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白明:海南建设自贸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8-05-02 10:16:00 【关闭】 【打印】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对于提高海南对外开放整体水平而言,中央的这个决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无论是建设自贸试验区还是探索自由贸易港,目前看各地都投入了极大热情。海南省之所以能够同时被中央点将建设自贸“区”与“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南具有经济特区这个基础。

  海南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从一个被称为“天涯海角”的海岛发展成一个比较现代化的经济特区,GDP增长了77.9倍;人均GDP增长了52.4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227.7倍。除此之外,海南还拥有中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因地理条件相对独立而不会对其他地区带来干扰,能够扮演好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角色。海南的发展,人是第一要素。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劳动力要素的集聚,而是人才资源、高端劳动力的集聚。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才能够有动力,将人力资源转化成海南的经济发展新动力。

  可以预见,海南升级为自由贸易港后,东临粤港澳大湾区,西临北部湾发展区,往北借力内地,将面临更多机遇。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区,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当今世界最大自由贸易港。总的来看,海南在海洋生态产业、绿色、健康、养老、旅游业、会展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而要在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将更加有利于盘活海南的这些优势,使其与国际接轨,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

  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方面目标明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被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一定有大手笔作为保障。无论是什么样的大手笔,都需要体现出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一方面,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且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都需要结合海南经济发展特色多做文章。固然,海南建设自贸“区”与“港”离不开负面清单下的“法无禁止皆可为”,但皆可为也并不是为所欲为。从生态立岛的理念出发,海南要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海洋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会展业、生物制药业、信息产业等适宜产业,而不适宜发展转口、粗加工业、重化工业等容易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的行业。现阶段,海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吃的是服务业这碗饭。2017年,海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

  相比之前的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1个自贸试验区,由于各自被限制在120平方公里内,土地投资强度过大,不可能有更多空闲土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而在海南建立自贸试验区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许多产业在海南反而空间上“耍得开”。不难看出,上述行业布局恰恰能够让海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体现出扬长避短。至于怎样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必须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期待的那样,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如积极引导海南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人才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支持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现离岛旅客全覆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立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等等。另外,海南可以发展现代旅游业,海南岛将打造成一个整体的旅游体系,将来是国家公园的方向。这样能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比如跟医疗业、疗养业结合,形成整体效益;而在农业方面,整个海南岛都是热带农业,可以发展大规模种植、反季节蔬菜等内容,在这些方面都是独具海南特色的。海南接下来要更注重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而这要求海南强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另一方面,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与逐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也需要克服一哄而上的坏毛病。想当年,海南经济特区创建伊始,海南也曾经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困扰。未来,自贸“区”与“港”的建设也会对房地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不过,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机遇不等于新的一轮炒房热。海南不是不能够发展房地产业,但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同时也要结合旅游业、健康养老产业形成配套发展。再者,海南是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但海南的发展要立足于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而不能够依靠破坏生态环境去竭泽而渔。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就应当被严加限制甚至被禁止,如在海南岛逐步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有些领域虽然不在负面清单范围内,但也可以通过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提高进入门槛。当然,这种门槛不仅对外商有用,对于国内企业也同样适用。

  当然,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方面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比如,海南的金融业发展要循序渐进。在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阶段,各类交易场所的建设要立足于为实体经济范围,而对于开展离岸贸易与离岸金融业务不宜操之过急。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水到渠成,开展离岸贸易与离岸金融业务反而会成为“规定动作”。当然,这种转变靠等是等不来的。在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方面,自贸港比一般自贸区更加具有优势,海南应牢牢把握机遇,其中包括要加大基础建设、立足旅游、开放免签和落地签证、加大离岸购物等。一般的转口贸易包含简单的加工、装配、制造,在生态脆弱的海南岛发展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要发展这些,付出的生态成本和治理成本很高。现在看来,国家在海南岛就是要以生态为导向,结合海南地域优势发展旅游消费、生态农业、健康养老等产业。

  明白了“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道理后,就必须要致力于落实。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是在应当“有所为”的地方体现出“宽”的一面,而在应当“有所不为”的地方体现出“严”的一面。在推进海南全岛向自贸化发展过程中,先要与国际上的园区有个比较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对标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国际上知名的自贸园区或者自贸港,海南在推进自贸化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这两点,一方面要严格地执行各种宽松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在各种宽松环境下严格各项规矩。

  应当看到,海南在朝着自贸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中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初衷,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要有新的突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表明中央对于未来海南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定义域。香港、新加坡等自由港在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人员进出方面自由度很高,而海南要想建设世界最高水平的自贸园区与自贸港,必须要在这些方面弥补自身短板,不折不扣地体现出政策的宽松度。

  从市场准入方面看,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只直接经营一些港口、机场、道路、邮政等公共事业,以向社会提供一定有益的公共服务;而在新加坡,除国防相关行业和个别特殊行业外,对外资的进入和运作基本没有限制。现阶段,国内业已挂牌的11个自贸试验区在市场准入方面执行的是包括95个项目之内的同一负面清单,而其中2/3受限项目属于服务业,与海南未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方向存在较大错位。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务院在4月2日印发了《关于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暂停实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强调对先行区内医疗机构临床急需且在中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实施进口批准,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这就意味着在部分医疗器械进口上给海南开了一扇窗口。只不过希望这样的窗口开得更多一些,才能够适应海南全岛自贸化建设的大方向。

  海南在朝着自贸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宽松,而且也要强调政策宽松中的管理严格。与国际上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自贸园区或自贸港相比,海南要想在自贸区与港的建设过程中,差距不仅体现在“宽”度上,也体现在“严”字上,因而必须要严格各项规矩。只有严格各项规矩,在进一步放宽对外开放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活”而不乱。

  海南在自贸化过程中,强调要严格各项规矩的前提必须是有规遵循。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实践上看,自贸园区或自贸港的发展也离不开各项法规,像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园区法》、韩国的《关税自由区专门法》、中国台湾的《自由贸易港区设置管理条例》等专门针对自贸园区或自贸港的立法。迄今为止,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已经形成“1+3+7”格局,但所有这11个自贸试验区在面积上不如海南的一个零头。如果在这11个自贸试验区可以像当初暂停外资三法那样特事特办的话,那么,在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自贸试验区并且逐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就必须要强调法制先行,做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而不能寄希望于先上车后补票。与香港、新加坡相比,海南拥有独特的优势:香港与新加坡作为港口城市,其发展缺乏腹地,只能发挥其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作用发展转口贸易。而海南拥有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一经济腹地使其能探索其他自由港以及原有的自贸区所未能探索的发展。

  对于海南发展来说,建设自贸试验区与探索自由贸易港都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驾驭好这样的历史机遇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要“放管结合”,也就是说必须要将中央赋予海南的政策空间用足,将海南的对外开放与世界最高水平看齐;同时也要将中央赋予海南的政策空间用好,最大限度减少海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失误概率。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还有诸多亮点,包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制度等,而如果能够将这些亮点与自贸“区”与“港”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让自贸“区”与“港”建设接上海南的“地气”。

  目前有一些声音,担忧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会不会动摇。中国通过设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向世界表达出一种态度,这就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海南自贸区将与行政区和经济特区的三区重合,形成一个经济特区的升级版,在经济特区基础上进一步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红利。

 

  白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