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华人华侨

“微信群人数,不断在壮大”
——港青融入大湾区发展见闻

2021-07-06 11:14:00 【关闭】 【打印】

  在内地工作的香港青年,我们有几个微信群,人数不断在增加。在深圳创业的标识设计师林紫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不久前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内地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超37万人。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大家都是湾区人,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居住生活、奋斗逐梦。 

  标识设计师:港潮融入湾区大市场 

林紫莹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林紫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女孩,25岁之前没有来过内地。2012年,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香港知名设计事务所从事标识设计工作。几年下来,虽升了职位、涨了工资,但林紫莹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是一颗螺丝钉 

  2016年,林紫莹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一年,开始对内地的发展增加了解。尤其是快捷便利的移动支付等科技元素让她印象深刻。 

  不能等了,一定要走出舒适区林紫莹随后来到深圳创立了拾创标识设计公司。在她看来,内地对高品质休闲生活的需求在增加,对商业中心、酒店等标识系统的需求也在走高。大到楼宇外立面的品牌LOGO,小到停车场、电梯间、洗手间的指示牌,都是用武之地 

  突出标识的功能需求,追求造型的设计感,兼顾材质的耐用性能,凭借着专业的功底和服务,林紫莹和小伙伴已成功签下新世界、华润等大公司的相关项目,2020年营收超过千万元人民币。 

  香港在标识设计等时尚潮流领域有先发优势,内地则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内地科技的后发优势可能将改变设计行业,比如未来的标识设计会更多利用电子显示屏幕。林紫莹表示,希望在大湾区站稳脚跟后,进而辐射其他二三线城市。 

  在林紫莹身边,越来越多的香港朋友来到内地就业工作。交通越来越方便,来的人越来越多。她说。 

  公务员教师:港青入编加速人才流动 

  香港青年万迁,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20年毕业季,找工作的他偶然间看到广东选调生和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面向港籍青年招录的消息,随即选择报名。 

  当时看了招录信息,觉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的岗位与我的专业比较符合。万迁说。他出生于湖北武汉,16岁随家人移居香港生活,先后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 

  被选拔录用后,万迁半年来已参与多宗价格监管要案的处理和价格执法,还被抽调到深圳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现场监管组、预约信息组。 

  在万迁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岗位需要兼具内地和港澳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广东公务员面向港籍青年招录也不断增强香港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 

  希望更多香港青年参与到内地更多省份的公务员岗位乃至各行各业中,亲身参与内地经济社会建设。万迁说。 

  在学校等事业单位里,港籍青年的身影也日渐增多。20215月,广东首批、深圳首位被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聘用的港籍青年吴嘉怡,成为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一名语文教师。另一名港籍青年、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生黄晓蕾已在福田区南园小学到岗实习。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更多港籍青年入编,有利于大湾区人力资源的加速流动,助推大湾区建设向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合作发展。 

  茶餐厅老板:港味飘香湾区生活圈 

  岑明峰习惯别人叫他阿峰,他经营的挺哥餐饮正在大湾区大展拳脚。 

岑明峰在餐厅工作。(受访者供图)

  我从小在香港长大,2008年从暨南大学毕业回到香港,正好遇到金融海啸,香港找工作变得不易,而内地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几经周折,阿峰在香港的招聘会上获得了到海口做酒店管理的工作机会。 

  积累了数年的管理经验后,2016年他在深圳创业,与合伙人共同创立挺哥餐饮,以地道港味食品为大企业提供团餐,客户覆盖沃尔玛、顺丰、华为等大型企业,目前已开了5家店。 

  阿峰打算长期定居深圳,他希望未来继续深耕企业团餐、熟食供应,打通供应链前后端,将港式风味带到深圳乃至内地更大的市场。 

  奶茶、菠萝油、公仔面……近年来,融合中西口味、简单方便的港味餐厅在大湾区市场受到喜爱。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说,团队在调研深圳饮食文化时发放了5万份问卷,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港式茶餐厅 

  深圳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黄金发展期。在此背景下,深圳团市委拟全面实施青年发展型城市、深港青年创业创新之城、志愿者之城三城战略,进一步扶持香港青年在深圳发展。 

  深圳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近期将推出深港青年一站通”App,以网站、App、小程序等形式直观展现港澳青年就业岗位、创业政策、创业基地准入条件等,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和支持。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