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春雷乍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观察中国经济决策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两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关注目光。外有特朗普冲击波席卷全球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内有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带来的下行压力,人们希望借此一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识变、应变、求变,如何在大国博弈、科技革命、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机遇和挑战中谋篇布局,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崭新道路。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政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勾勒和部署,给出了部分答案。
中国经济之“变”
此份报告系统回顾了2024年中国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的发展历程和七方面工作成绩,设定了202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提出了重点推动的十大政府工作任务。细读之下,可发现诸多新提法、新表述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如“具身智能”“6G”“独角兽企业”“零基预算改革”“新型离岸贸易”“投资于人”“调减限制性措施”等。这些词语的背后,蕴含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宏观政策思路的变革密码。
产业结构正变得更“新”。报告指出,以人工智能(AI)、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集成电路、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过去一年,“中国智造”的力量已不仅是财经或科技圈谈论的小众话题,普通民众和全球市场都在见证其破茧成蝶的光彩时刻: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推动全球汽车工业进入创新为王的“摩尔时代”;春节前夕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 R1大模型横空出世,以极致的性价比和架构创新戳破了美国科技界编织的资本泡沫和算力壁垒;宇树公司制造的人型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嫦娥六号”首次带回月球背面的月壤、芯片出口额突破万亿大关、第六代战斗机成功试飞。德意志银行2月初发布研报称中国高科技领域正整体进入“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引发全球资本重估中国企业发展潜力和资产价格。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发的产业结构升级正在加速,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大任务中,事关“创新”的任务就占了两项,分列第二、第三位,显示中国对争夺并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主导权的强大底气和政策意志。
风险意识正变得更“强”。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对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清醒和客观的评估。外部风险更趋严峻复杂,无论是国际循环受阻还是地缘政治紧张,美国因素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外部风险来源。就在两会举行前夕,上任一月有余的特朗普政府已累计宣布对华加征20%的总体关税,并在多个领域发起贸易调查和投资限制;内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消费不振问题突出,房地产、地方债和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依然存在。对此,“有为政府”正展开积极行动:提振消费被列入十大任务之首,放在更突出的决策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被再次强调,稳住楼市股市第一次被写进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稳外资稳外贸的高水平开放举措仍将持续推出,中国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发展新型离岸贸易等创新举措应对国际经贸格局的剧变。宏观经济政策立场的转变也与此密切相关,政策出台节奏“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的新表态令人印象深刻,充分显示中国政府对稳经济、控风险的强烈决心和高度重视。
政策手段正变得更“活”。报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定调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显示出中国政府对解决经济发展内外挑战的政策思路出现显著变化。这一变化从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的一揽子降准降息、化债、提振资本市场的增量措施开始,在本次两会上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加强。财政扩张力度空前:财政赤字率设定为4%,有统计以来首次突破3%红线;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开展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货币政策自2011年以来首次定调为“适度宽松”,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以更大力度促进对楼市股市、科技创新、消费、民企等领域结构性支持。通胀目标“明降实升”,在当前物价水平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设置2%的通胀目标实际意味着对通胀的管理思路正从“削峰”转向“填谷”,是以更宽松而非更紧缩的财金手段为经济注入增量活水。
中国经济的“不变”
通读之下,此份报告字里行间既可看到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也不乏烟火人间的细微温情,让人充分感受到大变局下中国政府守正创新、披荆斩棘的定力与魄力,也使我们对新的一年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充满期待和信心。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没有变。报告显示,尽管面临多重困难挑战,2024年中国经济依然交上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使用风潮、电影《哪吒2》的票房火爆等现象更是有力提振了内外预期和民心士气,给了唱空看衰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外部不确定性显著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仍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既是决心,也是自信和底气。诚如报告所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聚力攻坚,我国发展没有闯不过的难关。
对民生保障的重视没有变。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是中国政府通过报告对全体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颇有深意,表明居民就业、收入、消费、养老、生育等关乎民众福祉的领域,在宏观政策出台考量里的权重正显著上升。从政府任务部署看,无论是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还是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计划,都凸显出中国政府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视,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没有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次两会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又一次深刻贯彻。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有序扩大,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免签国家和时间不断增多;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升级,中国对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产品全面给予零关税待遇。与逆势脱钩断链,忙于筑墙赶人的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积极拥抱全球化趋势,将自身发展红利同世界分享,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日益动荡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正能量。
徐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战略所副所长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