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分享中国减贫与发展故事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

2023-03-20 13:11:00 【关闭】 【打印】

  中国网怒江3月19日讯(记者 吴佳潼)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19日举行。会上,《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智库报告(下称《报告》)发布。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代表课题组发布《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中国的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智库报告。主办方供图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介绍,作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成果之一的《报告》,以对外视角系统分析了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和做法,即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防返贫动态监测(Dynamic Poverty Prevention)、乡村特色产业支持(Rural Industry Support)、东西部协作(East-West Paired Assistance)、搬迁居民社会融入(Assimilation of Relocated Residents)、乡村治理现代化(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通过构建对外讲述中国减贫与发展故事的话语体系,《报告》旨在向世界分享中国推进减贫治理与乡村建设、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发展繁荣的最新进展。

   

   

  D: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减贫成果 

  减贫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中国已经全面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但农村脱贫人口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寡人群等生理性与社会性弱势群体,依然存在着返贫致贫的潜在风险。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运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低收入农村居民自主申报信息、农村基层干部精细化上门排查、社会保障与卫生健康部门数据联网预警等方式,形成了镇、村、组全覆盖的监测网格体系,层层筛查、不留遗漏,能够精准确定处于脱贫边缘的监测对象,及时采取救助帮扶措施并消除致贫风险。2022年,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实现应帮尽帮,65.3%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有效防范了区域性、系统性、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出现,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的宝贵成果。

  R: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中国的减贫治理不是建立在“福利陷阱”上的“输血式”扶贫,而是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生产和再生产动力的“造血式”减贫。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信贷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激励政策,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乡村流入;加速乡镇和建制村交通、电力、网络的互联互通,顺畅乡村产业与市场对接的关键动脉;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园区、村集体相互带动的多主体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农村电商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解决了脱贫群体就业稳定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中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形成了2至3个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

  E:东西部协作形成区域优势互补 

  在中国,减贫治理不囿于单独地区,而是着眼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中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起步速度、延展深度总体优于西部地区。填补东西部间的减贫与发展沟壑,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

  《报告》发现,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实施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8个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精准化地区联系、精确化减贫责任。结合西部地区充沛的劳务资源优势,东部地区不仅向其转移可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还选派引导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当地培育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劳务、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增强区域间减贫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2022年,东部省份引导2633家企业到西部协作地区投资,采购、帮助销售协作地区农产品954.5亿元,《2022年东西部协作协议》指标任务超额完成。

  A:搬迁居民社会融入有序落实 

  中国的减贫治理,致力于从根源上消除致贫返贫隐患与风险,进而获取长远的减贫效益。中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搬迁人口脱离了生态恶劣、资源贫瘠、人口超载的生存困境,定居在生态条件良好、资源禀赋较强的区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报告》认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是搬迁脱贫人口新生活的起点。中国政府正在以改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硬件设施、提高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为总体目标,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在卫生健康医疗覆盖、教育就业融通、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治理水平,系统帮助搬迁居民融入新环境。当前,各地搬迁安置区域已配套建成教育、医疗、产业等各类设施,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搬迁群众就业规模达459.4万人,实现了扶贫搬迁向可持续性搬迁安置的有序过渡衔接。

  M: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扎实推进 

  乡村是中国减贫治理体系中的最小单位,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基层组织涣散的治理困境,以高效有力的体制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乡村在产业布局、居住环境、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健康良性发展。

  《报告》发现,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大村党支部领导力度,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作用,以丰富村民民主议事协商形式强化自治,以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突出法治,以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突出德治,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广泛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寻治理现代化转型新路径。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已累计认定4批次共123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覆盖省级、地市、县区、乡镇、村等层次区域,为增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具体举措与示范引领。

  于运全表示,面对全球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中国的“DREAM”实践路径,对于世界减贫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减贫治理,对外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多边机构的统筹作用,深化包容普惠发展的区域协作,推广普及产业减贫的发展逻辑,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整体思路,以实际行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与高度赞誉。

  近年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起国际智库知识分享计划,着力构建以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重点的智库合作网络,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未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将重点打造“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智库研究品牌,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国际公共知识产品,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了解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世界影响。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