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疫情呼唤传统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2020-06-01 13:43:00 【关闭】 【打印】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健康危险尤其是老年人,作为此次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不仅健康服务需求凸显,而且如何获得更为精准便捷、安全的养老服务,也成为老年人、社会和政府极为关切的热点问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上调基本养老金标准,“发展养老、托幼服务发展大健康产业”。 

养老公寓护理员教老人做手工。  

  疫情凸显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此后,这一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为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论哪种服务体系,其核心内容都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充分发展。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硬核。此次疫情期间,养老服务机构普遍遭受冲击,收入减少、运营支出增加;社区养老服务因疫情防控几乎停滞。这些都凸显了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充分、不平衡,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供给闭合体系。 

  为了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渡过难关,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融资、就业等优惠措施,多省市也结合当地实际密集出台了养老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如提前发放半年的运营补贴资金,降低房租成本、优化授信条件、开展费用减免、提供物资保障等,帮助养老机构渡过疫情难关。但从长远看,这并非长久之计。 

  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的缺位,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和手段的滞后。2015年以来,国家和相关部委先后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要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但这种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在这次疫情期间仅在个别地方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调研发现,截目前,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制定出台了当地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但总体上中国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还处于初创阶段,甚至理念普及阶段,全国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老年数据信息的碎片化,相互不衔接,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社会化服务供给还存在一定距离。

重庆一社区内,老人们在学习电脑应用

  后疫情时代对养老服务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截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1%2022年将增至2.68亿。此后将进入急速人口老龄化阶段(2022-2036年)。此阶段的特点是,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最快,老年人口数量激增至4.23亿,老龄化水平升至29.1%二是老龄问题集中爆发的风险系数极大,如果不在思想上、制度上、物质上等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很容易受老龄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这将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最艰难的阶段。此后,中国将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增至4.87亿的峰值,老龄化水平升至34.8%,高龄化趋势显著,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并达到最大值(102%)。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2053年后,中国将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高位运行,平均老龄化水平稳定在1/3上下,社会抚养比稳定在90以上,形成一个稳态的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 

  从整体上看,中国老龄化将贯穿整个21世纪,这种趋势不会因疫情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疫情的出现实际上加剧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系数,对我们整个养老、健康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更为严峻的是不断降低的抚养比,其直接后果就是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如果不尽快创新提升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和机制,我们不仅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而且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 

  从长远看,解决中国在养老服务供给上明显匮乏的态势,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大力发展智慧养老,这是大势所趋。

智慧养老体系为每一位老人设计个性化的生活和护理计划。    

  搭乘新基建快车,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经济作为发展新动能得到充分重视,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互联网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为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强大助推力和重要发展契机。 

  智慧养老服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通过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在线平台,将运营商、服务商、个人、家庭、医疗服务机构等有效连接起来,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等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相比较,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服务容量大。智慧养老秉承互联网开放、便捷、分享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与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 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和运营商、服务商、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进行对接,可以同时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其服务内容涵盖范围广,有利于社会多主体参与、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扩大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 

  服务能力强。智慧养老通过跨终端的数据互联及同步,可以实现老人与子女、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实时信息交互,对老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后。如,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可以通过睡眠床垫、动脉硬化检测仪、骨密度检测仪、心电仪等适老化健康设备为老人进行健康测量,数据将上传平台形成健康档案,一旦发现老人健康异常,平台就会接到警报,并将警报同步发送至定点医院和老人指定的子女或亲属,让老人及时得到治疗或预防。当老人外出时,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会通过智能腕表对老人进行实时定位,一旦老人遇到突发情况可以一键呼救,平台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对老人进行援救。既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也实现了医养的真正融合。 

  服务方式新。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不论是疫情之下,还是后疫情时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更加聚焦在生活配送、医养结合、精神慰藉等方面。在智能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下,当老人在家中需要送餐、保洁、保健、护理、康复等服务时,只需在手机APP上下单,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还有,此次疫情期间有些老年人出现孤独、抑郁等症状,原因就在于与外界、与子女的信息中断与隔离。社会化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后,老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等与子女、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和及时沟通,消除孤独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服务质量高。此次疫情期间,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状况可以说几家欢喜几家忧。传统养老机构受到冲击,而一些配备了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的机构,则安然无恙,在服务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不仅有效保证了运营效率和服务效率,也让许多老人体验到了互联网+”养老的优质服务。例如,北大燕园养老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线上问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启动了云课堂、云健身、云闪送等,有效满足了社区封闭管理下老年人的各项需求,确保了新型冠状病毒零感染,得到老人及家属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打造全国和区域一体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而且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和地方应该在此次两新一重建设中,将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其中,促进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升级迭代,提升新基建与老龄社会的配适程度,为中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做好应有的准备。 

  孔伟 中国老龄协会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