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红桥区和苑街道办事大厅,社保医疗等日常业务办理柜台位于正中区域,左侧的墙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几个大字十分显眼,这里设置有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法官工作站、检察公益岗、青年轮值岗、社区志愿者等开放式服务窗口和专门的调解室。
近年来,天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建了市、区、街乡镇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累计接待受理群众各类诉求16.32万件,办结率97.3%。
政法力量下沉调解中心
一天下午,居民刘阿姨拿着医院就诊票据来到和苑街道调解中心,很是气愤。调解员史惠颖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了解事情原委。原来,刘阿姨几天前因电梯故障被困在电梯里,导致头晕呕吐,后拨打120去医院就诊,现在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公司相互推诿,不肯赔偿。
史惠颖随即联系物业公司和电梯维保公司进行调解。第一次调解不成,史惠颖又约了他们见面详谈。
这次,史惠颖叫上了搭档尹洪顺法官,他派驻和苑街道法官工作站一年半,接待咨询调解230余人次,对于常见的物业纠纷很熟悉。法律规定、业主权益、调解与打官司的成本对比一一摆出,物业公司权衡利弊,最终同意先赔付,再向维保公司追偿。刘阿姨的3000元医药费得以赔付。
“过去基层矛盾纠纷处理难在见得到的管不了,政法力量下沉到调解中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和苑街道党工委书记刘铎说。
和苑街道是新建街道,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拆迁定向安置区域,成立7年多来,邻里矛盾、物业纠纷不少。谁来负责调解矛盾纠纷?和苑街道统筹政法力量和社会力量,联合发力。
公安民警常驻调解中心,红桥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人员在调解中心轮流值守,在街道政法委员统筹下,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和苑街道还在社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社区志愿者是司法部门或社区退休返聘人员,经验丰富。街道还组织30岁以下年轻干部到调解中心进行轮值锻炼。
2022年,《天津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出台,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的法治化处理。同时,天津还强化“大调解”体系,全市共成立6000余个人民调解组织,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效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
兄弟俩拆旧屋翻新房,本是件好事,却因为中间一堵墙红了脸,东边嫌西边多占了自家地。网格员两边都劝不住,便来找于大爷。“有矛盾找于学海。”78岁的于大爷在宝坻区牛道口镇沟头村很有名。
“农村有句俗语,叫作‘好汉护三村’。”于大爷认为,调解矛盾纠纷很多时候就是说句话的事,给双方“台阶下”,“乡里乡亲的不能动不动就打官司,伤感情。”
沟头村是牛道口镇第一大村,也是宝坻区第一大村,人口多、地域广,基层治理难度大。沟头村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发动群众,依靠乡贤、老党员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有利条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细化、充实,和苑街道梦和园社区民警周建军不久前化解了一起矛盾。居民田大爷晚上经常被楼上居民拖曳桌椅的噪声吵醒,多次上楼沟通,双方屡次发生争执。周建军听说后,入户登门,跑上跑下沟通,为两家找到折中的解决办法,楼上住户给家中桌椅装上了隔音垫,田大爷则同意晚些休息。两家就此达成和解。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