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培训班成都开班 温州作典型发言

2020-10-21 10:14:00 【关闭】 【打印】

  10月20日,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四川成都开班,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应邀作“社会力量助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典型发言。

  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体育总局青少司承办。这也是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关于体教融合发展的首个培训班。

 

  体育总局青少司在给温州市体育局的邀请函中提到,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重镇,把体育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抓手,在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及加大体育事业投入等方面,勇于尝试,敢于突破,给全国体育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该发言以《扎实推进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 努力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温州力量》为题,全面阐述温州体育三年试点改革取得的经验,收获的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着力介绍了社会力量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和体教融合发展的“温州样板”,在与会的各省(市、自治区)体育管理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张志宏在发言中介绍,近年来,温州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紧密,特别是2017年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成为改革试点后,青少年体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体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充分交集,形成优势互补。

   

  “温州通过公私合办、民办公助、独资举办、体教融合等多元模式,构建以体校为龙头、社会体育组织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把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拓展了后备人才的选材视野,激发了育才活力。”张志宏表示,全市社会力量兴办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机构中,在训人数占全市在训总人数比例超过一半,有力促进了温州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温州心桥模式”广为人知,是公私合办的典型例子。当时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操队面临招生难、在训人数少、运动成绩滑坡等突出问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整合温州体校优质教练员、训练场地、保障资源和温州心桥学前教育集团(民办)的生源、师资、文化教学资源,合作创办“温州体校心桥体操艺术俱乐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操人才。

   

  “这是社会力量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一个样板。”张志宏表示,温州在这方面先行先试,摸索出了一套公私合办的“心桥模式”,融合师资力量、场地资源、招生来源、培养机制等各有利条件,形成巨大合力,改变了从训练到竞技的单一培养模式,以快乐体操吸引和培养少儿兴趣,开创了竞技体操人才与少儿健康成长协同发展的模式。

  除了心桥体操俱乐部,温州社会力量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可谓多点开花,吕志武游泳俱乐部、凯易路马术俱乐部、苍南飞林文武学校等各具特色。其中,吕志武游泳俱乐部填补了温州市区南部游泳场馆的空白,辐射人群达50万,目前在训青少年选手超过200人;凯易路马术俱乐部与浙江省体育局和温州市体育局合作组建浙江省马术队和温州市青少年马术队,浙江省马术队连续三届获全运会盛装舞步项目铜牌;苍南飞林文武学校是我省规模较大的民办文武学校之一,从小学到高中全方面培养武术人才,催生了张耀文、陈小丽、吴雪霜、黄鹏飞等一批世界、亚洲和全国冠军……根据统计,目前温州社会竞技体训机构已经发展到153个,在训青少年儿童5890人,有力推动了青少年体育的持续发展。

   

  在体教融合方面,温州也亮点频频。市体育局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在温设立社会力量办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与温州本地相关高校联办了6个合作机构,包括与温州医科大学联合创办了运动健康研究院,与温州大学联合创办体育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足球学院,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网球学院、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武术学院,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创办乡村体育研究中心,通过校地合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推进体育发展,把部门体育办成全社会的体育。

  据介绍,温州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起步较早,但相关政策机制略显滞后。改革试点落户之后,温州体育部门推出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机制,打破体制束缚,探索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期间,温州市体育局联合财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出台《温州市社会力量兴办竞技体育训练机构扶持暂行办法》《温州市社会力量兴办竞技体育训练机构星级认定办法》等政策,助力社会力量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机构发展。社会力量在培育体育人才、提升竞技水平等方面作用日益突显,成功培养了体操奥运冠军江钰源、体操世界冠军罗欢、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丁立人、中国象棋世界冠军蒋川等一批优秀运动员;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参赛的10名温籍运动员中有4名是通过社会力量培养输送,并获得2金2银佳绩。

   

  温州全面打破单纯依靠各级体校培养人才的路径依赖,通过政府定标准、供场地、授牌子、派教练、给奖补等途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人才培育,目前在训人数占全市青训总人数的66%。以游泳为例,“游泳之乡”是温州竞技体育的一张金名片,但此前温州市级训练点只有温州体校一家,在训人数仅200余人,试点以来,体育部门在全市规划布局了乐清腾盛等9个由社会力量兴办的游泳训练基地,在训人数突破2000人,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就近训练,夯实了项目发展基础。张志宏表示,“越来越多社会体育力量进入校园,为学校培训体育人才,帮助组建各项目校运动队,推动校园体育蓬勃发展,也为温州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体育人才,有效促进了我市青少年运动健康水平的提升。”

  对于未来温州社会力量助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思路以及大力推动体教医等融合发展的举措,张志宏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及温州本土高校的合作,为温州体育改革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紧抓亚运会龙舟赛事落户温州的契机,与温州大学筹建温州龙舟学院,推动该项目发展;以现有温州医科大学运动健康研究院、温州市中西医运动医学中心为平台,保护青少年儿童视力和口腔健康,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推进冰雪、足球、武术、跆拳道等运动项目进校园,以桃花岛冰雪运动中心等冰雪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推进温州百万青少年参与冰雪项目计划。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