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千万工程”二十年

乡村“复活”从老屋修缮开始

2024-03-14 17:23:00 【关闭】 【打印】

  青石板、古巷弄,走进陈家铺村,上百幢黄泥青瓦房呈阶梯式依山而建,古树名木和竹林云海互相映衬。正值盛夏,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个古村落浓郁的乡土气息。

  陈家铺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这个海拔850米的古村落有着640余年历史。过去,因为山高路远,产业发展受限,陈家铺村曾一度沦为“空心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发展机会。

   

  2014年11月,陈家铺村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2014年始,在“千万工程”指引下,陈家铺村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口,探索生态资源转化路径,将破旧的黄泥房改造为雅致的书店、民宿、艺术家工作室、文创基地等,“空心村”蝶变“网红村”。

  保留“原汁原味”

  2016年,由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全程管理实施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项目—“拯救老屋行动”在松阳落地。项目投资4000万元,旨在对老屋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当时,作为全国唯一的整县推进试点县,如何修缮老屋,松阳无章可循。 

  “不同的乡村可以有不同的乡村形态。”松阳县博物馆副馆长郑升认为,“通过最自然的人工干预,复活传统村落的风貌和传统民居的生命力,遵循低碳、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许就是最好的办法。”

  松阳的农村老屋多是以夯土墙、小青瓦、木架构、马头墙为特色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随着人口迁出,很多老屋陷入衰败,面临梁柱损坏、墙体坍塌、屋面残破等问题。

   

  松阳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三都乡松庄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修旧如旧,比建造新屋更难。”郑升告诉记者。如何保留老房子的完整风貌,同时又能增加宜居性,让修缮后的房子有人愿意住、住得舒适?松阳请来了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参与老屋修缮,对整体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参与修缮工作的施工人员多由当地工匠组成,严格采用传统工艺,坚持修旧如旧。

  三都乡尹源村曾信亮师傅干了三十多年木匠,原以为夯墙、翻瓦等技术要失传了。他15岁开始拜师学艺,后来在杭州从事装修行业,得知家乡开展了“拯救老屋行动”项目,便带着23岁的儿子回到松阳参与老屋修缮相关工作。让他高兴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自从开始修缮老屋,老手艺又复活了”。

  郑升介绍称,在“拯救老屋”行动中,松阳县召集传统工匠队伍30余支、2000余人投入古屋修缮工作。曾经远走他乡的工匠们纷纷回流,拾起了传统手艺。目前,松阳县75个村的312幢老屋已完成修缮。除了老屋,松阳各村古道也按“修旧如旧”原则实现妥善修缮,廊屋、古井、古碑和古树得到保留。

  重新盘活老屋资源

  只有保护没有发展,终究不可持续。松阳“拯救老屋行动”项目秉持“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的原则,以修缮好的老屋资源为杠杆,撬动包括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创新尝试多种业态融合,激活乡村发展资源。

   

  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的80后村党支书鲍朝火

  鲍朝火16岁便走出陈家铺村外出闯荡,2011年,他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鲍朝火内心对陈家铺村的绿色发展有了全新勾画。

  借助陈家铺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良好的生态资源,鲍朝火利用自己在外经商积累的经验,四处对接合适的投资商。2016年,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之一的先锋书店正式签约陈家铺,一招破题,书店给陈家铺带来了大量“粉丝”。

  乡村资源价值变现,必须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切合地域特色、能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能带动百姓致富,这是陈家铺村招商的原则。目前,陈家铺村已吸引投资约1亿元,一批高品质精品民宿先后在此落地。2022年,村里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各业态综合营业收入达1900多万元。

  陈家铺村的变化只是松阳传统村落发展的一个缩影。松阳县有百余个保留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78个,几乎每个传统村落都拥有多幢甚至连片的传统民居,它们隐藏在青山碧水之间,完整地保存着“山水—田园—村落”的格局。

  松阳县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当地已流转600多幢老屋,吸引外来投资近10亿元,累计发展品质民宿500余家,年营业收入近1.36亿元。全县60%的传统村落植入了民宿、研学、文创等新业态,带动村民户均年收入增长超过20%。

  留住老屋

  “老屋只有挥别了‘好看不好住’的尴尬,才能留住乡亲,护住故土。”郑升说,在修缮老屋时,除了坚持了文物保护修缮原则,松阳也充分考虑了后期利用,因此进行了宜居性功能植入, 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

  在陈家铺村,家乡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王芝洁就是其中一员。

  34岁的王芝洁曾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外出谋生。2021年,她和妹妹回到家乡改造自家老屋,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农家菜,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王芝洁看来,“曾经破败的老村,变美了”。 原本常住人口不到40人的陈家铺村,现在有200多人长期居住,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

   

  平田村依山而建,民居呈阶梯式层层铺开,完整保留了“村落、梯田、山水”的自然形态。图为村中的一家摄影工作室

  在5公里外的平田村,由村中古老民居改造成的民宿“云上平田”散落在村中的各处。返乡青年叶丽琴是“云上平田”的创始人之一。

  叶丽琴曾经也有一个“城市梦”,毕业后在省会城市杭州奋力打拼,成为一家服装品牌的形象顾问。2014年,她受邀加入家乡平田村的古村落保护开发时,有的只是乡土情结。

  经过八年多的光景,平田村的几间破败的老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有6家民宿的“云上平田”综合体。此外,农食餐馆、云上茶室、农耕馆、扎染坊等综合项目也相继开发建设完成,来自清华、港大等建筑设计大咖也在此驻扎。叶丽琴说,一年下来,营收达到800多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云上平田”项目一家建在老屋中的扎染坊

  乡村美了“面子”,村民富了“里子”,传统村落因获得内生动力而重新焕发生机。(丽水市新闻媒体中心记者王黎津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