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从方舱到火神山,熬出一条生命之路

2020-04-20 17:26:00 【关闭】 【打印】

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欢送向立山(左上打V手势者)等患者治愈出院,两边就是二层楼的病房

  2020年的这个春节,武汉向立山一家三人一下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在这两个多月里他们遭遇了人生怎样的至暗时刻,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熬过来获得新生的?他们一家的这段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建立方舱医院、采取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并免费治疗等一系列举措,在当时是多么的及时。

  向立山1964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毕业后参加援建坦赞铁路7年,后来在湖北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一直到退休。这次他与老伴和女儿都得了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他写了一个回忆记录,发送给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大家都被他们一家豁达坚韧的精神所感染。

  记者:首先祝贺您全家挺过这一难关,迎来了春天!您的回忆记录真诚感人,我读着也忍不住流泪,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忧心着你们啊!您是怎么想到要写这个的?

  向立山:这段经历回想起来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从高高兴兴准备过年到一下子三个人同时染病,从刚开始检测和入院都很困难到一下子入住方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最后一家人康复重逢,都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写这个回忆的初衷是,在我生病期间,亲朋好友出于关心,不断给我发微信、打电话,当时我已经没有精力回复了,少数回复了的也是三言两语。为此,我欠下了很多的“人情债”,希望他们读后能体谅我当时的状况。同时,借这个回忆也要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

  记者: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大家都各自在家过年,也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怎么突然就感染上了,而且还是三个人同时?

  向立山:这要从1月29日(年初五)说起。这天吃完晚饭后,我感觉头昏昏沉沉的,就早早上床睡了。第二天早晨我一量体温发现接近38度,但没有咳嗽。这几天来,女儿向菲倒是一直有些咳嗽,但没把它当一回事。我老伴多天来一直感觉喉咙里不舒服,她以前有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也没有引起重视。这次向菲见我发烧,联想到新冠病毒肺炎,引起了警觉,就给自己也量了一下体温,显示是37.5度。向菲一下子慌了,马上给女儿岑岑量,体温正常,她赶紧打电话给老公,叫他马上开车过来把岑岑接到他们的住宅。儿子向洋得知我们三人的症状后,通过多种渠道买了莲花清瘟胶囊、盐酸阿比多尔胶囊、莫西沙星等抗病毒和消炎的药送来,为防止万一受到交叉感染,他始终没有上楼来。我们三人每天都服用这几种药,在历经磨难后证明这是有效的举措,我们住院后基本上用的也是这几种药。

农历小年(1月18日),向立山和他老伴、儿媳和孙子在一起

  从1月20日知道这种病毒可以人传人后,我们就极少出门了,和孩子两家的团年饭也取消了,即使需要下楼丢垃圾,也都是选晚上无人乘电梯的时候。我们这么小心,到底是怎么撞上这个病毒的呢?回想起来,似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1月20日晚上我去了一趟家附近的省直医院开药而“中招”的。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发烧咳嗽越来越重。有时也想到医院去看,但又怕本来没病,结果去一趟带个冠状病毒回来,于是只好在家里苦撑着。

  记者:那您后来怎么下决心去医院检测,最后被确诊的呢?这中间都经历了些什么?

  向立山:到了2月3日,我妹妹打来电话问我好些没有。我把情况说了以后,她马上咨询了一个医生朋友,建议最好先做个CT,不要当成感冒耽误了时间。于是在经历了十多天的足不出户后,我与老伴和女儿一起去了省直医院。我们先做血常规检验,检验的结果是排除了流感病毒的可能,顿时在心中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接着做CT,等结果。医生说,我的情况不明显,过三五天再来做一次。我老伴和女儿的CT检测结果则显示肺部磨玻璃状比我严重,医生建议马上做核酸检测。拿到这个结果,我们三个人一下子都蒙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说什么好。

治愈回家后去医院复查采血样,又让向立山想起2月初去做检测的情景

  当时核酸试剂盒有限,做核酸检测很难。回到家里,向菲在微信群里寻求帮助,很快有人回馈信息,让我们当晚就去省人民医院。匆匆吃了点晚饭,向菲开车带我们去医院。我们大概是8点多钟到的,向菲忙前忙后办理各种手续,顺利地拿到检测的排队序号。在我们前面排队的还有几十个人,等我们三人都做完检测回到家已经是4日凌晨1点多钟了。当天下午网上查到结果,三个人全部确诊。

  确诊了就要赶紧入院治疗,可是那个时候,病床一床难求,何况我们还是三个人。该联系的地方都联系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一切都从希望开始,最后都归于失望。这天晚上心神不宁,还伴着发烧,感觉天已经塌下来了。

  第二天(2月5日)早晨6点左右,老伴见我醒来,用哽咽的声音对我说,今天是菲菲的生日。她这么一说,提醒了我,想到我们三人的处境,顿时悲从心来。起床后,我下了一碗面,里面打了一个荷包蛋,对向菲说,菲菲,今天是你的生日……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我赶紧转过头去走开了,怕她看见我泪流满面的样子

  记者:疫情暴发初期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迅速增多,而床位严重不足,我们看着也揪心,后来是怎么获得转机的?

  向立山:生日这天的中午时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走投无路的时候,向菲得到一个消息,说天佑医院空出了一个病床。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和向菲的想法一样,让她妈妈先去。说走就走,向菲帮她妈妈拉着行李箱出了门。也许是急着要快走,她们出了门,我才意识到想说什么。真是得亏了向菲,她开车把她妈妈送到医院,一直帮她妈妈办完有关手续才回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女儿就这样在她生日的这一天,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答她母亲的养育之恩。

向菲在方舱医院内

  这一天我也在想方设法打听床位的消息。当晚,我拨通了我们外办离退休干部处包处长的电话,希望能得到单位的帮助。包处长马上同我所在的张家湾社区的高书记联系上了,帮我们在社区“挂了号”。也正是他的这个电话,为接下来使我进入方舱医院,进而转入省人民医院,最后入住火神山医院做了铺垫。

  打完电话,人还在发烧,头昏乏力,于是赶忙洗了睡。迷迷糊糊睡到半夜里,我被向菲叫醒,说刚接到社区打来的电话,由洪山体育馆改成的武昌方舱医院现在接收病人,要我们赶快赶到指定地方。我一翻身爬起来,赶紧收拾衣物用品和药品,然后清理容易变坏要丢的东西,因为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就在我出门的一刹那间,心头忽然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仿佛再也回不来这个家了。

  外面刮着风、下着雨,我们发着烧,感觉彻骨的寒冷。向菲开着车寻找指定的地方,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坐上公交车来到了洪山体育馆的外面。在那里,马路上车子排成了长龙,里面都是等候进方舱的确诊患者。经过一夜的折腾,大约早上7点钟的时候,轮到我们这车人进去了。我用最后的一点气力,拖着行李箱,走进了方舱医院的大门。

武昌方舱医院内

  方舱医院就是那一两天才出现在电视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目的在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集中隔离治疗,避免他们在社区和居家隔离中交叉感染。为什么赶在半夜里通知入院呢?原因是武汉市当天提出了一个要求,要马上收治所有的确诊病人。我抓住了这个机会住进方舱医院,由此也有了后面的机会。真的要感谢老干处的包处和杨书记,还有北外湖北校友会、社区等各方面的努力,我会铭记一生。

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和患者在交流

  进入方舱医院后,我已经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近在走道边的一个床上躺下了。向菲过来看我,把我转移到了一个避风的地方。包处一直在给我发微信,对我说“方舱医院是昨晚才启动的,所以条件差一点,这是暂时的”,鼓励我“要保持好心态,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他听说方舱医院暂时没有药,马上冒雨骑自行车把我要的药弄到了,送到医院外面。让我自责的是我没听到他打来的电话,让他在风雨中白白等候。

  记者:您刚进方舱医院,为什么马上转去了省人民医院?

  向立山:这是我获得的一个救治新机会。我到方舱医院后,持续发高烧,并伴有呼吸困难。负责这个方舱医院的是来这里驰援的湘雅二院的医疗队,医生看到我75岁了,还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于是他们开会研究决定,让我和另一位重症病人马上转院治疗。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转院了。向菲闻讯后执意过来相送。与女儿也要分开了,心里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凄凉感觉。

武昌方舱医院内的护士

  6日晚上10点钟,救护车把我送到了做核酸检测的省人民医院。我被分配进一个三人间的病房。我一躺下立即上了氧气,没过多久,呼吸慢慢开始匀称起来。接下来是医生问诊,护士抽血化验,再接下来是输液,直到把当晚所有的液体打完后,我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醒来时打开手机一看,见到的是一条刷屏的信息,一位年轻的医生因新冠肺炎去世了。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7日我做了核酸检测和CT。当天夜间,我高烧实在受不了,呼叫护士用了退烧药,终于暂时出汗退烧了。到了8日早晨,病房里3个人都感觉好一些了,就开始交谈起来。从交谈中得知,我们所住的不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定点医院,可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其他定点医院的新冠病毒肺炎病人收治不过来,临时给这个科室压了收治任务。正在交谈中,护士过来通知说我们将被转移到火神山医院。晚饭送来了,有一小碗汤圆。护士说,今天是元宵节,特地准备了汤圆。到这时候,我才知道今夕何夕!6点多钟的时候,通知我们到外面上车。一共是两个救护车,我们车上上了5个人,等人都到齐以后,两辆车闪着警灯,向着火神山医院开去。

  记者:火神山医院大家都知道,当时为解决“人等床”的问题,武汉决定新建两座专门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建起这座拥有1000个床位的医院,在那里您迎来了生命的转机。 

武汉火神山医院

  向立山:记得还在家里没有确诊的时候,就从电视上看到,火神山医院按照预定的时间于2月2日完工,随后交付部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6天之后,我也入住了这所医院。这时的火神山医院,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对一个溺水者抛过来的救生圈,或者是已经筋疲力尽的游泳者突然感觉踏到了陆地!

  我们下车后,看到早有医护人员在外面等候我们的到来。我已经有两个多小时没有吸氧了,呼吸感到急促,还有胸闷的感觉。护士拉着我的行李箱,我提着个手提包跟着走。好像是一个两层楼的建筑,我们进入二楼病区,后来知道这就是“感染五科”,护士把我带进一个病房。后来了解到,我们是感染五科收治的第一批患者。也是在后来,我从贴在床头的温馨提示中了解到:感染五科的医护团队来自南部战区总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护理经验。

  放下行李,护士立即把氧气打开,将氧气管接到我的鼻子上。一切安排停当后,医生开始查房。分管我们这个病房的医生叫刘大勇,刚一见面他就对我们说,他也是湖北人,是我们的老乡,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联系他。几句话下来,让我们立马感觉亲近起来。他对我们说,这个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需要用的药主要是对症治疗。他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多休息、多吃饭、多喝水,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在随后的治疗中,我把刘医生的话化为了行动。

向立山在病房内

  在火神山医院期间,我发烧最高到39.4度。谢天谢地,在这种状态下,我的其他的基础病没有趁机出来凑热闹,没有引发出什么并发症,确实是万幸。总的说来,我的心态还算是好的,但有时难免有波动。特别是看到医护人员在抢救危重病人或者自己高烧不退时,脑子里也有过写遗嘱的念头。

  在持续高烧的那些天里,因为吃药后出汗太多,衣服常常湿透,一天起码要换三次内衣。换下的衣服吹干了接着穿,从2月6日进入方舱医院算起,起码有10天的时间就是这样对付着穿的。关键是我离开了氧气时间长一点气就接不上来,再就是发烧太久,身体虚弱,总想着等退烧了再说。

  说来也真碰巧,在入住火神山医院一个星期后,我病房里热水器的故障排除了有了热水,而那天我刚好退烧到37.5度以下,于是洗了一个热水澡,提振了一下精神。

  在医院里的日子,除了沿着外走廊走出95步到打开水的地方外,就是在病房内过日子。火神山的病房都是负压病房,每个病房都配备有生命体征仪、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消毒器。每天一日三餐的饮食和服用的药物都是通过一个专门的传递口送进来。因此,进入了病房后,基本上与外界隔绝了,平时只能在走廊里看看外面的天空和偶尔过往的救护车和载重汽车,以及穿着防护服过往的或劳作的人们。

  说来又真巧了,自打开始洗热水澡后,体温再也没有反弹,而是逐渐恢复正常,直到在37度以下站稳。胸闷、呼吸短促和持续发烧是我在火神山医院面临的最大考验。从1月29日开始发烧算起,到2月16日体温开始保持正常,我经历了断断续续、时高时低的18天发烧过程。

  记者:真不能想象您这18天是怎么过来的。

  向立山:是熬过来的。熬,就是和死神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终战胜死神!因此,所谓治疗,就是医生在帮助病人熬过去,病人积极配合医生使自己能熬过去。坚持把今天熬过去,才有明天治愈的希望。

  增加营养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一环,我曾在一首打油诗中写道:“三餐美食当良药,百倍信心斗新冠。”在发烧期间,因为拿掉了氧气就感到呼吸困难,我就侧身在床,在连接着鼻氧管的状态下吃饭,而且基本上每餐做到“光盘”,有时候一份不够,还多要一份。送饭的护士莫维洁对我们非常关心,每次送完饭经过我们病房的窗子时,都要敲敲窗子,举着“还要一份吗?”的牌子对我们示意。

护士莫维洁

  终于熬出来了。自从体温恢复正常后,呼吸困难的现象也在逐渐改善。2月27日做了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3月1日和3日又分别做了两次,结果也都是阴性。3月4日,医生通知我去做CT。这一次去做CT,各方面的情况同20天以前判若两人。在这之前,我已经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在走廊上慢步行走,开始走十几分钟,逐渐增加到半个小时,走完之后测一下血氧饱和度,竟然能在93~95%之间,这说明我可以慢慢地不依赖吸氧生活了。  

走廊里的画百看不厌

  在走廊里做些轻微活动的那些天里,有几幅贴在走廊墙上的画非常暖心。一幅画画的是一名护士照顾一名患者,护士说:“听说户部巷的热干面最好吃,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吃吧!”患者说:“是的唦!” 另一幅画画的是护士对输液的患者说:“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看武大的樱花。”这几幅画,我们走过来,看过去,百看不厌,越看越感到亲切,越感到能从中获取一种力量。

  透过窗户,看到蓝天,看到远处行驶的汽车,都觉得是一种久违的享受。为了走出病房,我们都期盼着尽快做CT,因为做CT的那个地方属于外面的世界。没有过多久,这一天终于盼来了。屈指一算,从2月8日入院算起,在这里已经与外界隔绝了25天!一走出将我们同外部世界隔开的那道门,仿佛第一次知道天空有那么辽阔,土地有那么宽广,地面上还有那么高的建造物,我情不自禁地来了个深呼吸,还拍下了不少外景照片。

隔绝25天后,趁着做CT,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

  CT片子报告表明,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接下来是做抗体检测,顺利过关,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也顺利过关。再接下来,经感染科专家组讨论,同意我办理出院,3月6日给我发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出院证》。同时告诉我,在第二天下午两点钟,由我所在的武昌区安排车辆来接送到指定地点,继续进行两周的隔离观察。

  记者:火神山医院治愈了您的新冠肺炎,在这里最难忘和最想说的是什么?

  向立山:在火神山医院住了一个月,要离开了还真有些难分难舍。我首先想到应该给我的主管医生刘大勇发一个微信,表达感谢之情: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的余生中,我将永远记住你们!

医护人员为向立山加油鼓劲

  3月6日上午,我把7号要出院的消息告诉了我所熟悉的护士和病友,大家都为我感到高兴,并对我说了许多祝福的话,让我深为感动。那天晚上11点多钟,我们病房的责任护士蒋秋兰特意过来,向我表示祝贺。她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下子想起护士们这段时间来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想着想着,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是护士杨玉涵写的。从留这个纸条的时间看是凌晨1点钟,看来,她是怕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轻手轻脚进来的。平常,护士半夜查房轻轻推门而入的时候,我多半是知道的,有时还招一下手,以表示我没事,让她们放心。可就是在这个最不该睡着的时候,我却睡着了,从而使我失去了同她说一声再见的机会。

头发和指甲长了,都是护士帮着剪

向立山与护士杨玉涵(上图)和蒋秋兰(下图)

  假如我那时候是醒着的,我一定会对她说:谢谢你,谢谢所有医护人员!请你一定转告所有的医护人员,我们每个康复人员都知道,我们能够活着走出火神山医院,那都是你们不顾个人安危,赌上你们自己的生命得来的。我一定会对她说:你们也有家庭,但为了挽救我们的生命和与我们的生命紧密相连的家庭,你们完全豁出去了,你们是最可亲可敬可爱的人!我一定会对她说:在我们心里,你们都是英雄!请所有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好好保护自己,一定要平平安安回到部队,平平安安回到亲人的身边。最后,我一定忘不了对她说,我们同你们相处了一个月,只听到了你们说话的声音,从来没有看到你们长的是什么模样。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欢迎你们来武大观赏樱花,来蛇山登临黄鹤楼,来户部巷吃热干面,来武昌品尝武昌鱼!

  记者:大爱无疆啊,感动着我们大家。离开火神山医院是不是就可以回家和家人重逢了,那又是怎样一个时刻?

  向立山:3月7日下午,我们在医护人员的欢送声中走出了火神山医院,依依不舍地同他们挥手告别。离开火神山,我们还不能直接回家,还要去宾馆隔离观察14天。我们隔离观察的生活安排和检测由来自广州的医疗队负责。在这段隔离的日子里,我们大约30人虽然每天都生活在各自的房间里,但在王队长建立起来的“丁字桥家园乐”的群里却随时可以见面,大家在群里有一个共同的亲切的称呼——“家里人”。我们这些“家里人”有什么要求和要办的事情,医疗队的同志们都当成自家的事情来办,对王队长和医疗队所有成员给予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这些“家里人”都将永远铭记在心。

在宾馆隔离期满,王队长送向立山出门回家

  在宾馆隔离期满,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我于3月21日回到了自己家中,见到了早我十天回家的老伴,她已经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回家后马上煨汤和准备第二天女儿回家吃饭的菜。自此,三人历经劫难,在分开一个半月后又重新团聚了。 

一家人开启新生活

  记者:真是为你们一家人而高兴!4月8日武汉解封,现在生活怎么样?经历了这次磨难,您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

  向立山:武汉解封后,街上的车辆和行人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大家还是很小心谨慎。现在生活慢慢恢复正常了,我们买菜不必上超市,楼下马路边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买到,很方便。我们这些老人怕去医院开药,可以请志愿者帮助。我跟那些医生、护士和病友还常有联系,写的回忆也发给了他们,他们说写得很真实,都看哭了。现在先要调养一下身体。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想见的人、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要做好安排,过好每一天。

向立山在楼下路边买菜

  记者:在武汉、湖北和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现在欧美国家的情况比较严重,面对现在的疫情,您有什么想说的。

  向立山:我还在火神山医院的时候,在微信上看到日本捐赠物资的包装上写着“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的字句,我很感动。我退休前在省外事办公室工作,知道早在1979年武汉市就与日本的大分市建立了友城关系,1984年日本首相中曾根一行访问武汉时我还参加过接待工作,武汉东湖磨山樱园栽种着田中角荣前首相赠送的樱花,后来两国相互支援的事就更多了。

  我在工作时多次去过美国、欧洲和非洲。这次看到病毒蔓延世界各地,看到我曾去过的那些美丽的地方遭到病毒的侵袭,心里很难过。因为我自己有被新冠肺炎折磨的体验,所以特别为受难的民众感到揪心,真的是感同身受。我希望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应对这场人类空前的灾难,早日恢复我们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