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解读拜登访欧:西方团结面临三种限制

2022-04-01 10:22:00 【关闭】 【打印】

  3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前往布鲁塞尔,一天内参加北约、欧盟和七国集团三场峰会,作出前所未有的团结西方盟友的姿态。当日恰逢俄乌冲突爆发一个月,这些峰会的主题均围绕援助乌克兰、制裁俄罗斯和强化西方合作展开。 

  从峰会的成果看,拜登在团结西方盟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北约成员国同意增加军费,这是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长期施压也没能取得的成果;二是美国和欧盟签订天然气出口协议,承诺帮助欧盟国家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三是加强北约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部署,强化对俄罗斯的军事遏制。这三项进展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是拜登团结西方盟友一致反俄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了。据英国天空新闻台报道,拜登此前曾经强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就是“北约要保持绝对、完全、彻底的团结 

  但是,拜登总统团结西方盟友的背景是俄乌陷入冲突、欧洲安全受到损害和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在国际道德层面上难免受到质疑。因此,即使拜登此次访欧取得的三项成果最后全部落地实施,美国到底是在促进欧洲的和平与繁荣,还是对其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难以摆脱价值立场的影响,但即使在客观判断方面,拜登总统所推动的西方团结也至少会受到三种限制。 

  第一是欧洲经济状况的限制。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已经严重影响正在艰难复苏的欧洲经济,不仅打击消费和投资信心,抑制国际贸易与投资,而且能源价格暴涨已经成为推高欧洲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俄罗斯是欧洲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更是最重要的能源来源地,目前欧洲不可能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此次拜登访欧期间,美国与欧盟签订协议,承诺今年向欧盟额外提供至少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未来每年至少向欧盟额外提供5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此欢欣鼓舞,但在讲话中也承认,每年多进口500亿立方米美国天然气只是“取代如今欧洲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的三分之一”。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缺口怎么办?冯德莱恩主席在讲话中没有提及,只是强调欧洲“正走在远离俄罗斯天然气的多元化道路上”。这条路能否走得通尚难评判,但是欧洲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则已成定局,而这可能成为影响西方团结的首要因素。 

  第二是美国国内政治状况的限制。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拜登急于交出一份让选民满意的答卷,以免成为失去两院优势的“跛脚总统”。但是,面对40年来最大的通胀压力,美联储持续加息似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据报道,美国灯塔研究公司和肖式研究公司组织的最新民调显示,拜登总统的总体支持率已由俄乌冲突前的56%下降到45%,反对率则由43%上升到54%,支持率降幅高达9个百分点,其中66%的受访者认为拜登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力,74%的人认为美国经济在继续恶化。有分析认为,俄乌冲突有助于美国薅些欧洲的“羊毛”,助推资本回流美国,缓解拜登政府面临的通胀压力。但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效应尚不明显。其实,即使拜登总统打赢中期选举这场“政治仗”,也难免逐渐失去欧洲盟友的好感和信任。这是因为,美国越是“一枝独秀”,困境中的欧洲盟友就越会感受到落差,而这对西方团结无疑具有不小的消极影响。 

  第三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限制。西方团结的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念,但更是共同的集体利益。要让盟友心甘情愿地维护集体利益,就必须充分尊重盟友的国家利益。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团结主要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安全威胁基础上,各国国家利益分歧的影响被暂时掩盖起来,但这种情况不可持续。一是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存在很大差异,德国、意大利比其他欧洲国家更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以中东石油、美国天然气或其他能源摆脱对俄能源依赖需要经过很长的转型过程,其中充满不确定性。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曾表示,对德国来说“石油禁运不是想或不想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有多么依赖石油的问题要求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国家立即切断与俄罗斯的经济往来是既不公平也不现实的,这方面的博弈会给西方团结带来持续的消极影响。二是欧洲国家安全受到俄乌冲突威胁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已经有200万难民涌入波兰。这些国家希望北约增加军事部署,但与俄罗斯之间矛盾激化的风险也会由此增加。对北约而言,直接卷入与俄罗斯的冲突并不是一个选项。由于安全诉求不同,北约盟国之间可能产生复杂的博弈,从而影响西方的团结。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任何违反这种愿望的国际联盟都不会得到人民持续的支持。3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与法德领导人的视频峰会中强调,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当务之急是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在乌克兰危机过程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曾极力游说美俄劝和,冲突爆发后多次与普京总统通电话。虽然这些努力目前并未取得明显效果,但是法德的努力已经表现出欧洲想决定自己命运的强烈意愿。因此,美国倡导的西方团结只有以劝和为目标才具有积极意义,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田德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