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中医药战线全力投入抗疫一线,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人民画报》记者来到雷神山医院,近距离探访中医战疫过程。
雷神山医院位于江夏区强军路,救治对象为各医院发热门诊和住院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医院充分借鉴非典时期“小汤山医院”的经验,只设住院不设门诊。全院共设床位1600张,分别为2个重症医学科病区、3个亚重症病区及27个普通病区。
许多临床一线的医生表示,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特点是病程发展瞬息万变。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深入临床救治,边观察边总结,形成中医治疗方案。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扶正,成为中医在此次抗疫中效果显著的一个重要思路。
医生在病区医生办公室查看患者病历,制定详细诊疗方案。
“红区”内的医护人员通过视频会诊系统和后方医生沟通患者诊疗方案。
医护人员认真记录患者诊疗方案。墙上的黑板记录着病区内病人的情况。
下午交班时间,医护人员交接沟通当日患者情况。
由于新冠肺炎病情的特殊性,再加上医务人员需要穿着多层防护装备,中医号脉使用电子诊脉仪完成,治疗过程也比平常要困难得多。
中医号脉使用电子诊脉仪完成。
医护人员在准备艾灸盒。
医护人员使用中医艾灸疗法为患者治疗。
医护人员展示中医传统耳针疗法的医疗器具。
医护人员使用中医传统耳针疗法为患者治疗。
作为雷神山医院安全隔离的“标配”,负压病房在这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由于负压病房的气压比外界要低,室内的气流只能“从洁到污”单向流动,病房里被污染过的空气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到废气处理设备,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高空排放。
进入负压病房治疗前,医护人员整理艾灸盒、艾灸条。
医护人员从传递窗向负压病房递送医疗器械。
负压病房的压力表,指针右偏表示压力正常。
为保证医护人员安全,负压病房内,医护人员使用套管针灸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负压病房内,医护人员和患者聊天,舒缓患者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每次离开负压病房后都要进行消杀作业。
近来,雷神山医院病房外的走廊上迎来了一大波特殊的创作。这些画作都是由全国各地援助雷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手绘而成,其中既有抗疫的点滴日常,也有满满的祝福。一幅幅手绘作品,既装点了抗疫战斗中的雷神山医院,也给住院患者们展示了生活美好的一面。
上海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领队赵凡尘,是雷神山医院通道手绘墙的创作者之一,他也将自己的诗作写在了墙上。他说:“这些书画展现的是我们工作的日常,更表达了我们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希望这面墙不仅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带去轻松和温暖,也能够把这里的乐观精神传递给武汉之外的人们。”
上海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副领队赵凡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