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2日,江西省吉安的一处中药材种植园里农民在忙碌着。绿色产业不仅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今年4月初,正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向世界宣布实施一项前所未有的关税政策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却在北京的郊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了截然不同的信号。
如果国际社会想要深入地了解习近平主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妨阅读下他在这一领域的系列论述。比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章节,他对当下中国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都给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总结。本书收录了习近平的多篇讲话节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于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对于那些期盼更加有力的环境保护行动的人,无疑是具有鼓舞意义的。他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健全法律政策体系、严格执法。他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执法监管。”
他甚至将环境与国家安全相联系,指出:“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在当今地缘政治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种对发展、国家安全与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尤为重要。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还深入阐释了“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并清晰勾勒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因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值得所有关注环境治理的研究者细读,尤其是致力于研究中国绿色转型的人士。这些讲话内容让气候观察者们更加确信:中国最高领导层高度重视实现碳达峰,并逐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025年8月5日,正值夏季旅游旺季,游客们在黑龙江省宜春市金山鹿苑的林间草坪上与鹿群亲密互动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风格与西方政治领导人截然不同。正如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ClientEarth)的创始人詹姆斯·桑顿(James Thornton)在2023年10月聆听习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后所做的评价:“他的讲话极为详尽、细致,犹如一位首席执行官给员工指导工作。”事实上,本书收录的多篇讲话主要面向中国各个层级的官员。
这些讲话涉及中国官员必须面对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确定碳减排的优先次序,如何强化环境法律制度及其执行,以及如何确保环境保护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讲话内容涵盖广泛,从气候行动到生态修复,从高山保护到海洋治理,从环境立法到推动可持续消费,从核安全到“新型污染物”(主要指化学污染)等各个领域。甚至还涉及一些需要谨慎权衡的敏感议题,例如化石燃料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在2023年7月发表讲话时,习近平主席已经树立起了鲜明的形象,即带领中国在减少空气与水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此前不久,中国还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了一项重大贡献——于2022年12月成功推动并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然而,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和经济压力,也令国内部分人士质疑气候目标是否过于雄心勃勃。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环境议题依然保持坚定立场,尤为引人注目。这无疑释放出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应对环境与气候问题依然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些演讲也关乎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角色。显然,中国的绿色技术对于实现快速且可负担的全球气候转型至关重要。此外,中国的海外投资和贸易供应链绿色化的进程,可能受到其国内环境转型步伐的影响。而间接地,中国的绿色转型也可以为各个国家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全球脱碳的速度,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龙迪(一排中间)与外国选手一起庆祝完成贵州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赛
在我看来,中国的治理方式长期以来被许多国际观察人士低估,这一点令人遗憾。国际媒体在描述中国,尤其是中国政府时,经常使用分裂性或贬损性的措辞,这一点也令人困惑。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已经表明,中国的治理模式在某些领域非常有效。
中国经济在过去50年里增长了10倍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8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环境领域的进步同样令人瞩目: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空气污染水平下降了约60%;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中国占全球新增植树造林总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各地的城市正变得更加美丽、更具活力,也更绿色。中国的绿色产业,包括风能、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如今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所有这些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政府持之以恒的、精心规划的和有序执行政策的结果。
中国长期研究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1992年成立以来,该委员会与国际专家共同开展高水平的政策研究,并每年向中国国务院和领导层提供政策建议。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实现净零排放转型,并兼顾经济繁荣与生态和谐的有效路径。我认为,所有真正关心环境治理的人士都应该深入研究中国的实践经验,包括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随着中国不断实现环境目标,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我坚信,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学习与借鉴的灵感来源。
龙迪(DIMITRI DE BOER):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ClientEarth)中国区主任兼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特别顾问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