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解锁你的“积极和平”力

2025-08-27 14:47:00 【关闭】 【打印】

  六年前,南京大学的刘成教授的一句话,彻底刷新了我对“和平”的理解:“和平不只是没有战争(消极和平)。更要追求消除贫困、暴力、人权侵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富足地生活(积极和平),这也成为我后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工作时所遵循的准则。   

  从“和平词云”到爆款课 

  在教席工作的几年里,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和平教育的实践,面向从大学生到幼儿园儿童,举办了上百场活动。但我认为其中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将和平教育系统性地引入中学校园。 

  2021年春天,我们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开设了《和平成长》系列课程,这可能是国内初中首次正式引入和平教育。第一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和平词云”互动:“提起‘和平’,你首先想到什么?”学生们给出的答案远超我们的预期,纸上写满了“友谊”、“民族交融”、“幸福”、“安全”、“和谐”、“理解”、“合作”等词语。在他们心中,和平早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鲜活积极的日常体验。基于此,我们积极引入了“积极和平”与“消极和平”的概念。这种将学生自身感悟与理论相结合的参与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校方反馈,这门课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网络选课通道开启仅几分钟,上百个名额就被全部选满。 

南京第二十九中学第一节和平教育课 

  学生的热情是我们最大动力。我们在南京宁海中学启动了中国首个高中和平教育课程“国际理解与和平教育”。基于这些实践,我们编写了《中学和平教育》和《小学和平教育》教材,幼儿绘本也进入了研发阶段。和平教育的实践,也从南京逐步扩展到山东潍坊、湖南芷江等地。      

  在舞动中打破隔阂 

  青年是和平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2020年国际和平日,教席策划了“青年在行动”(Youth in Action)主题活动,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联合国官员和学者共同讨论和平议题。 

李思琦主持南京和平论坛分论坛 

  白天的论坛充满理性思辨,而当晚的“艺术致和平·青年分享会”则迸发出感性能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用音乐、诗歌和舞蹈诉说对和平的理解。高潮时刻,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出现了:所有人,不分国籍,未经任何排练,自发地走向场地中央,手拉手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随着音乐舞动、欢笑。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瞬间消融了,只剩下纯粹的连接感和喜悦。 

  一位中国台湾女生会后激动地抱住工作人员:“谢谢!我从没有感受过这么强烈的幸福感!”她的泪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和平能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幸福体验。这种氛围,能连接所有年龄和与背景的心。 

2020年,南京和平论坛-青年在行动的“艺术致和平·青年分享会”

  一碗面里的和平城市 

  和平建设不仅在课堂和活动中,更体现在一个城市的日常里。在教席的推动下,南京于2017年成为全球第169座、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核心是引导整个社区共同建设一种追求安全、繁荣与美好的和平文化。 

  2019年冬,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会长弗莱德·阿门特(J. Fred Arment)先生来到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我负责陪同。在参观南京博物院后,我们路过一家面馆,我建议他尝尝南京的大肉面。店主十二三岁的儿子为我们端上热气腾腾的面条,并很自然地用英语和弗莱德聊了起来。当弗莱德问他对公祭日的看法时,他表情严肃地说:“我们会牢记历史,但不会恨现在的日本人。我希望有一天,他们的代表能主动来和解。” 

  走出面馆,弗莱德感慨地说:“南京人的开放和宽容让人感动。这是一个准备好去和解、去前进的城市。我会把南京的故事告诉世界。”少年的话南京和平文化的一个缩影:正视历史,不被仇恨束缚,对未来情抱和解的期望。 

作者与弗莱德•阿门特在南京博物馆合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上写着:“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对我而言,参与和平教育的经历,正是构筑这道“屏障”的实践。从课堂上的“和平词云”,到世界青年手拉手的圆圈舞,再到面馆少年的一席话,这些具体的经历让我确信,和平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理想。它由无数微小的、具体的行动构成——在每一次沟通、理解和善意中积累。 

  和平教育的意义,就是将和平的理念植根人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它。当心中怀有对他者与世界的关爱,眼里就会有光;当人们愿意携手,和平之路就在脚下延伸。 

  李思琦 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