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呼吸”!探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01-09 10:59:00 【关闭】 【打印】

  每个冬天

  都是医院急诊科最为忙碌的季节,

  而这个冬天的情况则尤为严峻。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

  大量患者前往医院寻求医疗救治,

  医疗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2023年伊始,《人民画报》记者

  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用镜头记录下了医护人员

  辛勤工作、救死扶伤的感人瞬间。

  清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院总智慧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从早上八点见到智慧的第一面起,

  她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

  清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院总智慧匆匆赶到急诊楼,查看一位患者的胸部CT片。这位患者患有肺癌,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加重在家卧床,他的儿子拿着胸部CT片来到人民医院急诊,希望能尽快入院治疗。

  出生于1995年的智慧来自宁夏银川,

  本硕博连读、

  20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从2022年12月开始担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院总。

  院总,是住院总医师的简称,

  主要负责安排患者住院的时间,

  协调跨科会诊,

  指导下级医师的医疗行为,

  跟上级医师做手术,

  还要对所轮转病区的所有病人负责,

  所以也被称为科室的“大管家”。

 智慧在急诊楼打电话跟各个科室沟通情况协调床位。她每天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协调住院床位,保证情况最危急的患者尽快入院治疗,所以她的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

  面对不断增多的病人,

  智慧迎来了短暂的职业生涯中

  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智慧在查看一位患者的胸部CT片。由于患者数量居高不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目前采用双院总制,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智慧在急诊楼查看一位老人的病情。这位老人在这里等候床位。由于病床紧张,不少患者滞留在急诊楼等待入院。

  

智慧在急诊楼查看一位做过外科手术的患者背部术后导流情况。她每天上午都会来急诊楼巡视患者,评估患者病情,确保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尽快住院治疗。

  当下,医疗系统正面临着巨大压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迟骋告诉记者,

  最近一段时间,急诊科接待的主要是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衰竭、

  胸闷胸痛的患者,

  接诊量也比往常多很多。

智慧(右)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中)沟通患者情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正在查看患者资料。他从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主要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工作岗位上的迟骋

  手边离不开一个繁琐的表格,

  表格上记录了急诊室每一位患者的

  详细情况及治疗明细,

  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时更新,

  以方便医生准确、及时地掌握

  每位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治疗情况。

  从每天早上接班开始,一直到晚班,

  这个表格至少要更新六个版本。

工作岗位上的迟骋手边离不开这个繁琐的表格。
又有新的患者被急救车送来,迟骋接收患者,向护士交代注意事项。

  在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下,

  不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纷纷感染。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院总,

  智慧是出现症状比较早的一批,

  但她一共休息了没几天

  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她知道还有许多患者在等待救治。

  急诊科护士长周颖说,

  急诊科每一位护士都感染过新冠病毒,

  由于人手不足,

  护士们大多一退烧

  就纷纷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分诊台,忙碌的护士,心情急迫的患者和家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紧张忙碌的护士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一位患者呼吸急促,血氧含量降低。护士长周颖为其运去氧气瓶,安排患者吸氧缓解症状。周颖告诉记者,对于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的患者来说,氧气是关键。由于氧气管线无法满足持续增多的患者的吸氧需求,医院准备了氧气瓶,因此急诊室的护士每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为患者送去氧气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周颖(左)带领护士推行平板车,准备接收急救车新送来的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周颖(左)带领护士推行平板车,准备接收急救车新送来的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车送来新的患者,护士和急救车工作人员做交接工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车送来新的患者,护士和急救车工作人员做交接工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和患者家属匆忙的脚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和患者家属匆忙的脚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为患者调配注射针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为患者调配注射针剂。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里, 

一退烧就返回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
他们不顾自身安危,
用夜以继日的守护,

保卫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们开晨会布置工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们开晨会布置工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李冉带领医生们查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李冉带领医生们查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在患者床边查看仪器情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马蕊(右)与同事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正在扫描药物上的二维码,核实药物信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正在扫描药物上的二维码,核实药物信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丁璐(右二)与同事协同配合,为一位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指将患者采取趴卧姿势,让其受压迫的肺泡更容易舒展开,改善和提升血氧饱和度,同时便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身上布满管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管道打折或脱落而发生危险。为了找到最平稳的翻身方式,护士长丁璐带领护士们亲身试验,创造性地采取“三明治翻身法”,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医生范桄溥对比查看一位患者的胸片。这位73岁的患者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过冠心病手术,今年初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治疗。因肺部感染严重,该患者入院后很快就插上插管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使用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肺部影像呈现明显好转,生命体征也很稳定。1月6日下午,该患者成功实现插管式呼吸机脱机。 

入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大楼 

依旧忙碌...... 

入夜,依旧忙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大楼。

入夜,依旧忙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大楼。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