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在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地向驻外使领馆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26 15:10:00 【关闭】 【打印】

  1125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革命圣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在线现场教学,教学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在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地和党的七大召开地,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外交部驻澳门公署、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驻胡志明市总领馆以及远在太平洋彼岸的驻旧金山总领馆的党员干部150余人在线听课并进行学习交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作为党的干部院校,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在院学员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交流研讨,提出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和《决议》的伟大意义。学院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干部和在院学员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努力做到学在前、做在前、讲在前,扎实学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与时俱进进行课程改造,推动全会精神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会址,这里诞生了我们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建党以后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做出了结论,增强了全党团结,为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李国喜指出:“学院将课堂搬到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地,通过重温从六届七中全会到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奋斗历程,学习‘两个确立‘的历史经验,使驻外党员干部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六中全会决议,更加全面深刻地领会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院务委员贾波在杨家岭教学现场致辞。钱竹 摄影

  此次在线现场教学是学院结合党的历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一次教学形态创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院务委员贾波在致辞中说:“学院把课堂设在历史发生地,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积极探索,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创新,目的是把驻外机构和革命旧址连接起来,把外交一线和精神家园贯通起来,把学习两个历史决议和领会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外交一线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讲解员在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地——六届七中全会会址在线宣讲。 钱竹 摄影

李瑞芳教授现场专题讲授《延安时期“两个确立”的历史经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与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钱竹 摄影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教学现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借助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让历史生动再现。在七大礼堂内,学院李瑞芳教授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的原则,作了《延安时期“两个确立”的历史经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与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的专题讲授,促进外交一线党员干部更加深入理解第三个历史决议中“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起到积极作用。  

  外交部驻澳门公署特派员刘显法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时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专门在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地杨家岭为外交一线党员组织这次别开生面的线上授课,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今天的学习活动将有助于推动外交一线更好地从历史维度深刻理解把握六中全会的重大深远历史意义。 

  四家驻外机构的党员干部代表在线分享了学习体会。大家表示,将以参加此次在线现场教学为契机,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紧密联系实际,紧扣工作职责,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外交岗位上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以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功能作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外交部共同推动对驻外使领馆党员干部培训,通过网络连线、视频直播、线上交流、云参观等方式,先后为122家使领馆授课87次,4480余名驻外党员干部在线听课。(延安干部学院供稿 刘彦 李江峰)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