,我最近总是失眠,每天不停地查看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消息。我很害怕感染新冠病毒,不敢外出,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热线接通,一位意大利华侨诉说着内心的忧虑不安。

  电话另一端,“高温青年”社区心理组负责人吴文锡耐心倾听求助者的苦恼,并不时安慰道:“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现在不妨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和我一起深呼吸,我们来做一个正念冥想练习……”

  2020年2月,“高温青年”社区心理援助小组在温州成立。向光而行、合力而生,短短两年时间,“高温青年”心理组已开通3条全天咨询热线,开展团体心理辅导20余次,累计个案心理咨询300余次,曾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提供心理服务,可谓硕果累累。

  

2022年7月17日,吴文锡于浙江省瑞安市玉海街道社工站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

  “当你逆风前行,踏上抗疫征途,请让我们为你的心灵保驾护航。”这是吴文锡及其志愿者团队的服务口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国家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民心理健康的考验。吴文锡说:“无论是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还是冲锋在前的基层工作者,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一线抗疫工作者打造一个心灵避风港。”

  “一开始,心理组的工作并不顺利。很多心理咨询师担负着繁重的本职工作,一些心理志愿者也同时是一线抗疫工作者,大家的业余时间并不充裕。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面对组建团队的种种挑战。如何开展业务?怎样进行外联宣传?咨询任务如何分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常常开会讨论到深夜。令人感动的是,心理组的成员没有一句怨言,齐心协力将‘温心关怀’的一系列活动逐步推进。”

  随着“高温青年”社区心理组的咨询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吴文锡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帮助海外侨胞。受疫情影响,一些海外侨胞生意受挫,就业困难,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无法排解迷茫无助、自我否定的情绪。

  “为帮助海外侨胞进行心理调节,我们增设跨越经纬的心理咨询热线。由于存在时差,我们需要安排人员轮值夜班。本以为这个任务昼夜颠倒、很难推进,却没想到咨询师们积极响应号召,在短短20分钟内就将任务认领完毕。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义无反顾的责任与爱,由衷希望将这种高能而温暖的力量传递下去。”吴文锡如是说。

  如今,“高温青年”社区心理组已有28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及120位心理志愿者。无论是真挚动人的心灵日志,还是激励人心的加油视频,都凝聚着“高温青年”社区心理组热心公益的奉献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奇思妙想。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在守望相助的道路上,他们从未停止脚步。

  倾听困扰 以情暖心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这样一个“解忧杂货铺”。它坐落于繁华的柯林斯街,为寻找温暖的人提供一隅心灵休憩之处。有些人在忐忑中慕名而来,有些人已是这间心灵“杂货铺”的老朋友。他们中有教师、白领、留学生和全职妈妈,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烦恼和困扰,来这里寻找一个答案。

  这就是思维心理,一间专门为澳大利亚华侨华人提供心理服务的“解忧杂货铺”。

  

   2022年5月21日,“思维心理”于墨尔本霍伊特社区中心开展澳洲华人职场效能研讨会

  邬金媛博士祖籍浙江杭州,是思维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精通中文、英文、日文,已有十余年心理咨询经验。

  谈及创立思维心理的初心,邬金媛说:“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许多海外华侨华人难以准确表达咨询意图和所处困境。我希望鼓励海外侨胞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勇敢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2019年,秉持着提高海外侨胞生活幸福感的信念,我在墨尔本成立思维心理咨询机构。”

  杨芳达是思维心理的市场负责人,祖籍北京,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我们主要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和心理学教育四大心理服务。从亲子教育到跨文化适应,从压力管理到亲密关系,我们的心理援助基本覆盖海外华侨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杨芳达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思维心理的很多服务都在向线上转型。邬金媛表示:“线上心理咨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我们的很多客户更倾向于线上心理咨询,他们可以在熟悉、放松的环境下倾诉心声。即使是以往需要线下操作的治疗方式,比如眼动脱敏与历程更新疗法(EMDR),也可以在线上进一步延展。”

  除提供日常心理服务外,思维心理还与澳大利亚政府、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杨芳达说:“在澳大利亚,有百余家诊所、数十所中学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长期向我们转介需要中文心理援助的客户。我们也多次在墨尔本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心理讲座,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儿童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她们走出创伤、重获希望。”

  “今年5月,我们获得墨尔本市政厅赞助,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澳洲华人心理社群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有三个主题,分别从海外华侨华人心理健康、职场心理效能提升和心理学职业发展三个角度开展讲座,为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社群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学者、资深社工和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取得良好社会反响。”邬金媛补充道。

  积极应对 关注内心

  据澳大利亚最大的社会研究数据中心棱堡洞察(Bastion Insights)一项研究表明,在2020-2021年度,有40%现居澳大利亚的华侨华人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中,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

  杨芳达说:“海外中国留学生通常面临跨文化沟通障碍,缺少社交网络,也承担着不容忽视的学业和经济压力。受疫情影响,留学生还要同时面对航班生变、隔离封控和线上教学带来的种种挑战。”

  对此,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小杨(化名)深有感触。“我们回国的路途仍面临种种阻碍与困难,反复预订的机票常因临时政策被熔断。我们更加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却受困于社交方式的单一和局限,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中过度焦虑,甚至迷失自我。”

  在加拿大留学的小薛(化名)同样面临疫情挑战。“2020年加拿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的室友在国家撤侨行动下纷纷回国,而我因为学业计划暂缓回国。我在空无一人的宿舍住了几个月,害怕生病,也不敢出门,长期缺乏与外界交流。那时,我无法抑制对家的思念,经常与父母长时间通话。”

  邬金媛表示:“对于在疫情期间出现焦虑、抑郁或失眠症状的留学生,我一般会把重点放在他们的睡眠、营养、锻炼、作息和社交这五个方面。我也会建议选择性地限制他们接收负面信息的时间,帮助他们恢复常规作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调节情绪的“秘诀”。杨芳达说:“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三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胜任和归属需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生活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每天进行日程规划,设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目标来增强生活的自主性和胜任感,也可以和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来满足情感与归属需求。”

  面对后疫情时代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邬金媛认为:“未来,心理咨询行业需要更加整体化、定制化,应将人作为整体看待,而非仅仅关注其行为表现与心理症状。受年龄、性别、语言和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之间的人生经历和康复路径均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以人为本,用最细微的体察,最耐心的倾听与最温暖的陪伴为客户提供私人化、定制化的咨询服务。”

  吴文锡同样表示:“心理咨询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坚定终身学习信念,不断探索人类知、情、意的奥秘,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杨宁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陈书雨 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