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中国记协在京举办“新闻茶座”,邀请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李云龙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赵树坤教授四位专家现场问答,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报告》进行解读。
2016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中国制定的第三期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确定了2016—2020年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目标和任务。受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机制委托,中国人权研究会、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形成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称,总体而言,2016—2020年,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行动计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中国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利和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视保障贫困人口、困难群众和弱者权益,努力实现公平正义。《行动计划》得到全面实施,168项目标和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很多指标和任务提前或超额完成。
然而,在当前境内外部分反华势力的舆论操纵下,中国为保障人权作出的一系列成就被刻意无视、歪曲,甚至被反诬成破坏人权的行为。为此,中国政府在《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要“积极参与国际人权规则制定和议程设置,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推动构建公平正义、合理有效的国际人权体系,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治理工作的理解,给全球人权事业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这包括:及时向相关人权条约机构提交履约报告,与条约机构开展建设性对话,结合中国国情采纳和落实条约机构合理可行的建议;深度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发挥引领性和建设性作用,维护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促进相互理解,增进人权共识;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全球人权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