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共抗疫情

共同“抗疫”,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注释

2020-03-05 15:08:00 【关闭】 【打印】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不仅有格局,也有温度。其中,健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与基本要求。 

  世界不时有灾祸,命运共同体意识需要不断加强。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全球平均病死率为2.5%,它感染了数亿人,因此大约造成5000万人死亡。一百年过去了,随着对流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科技的进步,人类在防控流行病的战场上拥有了更多的利器。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世界各地人们流动的日益便捷与频繁,客观上也加快了流行病传播的速度。有专家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一种流行病传遍全球仅仅需要36小时。 

    在人类应对流行病的历史上,全球联手打赢了不少胜仗。例如,在全球“围攻”天花病毒的过程中,1813年疫苗开始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广泛普及,最终天花病毒被抑制了。寨卡病毒源于非洲,2016年开始在多个拉美国家呈现“暴发式传播”,当时预计美洲地区会有400多万人感染这种病毒,这同样促进了多国在寨卡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协作防控。

   

 2014年9月22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中国援塞医疗队队员向塞方人员讲解传染病防治知识。新华社 黄显斌 摄)

  1976年以来,世界各地出现埃博拉病毒病例与疫情的次数共有30多次。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扩散规模史上最大,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年底发表的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 

  为此,全球共同“参战”,成功控制了其恶性蔓延。期间,中国连续4轮向疫区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现汇和物资等援助,共计价值1.2亿美元。派遣1200多名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赴疫区及周边国家,累计完成样本检测近9000份、留观诊疗病例900多例、培训1.3万名当地医疗护理和社区防控骨干。 

  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早在196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政府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打开了中国同国际社会医疗健康合作的新局面。 

  2019年9月27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 

  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妇幼、难民、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 

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预算摊款国和经常性预算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2015年起,中国宣布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

   

 2019年8月3日,在喀麦隆姆巴尔马尤,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下乡义诊。(新华社 让·皮埃尔·科普索摄) 

    以疟疾为例,几十年前,这一疾病的阴影也曾笼罩中国,人们“谈疟色变”。但经过多年研究、防控,2017年至今,中国境内已无人感染疟疾。
    不过在非洲以及东南亚国家,疟疾仍在肆虐。目前,疟疾与艾滋、肺结核并列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2.12亿人感染这种疾病,其中43万人死亡,每天近1200人死亡,90%的疟疾病例和92%的死亡病例发生在非洲。

   

    2019年7月4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题为《非洲抗疟下一步,中国走在最前列》的文章,指出“中国在非洲的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带给非洲的远不只是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中国专家帮助下,非洲岛国科摩罗疟疾发病率大幅下降,已实现病例“零死亡”。
    文章中说,自2008年起,中国为非洲国家设立了30个疟疾防治中心,并提供价值1.9亿元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从中药材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2018年,中国在塞拉利昂援建了首个热带传染病防控中心,以提升非洲国家自主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在全球范围,只要有突发事件,就有中国援助的身影。
    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是全球多边主义,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极右势力、逆全球化等甚嚣尘上,很多国家提出“本国优先”,认为只要自己没事就天下太平。但疫情等突发事件不断提醒国际社会,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果断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举措迎击疫情,中国境外确诊病例占所有病例不足1%。但是,考虑到病毒在全球扩散的速度之快,仍然需要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应对疾病。
    全球抗疫科研团队加速疫苗研发工作,正与时间赛跑。2020年2月11日至12日,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论坛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联合举办,目标之一是达成一份“科研路线图”,以协调全球科研力量,确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重点,讨论诊疗方案和推动开发疫苗。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科学就是科学,将科学政治化没有帮助。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的确,这场疫情考验国际社会的团结程度,冷嘲热讽与冷漠麻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 2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右三)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新华社 陈俊侠摄 

  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是建设全球伙伴关系,做到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老外”选择主动留守武汉,并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分子。国际社会的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表达了关心与支持,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了善意与温暖。 

    其中,日本的积极支援赢得了称赞。东京、大阪等地的商店出售中国短缺的口罩等防护物品的同时,纷纷写出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指示牌,有的还贴出“价格下调”的标签。来自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局的纸箱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上面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许多中国人为此而泪目,从中感受到中日世代友好的信息。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日中是命运共同体,希望所有人都能渡过难关。中国不是孤立的,日本作为友邦一定会与中国共同面对,并肩作战。他说:“我们没有忘记,2011年日本大地震时,得到了中国很多帮助。听说现在中国的医疗物资非常紧缺,我对此感到非常担心,我们想在各个方面做出努力。”这不仅是日本的声音,也是国际社会的态度。

  的确,在一个全球化时代,机遇是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全球化的。任何疫情可以发生在中国,也可能发生在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只有在危急时刻相互支持,人类社会才有可能拥抱美好健康的未来。风雨同舟必然迎来彩虹,灾祸无情,但大爱无疆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