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认为这个规划的发展条件会比之前更加扎实稳定;到这个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的经济会非常发达。”尼泊尔驻华大使马亨德拉·巴哈杜尔·潘迪在接受今日中国专访时表示。
潘迪曾担任尼泊尔外交部长,对中国发展道路有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到中国当大使后,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获得全面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了新思考。
点赞百年大党执政理念
潘迪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阅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书籍,对中国共产党如何为人民而奋斗很感兴趣。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经历了朝代更迭,最终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政权,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向现代化。如今的共产党是由充满活力的领导人习近平领导的——他不赞成任何形式的战争,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他认为世界人民需要被解放、需要维持和谐的关系、需要享受民主和开放;他认为人类社会需要共享发展成就。
谈到对中国执政理念的看法,潘迪大使对“以人民为中心”和“共享发展成果”两方面尤其称赞。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正因如此,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当今世界都应该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性,领悟它,遵循它。”潘迪说。
1971年,联合国大会投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政府一直与世界各国人民和领导人一道,与联合国各组织共同努力。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互利合作,人民需要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和平。所以,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都想要维护平等、和谐、博爱,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需要。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潘迪进一步解释,中国曾被指责关闭国门,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那些曾经开放的世界,它们正在关闭自己的大门,处于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进程中。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多边主义,这并不单单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为了世界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合国也通过扩大安全理事会推进这一进程。
潘迪指出,1921年前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建立了共产党,但少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政党。究其原因,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了民主协商制度,并不断设定新的发展目标,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前进在路上。
中国脱贫实践的成功秘诀
“每个人都是一无所有地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所以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是由人的后天造成的。我们阅读世界史,经常能看到一种现象,一部分人过着极端奢侈的生活,另一部分——占绝大多的人缺衣少食,缺医少药,得不到教育。”潘迪说,“贫穷不是一件好事,它不需要再留在世界上。”
因此,联合国先前宣布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又在千年发展目标取得的成就之上宣布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在2030年之前实现这些目标。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减贫视为首要任务,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
在谈到中国减贫经验时,潘迪大使说:“不得不说中国的领导集体、科研人员和智库取得了胜利。他们注重通过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发展方式来消除贫困,发展富裕型社会,探索出了一套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的减贫经验。”
潘迪认为中国减贫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首先中国政府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资源优势,第三有效地鼓励人民贯彻执行计划。
此外,潘迪认为还有一点至关重要——中国有一个稳定的政党,而且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勤劳的领导集体。正因为如此,这些贫困人口被带到了贫困线之上。
“我们祝贺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他们为完成减贫事业和维护世界平等做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榜样,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应向中国学习和借鉴。”潘迪说。
抗疫情显大爱
这个世界不仅充满了人类,而且还充满了各种病毒,它们有的可以服务人类,有的攻击人类。世界是动态变化的,新型的病毒也在不断涌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2019年,直到现在,中国控制疫情的举措被世界认可,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疫情境况仍然十分危急。
“据我所知,中国研制的疫苗不仅接种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也无偿援助给许多国家使用,42个国家已经接受了中国捐赠的疫苗。中国还将继续向其他80个国家提供疫苗。”潘迪说,“中国已经向尼泊尔提供了18万剂疫苗,我们一直在使用这种疫苗挽救人民的生命,为此我们深表感激。”
潘迪对中国对疫苗知识产权保护不进行政治干预的做法非常赞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过,这种疫苗是由知识分子研制的,但不应该受知识产权的控制。不仅如此,他还强调了疫苗的可负担性,也就是说,根据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在受援国可承受范围内制定药物价格,。”
潘迪表示生命之上,这是中国领导层的大爱与智慧。尼泊尔作为中国的近邻和伙伴,赏识中国的成就。
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尼两国友谊的纽带
潘迪高度评价中尼关系,“中尼两国是好邻居和好朋友。世界上一些国家互为邻国,只是因为人类无法改变的地理环境,而国与国的关系并不和谐。与此相反,中尼两国的关系十分和谐,我们以平等的立场互相尊重,在和谐的环境下共同发展。中尼两国的友好关系可给世界带来启示。”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潘迪评价在农奴制社会里,西藏人民惨遭剥削,食不果腹,只能沿街乞讨。和平解放前的西藏不仅由封建制度统治,还被一些所谓的“宗教领袖”统治。西藏人民受到多重压迫。在和平解放后,中国政府开始用科学的方式治理西藏,举全国之力发展西藏,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
面向未来,潘迪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尼两国友谊的纽带,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喜马拉雅山脉正在逐渐融化。中尼两国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我们共同拥有的神山圣湖。同时,尼泊尔和西藏可以共享各自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此外,中尼两国可以在制造业、农业和贸易、科技发展、教育和医疗领域进一步共同发展,共享成就。
潘迪还指出,在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西藏人民在欢乐的氛围中庆祝盛况,但不乐意见到中国繁荣的人只会批评和指责中国,甚至还有一些自身存在歧视严重、生命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国家也会批评中国,还有一些自封的“人权组织”发布报告。尼泊尔也屡遭恶言中伤。人权和民主不是用来夸夸其谈的,应该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里。尼泊尔和中国可以共同见证西藏在发展、在前进。
“在中国,没有剥削,每个人都受到尊重,这是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民主’、‘ 自由’、‘ 平等’、‘ 博爱’等术语不应只出现在政客的演讲里,而应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方面,中尼两国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携手共进,在国际事务中站在一起,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改革。”潘迪说。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