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5年全国两会>记者直击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以工业大模型为关键变量,让AI引领推动产业变革

2025-03-07 09:50:00 【关闭】 【打印】

  随着杭州科技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开源大模型引发全球瞩目,人工智能领域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DeepSeek大模型在国内正被迅速应用到各领域,让人感到AI带来的变革触手可及。

  3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产业创新,“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海尔,正全面拥抱AI,在研发、供应链、销售和营销流程中全面融入AI,实现从产品智能到流程智能再到管理智能的一体化,试图领跑传统产业升级新赛道。


3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接受媒体采访。 

  在接受《今日中国 》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他今年在两会上提出了三项与AI相关的议案,其中两项涉及AI在传统家电领域的应用,分别关于工业大模型和智慧家庭大模型。

  以工业大模型为关键变量赋能新型工业化

  周云杰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他认为,当前基于工业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正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数据质量与语料库构建的双重瓶颈。周云杰解释道,工业数据高度碎片化,且不同制造行业的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给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训练带来了挑战。例如,在家电行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设备传感器数据、工艺参数数据和故障日志,往往缺乏标准化,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挖掘。因此,如何提升工业数据质量、推进数据标准化,以及高效构建和维护工业语料库,是当前工业大模型面临的重要挑战。

  其次是场景适配与模型可靠性的双重挑战。工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对AI模型的适配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例如,AI视觉检测在家电工厂和食品工厂的应用需求截然不同:家电工厂关注的是产品表面瑕疵、零部件装配精度,而食品工厂则更关注异物检测、包装完整性。这意味着工业大模型不能简单复用,需要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定制化调整。

  此外,还存在着转型切点与话语体系的错位。在工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服务商和制造企业之间的需求匹配并不顺畅。从供给侧来看,许多AI解决方案仍然停留在技术导向,智能化方案成熟度不足。例如,一些工业AI公司提供的智能质检方案可能适用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但对于定制化生产企业而言适应性就较弱。从需求侧来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缺乏明确的方向,既有对新技术认知不足的问题,也有应用中标准化不足的痛点。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精准对接供需双方的平台,提升工业AI方案的可用性,是推动工业大模型落地的关键。

  围绕工业大模型,周云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夯实发展底座,发布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语料库和数据集。二是支持龙头企业,示范工业大模型应用价值。三是扶持平台企业,促进工业大模型服务中小企业。

  智慧家庭大模型助力家电家居产业升级

  周云杰认为,智慧家庭领域正在经历从“单品智能”向“生态智慧”跃升的变革,而大模型正成为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2023年,海尔发布了国内家电行业首个智慧家庭领域大模型HomeGPT,依托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使传统智能家电向智慧家庭管家升级。HomeGPT 能够深度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智能家电之间的全场景互联。它可以基于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优化家电使用方案。比如,当用户早晨起床,系统会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打开窗帘。

  在全球智慧家庭技术创新方面,海尔近年来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2024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排行榜上,海尔智家以 5582 件公开专利申请数量,连续12次蝉联榜首。此外,海尔累计主导和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发布120项,是中国家电行业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最多、拥有国际标准专家数量最多的企业。

  周云杰指出,智慧家庭领域大模型是支撑传统智能家电和家居产业转型跃升的关键,能够催生出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等引领全球新消费的产业,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十万亿以上的新增长点。智慧家庭领域大模型需要算力、算法、数据三大要素支撑,而目前存在的问题,仅靠市场和企业自身还无法快速解决。因此,周云杰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培育数据采集产业,构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多元统一的数据源。二是构建国家级数据仿真平台和训练场。他建议国家增加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智慧家庭全场景覆盖的数据仿真平台和训练场,训练高质量垂域大模型,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质量服务,进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智慧家庭场景中的深度应用,赋能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发展。

  周云杰表示,人工智能是中国企业的时代机会,他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