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知东汇西:中美青年共话未来”活动闭幕式在上海举办。(尹康摄)
2025年7月22日,“知东汇西:中美青年共话未来”活动在上海落下帷幕。在过去的两周多里,来自中美两国的25名青年学子通过跨越四座城市的深度互动,在外交、文化、中美贸易和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展开思想碰撞,为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描绘出充满希望的青年图景。
郑艺致辞。(尹康摄)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在闭幕式致辞中说,当前地缘政治挑战已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议题,但青年交流正是破解误解的关键。他对中美青年说:“你们用17天时间跨越北京、西安、苏州、上海四座城市,在对话中看见彼此更多的相似性而非差异性。这种跨越国界的接触,正是重建中美信任的第一步。”他特别强调,青年一代应超越竞争叙事,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开辟合作新空间。
巴伊娅•西蒙斯-莱恩 (Bahia Simons-Lane)致辞。(尹康摄)
美国国际学生会议执行主任巴伊娅•西蒙斯-莱恩 (Bahia Simons-Lane)在致辞中肯定了项目的深层价值。她表示,在两周半的密集互动中,中美青年在共同生活与协作中经历了思维碰撞与理念交融的完整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推动了认知边界的拓展,更构建了超越传统课堂的知识生产场域。
陶幸发言。(尹康摄)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知东汇西”项目负责人陶幸从传播角度解读活动意义:“这是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美民间的交流交往始终没有中断。”他以“人生很奇妙”为喻,期待短暂相遇能孕育长久联结。“或许未来某天,这段经历会突然浮现,成为你们会心一笑的珍贵记忆。”
朱希媛发言。(尹康摄)
分享嘉宾、底浪传媒主播朱希媛以自身经历诠释跨文化理解的价值。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她回忆到:“在纽约时,我听到的中国叙事与真实体验存在巨大反差。当我在中国看到每年更绿的草、更蓝的天,看到延续千年的文化传承,那些被错误信息搅乱的认知逐渐清晰。”她呼吁青年以第一视角打破偏见,“你们选择亲自来到这里,用好奇心照亮真相,这种勇气本身就是搭建桥梁的基石。”
可兰•诺埃尔(Kiran Alexis Nieves-Noel)发言。(尹康摄)
第五届中美学生会议主席可兰•诺埃尔(Kiran Alexis Nieves-Noel)发言说:“在这个充满分裂的时代,我们建立的不仅是有意义的关系,更是跨越差异的真实桥梁。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份承诺——继续对话,让彼此的故事跨越国界流动。”
第五届中美学生会议副主席克里斯琳•罗斯•梅西(Krislyn Rose Massey)在发言中表示,“我们未来定将重逢。这份情谊永存于友谊之间,闪耀于求索之问,更镌刻在那些窘迫的瞬间。当你回想那晚住过的房间,无论你下一程去向何方,是重返校园,是奔赴中国各地,亦或远渡异国他乡,请将这段经历珍藏于心。”
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塞西尔•布鲁克斯(Cecil Brooks, Jr.)在发言中表示,“或许我们今天参加的这些活动无法在明天就立刻带来世界和平,但它们确实能在当下点燃喜悦与希望。正是这些时刻让一切变得特别,让我们这些相貌不同、语言各异、生活方式迥异的人们共享快乐。”
在上海期间,中美青年代表们拜访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与张维为教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中美关系发展的未来。他们还参访了外滩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地。
从7月7日至21日,中美青年相继走进北京、西安、苏州和上海参访中国外交部、美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和中国高校等机构,并举办了系列对话交流活动。7月23日,美方学生代表将启程返回美国。
该活动由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美国国际学生会议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协办。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