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遵义播州:乡愁浓郁 百姓幸福

2018-03-05 14:46:00 【关闭】 【打印】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调研过的地方。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播州人民苦干实干,奋发有为,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旅游惠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考察。在这里,总书记走进村民的超市、农家乐,在农家院里和村民座谈交流。他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两年多过去,这些话仍然让当地干部群众记忆犹新、干劲倍增。也正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播州区党员干部带领84万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笑的目标。

2016年6月6日,遵义市播州区成立,翻开了高速发展的新篇章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十九大代表、花茂村第一书记潘克刚把一张村庄新貌的照片送给总书记。总书记高兴地说,这是风景画,很漂亮。

  走进今天的花茂村,仿佛置身一个大公园,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漂亮的黔北民居,青山绿水将田园农家衬托得分外美丽。老木屋、石板路、土院墙、稻草垛……漫步花茂村,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

  遵义市播州区是一个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文化厚重的地方。2016年3月,国务院同意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当年6月,播州区正式成立。从此,播州儿女接续着千年古县的辉煌,顺势而为,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播州区委书记黄国宏坦言,今天的播州,正用如诗如画的山水、瑰丽多彩的文化、精雕细琢的乡村、绿色环保的生态、休闲无忧的生活,喜迎八方宾朋,广纳四海嘉宾。

  播州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落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脸上的笑容更灿烂、更甜美。

  历史辉煌在延续

  播州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土著民族便在这里建立了鳖国。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始设播州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地处历史上播州中心的今播州区,承载着千年记忆,彰显着绚丽的发展魅力。

  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三进三出播州区,在这里建立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苟坝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军事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由此转折走向辉煌。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城区全景图

  播州区境内文化源远流长,古播文化、长征文化、民族文化、三线文化交相辉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地处黔渝经济走廊的沃土,进入了历史上空前迅猛的发展时期。

  2016年,撤销遵义县设立播州区,既是历史文化的接续,更开辟了遵义市作为贵阳、重庆两个大城市之间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空间,对加快播州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遵义市播州区地处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辖17个镇5个街道2个民族乡,总人口84.36万。该区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1个市级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是彪炳史册的红色圣地、绿色发展的旅居福地、投资兴业的开放高地。

  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生态良好。乌江渡和枫香温泉景区是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红色苟坝令人神往。

  播州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属于国家战略中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系贵州“金三角”战略腹地,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兰(州)海(口)、遵(义)赤(水)、杭(州)瑞(丽)高速公路,210、326国道以及黔渝电气化铁路和日前通车的黔渝快速铁路穿境而过,乌江航道顺境而下直达长江,与遵义机场和茅台机场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是名副其实的黔北交通枢纽。

播州区委、区政府领导拜望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同志(左一)

  播州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区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17年,播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3亿元人民币,财政总收入37.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

  2018年1月17日,在播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区长肖光强自信地说,2017年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肖光强介绍,一年来,播州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向纵深推进,高标准编制了播州新城设计和控规,建设用地报批历史性突破2.56万亩。特别是鸭溪镇成功地申报国家特色小镇,花茂村美丽田园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播州区描绘了生态秀美的新蓝图;遵义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喜获成功,黄大发老支书荣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成功举办2017(遵义)国际物流博览会暨全球采购大会,现场签约总额达500多亿元。乡愁播州声名远播,展示了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新形象;荣获“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第三产业风生水起,乌江古村落、“中国·长征园”等明星项目潜力无限,开创了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的新局面。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渝贵铁路、贵遵复线建成通车,正式步入高铁时代。苟坝会议会址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并获中宣部“双服务”先进单位称号,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谱写了民生至上、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脱贫攻坚战犹酣

  播州紧扣“田园城市·乡愁播州”形象定位,按照实力播州、全景播州、生态播州、开放播州、畅通播州、人文播州、幸福播州的“七个播州”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2017年5月13日,贵州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黄大发同志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9月14日,黄大发同志再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并于10月9日在北京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10月,黄大发同志荣膺“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直播颁奖典礼。

花茂村新貌

  黄大发同志正是播州区在脱贫攻坚战线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全省先进典型、全国“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当代愚公”、全国道德模范。

  2017年初,播州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区委书记黄国宏到泮水镇、洪关乡蹲点调研脱贫攻坚时提出,要掀起春季攻势热潮,围绕重庆火锅集团、旭阳食品、辣椒烘烤企业等订单,抓好36万亩辣椒产业发展裂变,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2017年以来,播州区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取得良好成绩。全省春季攻势现场会、全省核桃产业扶贫现场会、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均在播州召开。

  播州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2211工程”,做大做强食用菌、辣椒、生猪、“稻+”扶贫主导产业,做精做优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脱贫产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54人稳定脱贫,24个贫困村成功出列。

播州区“中国·长征园”总占地4408亩,预算总投资22亿元,采取“园+景+秀”的方式进行建设,预计在2018年年底完成,届时将在这里举行“归来遵义。长征之路”大型史诗实景演出

  扶贫政策精准落实。播州区易地扶贫搬迁领跑全省,一年完成了“十三五”期间五年的任务,搬迁入住3470户14228人,实现户均1.6人就业。教育资助贫困生85958人7353万元,办理助学贷款5140人。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培训3383人次。建立贫困群体医疗专项扶助基金,“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贫困人口参合率100%,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特困人员报销达100%。3708户农房改造全面竣工,159条235.4公里“组组通”公路建成通车。

  产业升级添活力

  播州区以推进工业转型、优化服务业态、发展都市农业为主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

  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黔北物流新城、高铁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芶江建材产业园、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园迅速推进;黔北物流、高铁迎宾、鸭溪工业等大道建成通车;中小企业孵化园建成投用,新增标准厂房14万平方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施企改14家,新增入规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万顺、大林等8对煤矿复工复产;遵义铝业后15万吨填平补齐项目建成投产;火焰山电器成功上市,德邦环保化工等7家企业在贵州股交中心顺利挂牌。

播州区境内的乌江渡,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川黔两地的要道。其河谷险峻、江水湍急。乌江镇的百姓对于桥有着特殊的情结。自清光绪年间,这里有了史上第一座桥之后,这个小镇的命运也就和桥休戚与共。图为乌江渡上的五座大桥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浙江正泰集团、江苏德威集团、重庆火锅集团、深圳朗坤环保集团等入黔500强企业;新签约引进省外产业类项目152个,预计到位资金246亿元。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南龙快线、新龙快线、桂花大道延伸段、张青公路等城区路网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75.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2.25%;象山、城市中央、芶江城市生态等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播州公园、影山湖人民公园基本建成;万商国际、硕泰国际等城市综合体正式运营;房地产去库存完成销售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

  特色小镇有声有色。鸭溪、尚嵇、枫香、乌江等省市示范小城镇建设魅力彰显,全部纳入2018年市级特色小镇培育计划;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创建示范点33个,惠及农户1.9万户7.5万人。

  与此同时,乌江古村落项目快速推进,“中国·长征园”开工建设。水泊渡峡谷漂流度假旅游区、播州历史文化展览馆等文旅项目进展迅速,播州文化广场全面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验收。苟坝创新区被认定为省级文化旅游服务产业集聚区;花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乌江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建设名录。在芶江成功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在洪关成功举办播州第二届旅发大会,获得国际友人高度赞誉,乡愁播州影响力大幅提升。

  宜业宜居景象新

  登太阳坪,领略风之故乡、云之驿站的独特魅力;对话千年银杏,感悟岁月沧桑;在万亩杜鹃花海中采风,定格花海的千姿百态;探秘郁郁葱葱的孙家大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近年来,播州区贫困乡—洪关苗族乡投入1.3亿元,全乡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味不断提升,旅游业初具规模。

  洪关是播州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播州区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旅游行动计划,以“旅游+”为核心,全力做强旅游长板,奋力壮大旅游经济。

  如今的花茂村正成为各类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乐土。2015年返乡创业的村民王世刚告诉记者,乡村旅游让常年在外务工的人找到返乡发展的契机。2015年开始,他流转70亩土地种植草莓,过上了家门口创业致富的幸福生活。“未来,还想开设牛拉犁、捉泥鳅、垂钓等体验项目,既把乡愁留了下来,又让游客有地方耍。”

  据了解,近3年来,花茂村已吸引1700多名像王世刚这样的村民返乡创业就业,他们有的经营特色农业、有的开起农家乐,还有的搞起了手工艺和电商经济。

  “2015年前,花茂村在外务工人员近2000人,现在只有200多人,留守儿童由之前的100多个,减少到现在的20多个。而得益于‘乡愁经济’的打造,花茂村去年游客接待量近70万人次,300多人吃上旅游饭、发了旅游财。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2年的6478元增长到如今的1.6万元。”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人气回流之后,这几年村里还兴起了舞龙灯、唱花灯戏等。

  如今的播州,既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热烈,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清新,既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趣,又有“溪深古雪寒泉流”的诗情。

  来播州,春可踏青,夏能赏花,秋可吃新,冬能过红年。来播州,时时有美景,月月有活动,处处有乡愁。

  守牢“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生态底线,播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百姓富、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的有机统一。念好“山字经”,栽好“摇钱树”,种好“产业草”,做好“水文章”,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进入新时代,播州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扣全省主基调主战略,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主线,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立足“田园城市·乡愁播州”形象定位,围绕“实力播州、全景播州、生态播州、开放播州、畅通播州、人文播州、幸福播州”七大展望,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快速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确保如期实现“率先脱贫、率先全面小康、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目标,阔步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乡愁播州新未来。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