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村里来了工作队(决胜2020)

2020-08-31 08:30:00 【关闭】 【打印】
 

  图为库那巴扎村一角。
付建江摄

  工作队“亚克西”

  去年夏天,一位上海的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他在网上买到了“最好吃的杏子”,还把杏子产区地址发给我——那是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的一个小村,库那巴扎村。

  库那巴扎村地处昆仑山脚下的浅山区,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左右,适合杏树生长。这里出产有名的木亚格杏。一直以来,木亚格鲜杏没有离开过喀什地区,由于受保鲜、运输等条件限制,当地人只能将它们晒成杏干来卖。对当地农民来说,把他们引以为傲的木亚格鲜杏卖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是一个不曾想象过的事。

  然而,这个事,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村工作队帮他们做成了。

  今年4月下旬,我飞赴喀什,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群满怀热情的工作队员,听听他们将木亚格鲜杏卖到“北上广”背后的故事。

  库那巴扎村是塔什米力克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子,距离喀什市六十多公里。走出机场,乘车,走的都是柏油马路。记忆里,几年前的喀什乡间,很多路还都是土路,现在完全变了模样。

  到达库那巴扎村。村子的环境让我吃了一惊。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房屋无论新旧都粉刷一新,一色的浅咖色,温和中透着大气。

  可从前的库那巴扎村并不是这样的。农行驻库那巴扎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白雪原,说起带领工作队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情形,依然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他清楚地记得,车子开进村委会,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尘土飞扬的院子。村里很多田地都荒废在那儿。

  这一切,也让白雪原和工作队队员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当地村民的困难,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八十六岁的老党员吾麦尔·奥斯曼记忆里,库那巴扎村第一次迎来自治区工作队是在1977年开春。自治区卫生厅派了一个四人工作队,在库那巴扎村驻了半年左右。“他们都是好样的,帮助我们治病,也帮助我们做了很多事。”老人说。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库那巴扎村又迎来一支工作队。“工作队刚来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待上一年半年就走了。可是我想错了,他们留下来了,一年,两年,三年。他们把我们的村子、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切都改变了。我是老党员,我可以说这样的话,他们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老人越说越激动,眼圈都红了。

  自工作队进驻村里,村子的街巷里就出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那是工作队的“公务车”。正是这样一辆满村子跑的三轮车,一下子拉近了工作队和村民之间的距离。村民们原以为,工作队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大家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工作队队员们也跟村民们一样,骑着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

  每天晨会一结束,如果没有其他重要工作要处理,白雪原就干起“自己的活儿”——上村民家收购鸡蛋。骑上电动三轮车,白雪原满村跑。实际上,对白雪原和其他队员来说,收购鸡蛋的过程就是入户走访的过程。通过与村民聊天,掌握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增进与村民的感情。工作队收购鸡蛋,还采用高科技手段,引入大数据,全村所有养鸡户被标注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工作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来。他们提出,首先要解决农村产业空心化、产业链条过短、农民就业率低、收入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建立起鲜杏、石磨绿色面粉及馕、颗粒饲料厂、喀什噶尔黑鸡和湖羊养殖、小巴扎小夜市、干菜加工、乡村小旅游、木材加工厂等“九小产业”。同时,加大实体产业建设,拉长产业链条,闭合产业链,增加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并利用合作社股份进行广泛分红,最终实现村民增收。

  三年前的2017年1月31日,白雪原带领十名队员进驻库那巴扎村。如今,三年多过去了。村里的路变成了柏油路,学校修缮一新,还建了幼儿园,村民也住上了新房……

  “村里来了工作队,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里来了工作队,村民房子漂亮啦,村民手里有钱啦;村里来了工作队,百年水磨复活啦,乡村巴扎建好啦;村里来了工作队,修好了学校又建了幼儿园,啦啦啦——工作队亚克西,工作队亚克西。”库那巴扎村有个民间歌手,创作了一首歌赞美驻村工作队,歌中这样唱道。

  国旗飘扬

  一个周一,我和白雪原一起去村里的小广场参加升旗仪式。路上,我们遇见一群小男孩。他们一见白雪原就用稚嫩的声音高喊着:“白叔叔好!”脸上的笑容灿烂而美好。

  到达小广场后,我们在旗杆下列队站好。刚才的那群孩子在老师的指挥下,也面向旗杆方向站成了两排。孩子的旁边,还站着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家共同见证庄严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迎风飘扬在库那巴扎村蔚蓝的天空上。

  升旗仪式结束,接下来是村民大会。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离开小广场。有几个小男孩还转过身,向我们挥手说再见。

  一天下午,库那巴扎村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气息。白雪原骑上电动三轮车,要到上午没去成的地方收购鸡蛋。我跟着他一起出发。我们走上一条田间小路。小路笔直而平坦,路面由柏油铺成,路两旁是庄稼地,地里,一棵棵杏树茁壮成长。白雪原告诉我,库那巴扎村“九小产业”中,木亚格杏将是未来支柱产业。现在冷链系统和晾晒场都有了,从鲜杏销售到晾晒杏干,无论采摘、包装技术还是晾晒工艺,都已经非常成熟。

  我们收购鸡蛋的第一家,一位老人正带着两个小孙子在院子里整理花池。

  老人从鸡窝里端来满满一蛋盘鸡蛋,看来他们家养了不少鸡。

  白雪原将鸡蛋擦拭干净后,摆到自己带来的蛋盘上。然后拉开腰包拉链,先拿出两颗糖放在两个小孩子的手里,接着给老人付钱。老人接过钱来,拿出两张一元零钱给小孙子。小孙子高兴地看着爷爷笑。白雪原在一旁看着两个小孩子,说:“赶紧跟爷爷说,谢谢!”

  “谢谢!”两个小孩子反应过来了,异口同声地说。

  离开老人的家,我们继续赶往下一个养鸡户家。路上,又遇到几个孩子。老远的,他们就喊起来。有向我们问好的,也有嚷嚷着要带我们去家里的,说自己家有鸡蛋。

  我们转了一圈,收购了五百多枚鸡蛋。太阳快落山了,我们骑着电动三轮车往村委会方向走。远远地,飘扬在小广场上空的五星红旗就映入我的眼帘。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那面鲜红的旗帜,是那样地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无限美好的希望!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在库那巴扎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的一天,是从晨会开始的。晨会的内容每天不一样,有大事也有小事。处理好大事,许许多多的小事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颗粒饲料厂,对库那巴扎村来说算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它的建成标志着库那巴扎村小产业链闭合已然形成。库那巴扎村盛产木亚格杏、豇豆、辣椒、茄子,与之相配套,村里建起了冷链系统、晾晒场;库那巴扎村发展湖羊和喀什噶尔黑鸡养殖,与之相配套,村里推行土地流转,发展饲草料种植,建起了颗粒饲料厂。按白雪原的说法,现在库那巴扎村村民不出村子,就能解决生产方面的几乎所有问题。

  现在的库那巴扎村,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离开那里一个半月后,白雪原跟我微信视频聊天。视频中,他向我展示了我离开之后村里发生的变化,那些变化令我有些惊讶。

  在视频里,我看到村委会马路对面的小巴扎那边墙上画了九幅画。画中,将库那巴扎村的“九小产业”形象地展示出来。在视频里,我看到那座“返老还童”的老水磨,边上是利用广东援疆资金正在修建的SC认证石磨面粉、杂粮和杂糁的生产线。在视频里,我看到刚刚建成的颗粒饲料厂——我在村里的时候,这块地还是一个大坑,正准备填坑建厂,颗粒饲料厂也还只是一张设计图。

  在库那巴扎村时,我曾对白雪原说,库那巴扎村将来一定是一个美丽、祥和、文明又富足的小村。你们正在创造一个属于库那巴扎村的奇迹。

  谁知,白雪原却说:“我们只想让每一个库那巴扎村村民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尽心尽力,让村子每天改变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所以,每天晨会结束的时候,我总会跟工作队队员们和村委会干部讲一句话——每一天对我们都是新的开始。”

  “每一天对我们都是新的开始。”我感叹道:“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就需要这样的态度。忘我奋斗,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您过奖了。”白雪原看着我,平静地说:“我只是希望工作队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队员,不要去想昨天做了什么,多想想今天要做什么,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多成绩。”

  “听说你还给姐姐做工作,动员她去驻村,有这事儿?”我又问道。

  白雪原点点头,说:“是的,她去和田驻村。”

  “你爸爸妈妈年纪不小了,谁照顾他们?”我问。

  “我妻子工作忙,只能周末过去照顾一下老人。”白雪原说:“好在我还有几个好兄弟,他们每周抽出两三天去看看老人。我比较担心我妈妈,她心脏不好,住过几次医院。”

  “那你为什么还要支持姐姐去驻村?”我有些不解。

  “如果错过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那将是一生的遗憾。”白雪原有些激动地说:“姐姐也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在她的职业生涯里,不能缺了‘驻村’这一课。说实话,参加驻村工作队,是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干部,加入到驻村工作队的行列里,投身到脱贫攻坚中!”

  听了白雪原一番话,我很受感动。我要为他,为他的姐姐,也为所有在脱贫攻坚中默默付出的干部们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31日 20 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