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4年全国两会>记者直击

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加快乡村振兴是农民最大的期盼

2024-03-09 12:32:00 【关闭】 【打印】

20243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图/本刊记者 陆佳俊  

  “新时代的政策好,农民心里忘不了。贫困农民脱贫了,历朝历代没做到。农民种粮直补多,国家实行了新农合。贫困户享低保,孩子上学全免了。有水有鱼有树还有鸟,村村都通水泥路,新时代条条致富阳光道……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在河南省代表团驻地见到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聊到兴起,他兴致勃勃地来了一段顺口溜,它正是西辛庄村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先富带后富 

  李连成是个脑子活络的人。1983年搞蔬菜大棚,成了村里首富。李连成回忆说,“1991年大家就选了俺当党支部书记,俺想,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都富了才算富,就发展大家一起搞蔬菜大棚,全村一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  

  李连成还是个能“折腾”的人。没几年时间,村里百姓手里就有了钱,全濮阳市范围内都跟着掀起了“蔬菜大棚热”。但是李连成却犯起了嘀咕,“物以稀为贵,大家都这么搞,还能有多少利润?” 

  于是,李连成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西辛庄村要转型!办企业、搞集体经济、到各地招商引资,食品加工、纺纱织布、造电光源……每“折腾”起一个新产业,西辛庄村及周边地区村民的腰包就又鼓起来一些。截至目前,西辛庄村人年均收入近4万元。“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拿种地来说,市场需要啥咱就种啥!到种子公司一问,销量最大的种子俺们绝对不种!”李连成朴素的意识正是西辛庄产业兴旺的关键。 

  只有700多人的西辛庄村产业业态多样,并不断向高端化、智慧化方向升级,形成了食品加工园区、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截至2023年底,西辛庄村共23家企业,安置劳动力约3000人,总产值达5.2亿元。 

  “城里有啥俺们就有啥!”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产业兴旺,民生福祉就有了保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工作任务,针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推动城乡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李连成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马路修到了村里,公交开进了村里,学校医院一样不少,这不就是融合吗?” 

  如今的西辛庄村,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园区齐备,民生医院还聘请三甲医院优秀大夫,“搭支架、介入造影、换股骨头,这里全能做。500多张床位的二期工程马上也要开业。”李连成说,“原来村里人看病要跑几十公里,路费就花不少。现在家门口就能瞧上病,除了国家报销的医药费外,剩余的村里全部兜底。”为方便老人,疗养院改造也在规划中,预计可容纳五六百人。约3000多个孩子的教育、四五十万人的医疗和养老都不再是难题。 

  此外,占地100余亩,湖光粼粼、水榭亭台的文化广场也成为村民平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李连成总结道:“城里有啥俺们就有啥,农民需要的就是这种民生。俺们村没有邻里不和的,没有不孝敬老人的,这就是西辛庄的精神文明!” 

  中国故事讲给世界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几年来,农民得到了太多好处。河南是农业大省,西辛庄的故事就是河南农村的故事,也就是中国的故事。”李连成说。 

  30多年来,李连成凭着一个“干”字,把一个贫困村干成了全国文明村,其经历也多次被改编成文艺作品,西辛庄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地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非洲国家的人都到俺村儿去瞧嘞!”李连成骄傲地说,他们来看种地、看产业、看环境,“看完那是非常佩服嘞!” 

  据了解,设在西辛庄村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2016年成立,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培训村支书的干部学院,是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也是农业农村部援外项目培训基地。迄今为止,共有3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曾来此学习,累计培训国内外学员共计11万人次。 

  一个新梦想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李连成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农民的“八个梦想”。“温饱、教育、医疗、就业……如今这些基本都已实现。”但是李连成认为,“现在还差一点。” 

  李连成说,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中,高科技企业在西辛庄村扎下了根,智慧农业类、科创环保类企业纷纷在此落地。依靠科技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西辛庄村的发力点,科技人才成了村里的最大需求。 

  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李连成带来4条建议,全部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加强科技人才下农村。“去年我就提过,今年还要提。”李连成说:“没有科技就没有生产力,科技人才很重要。”在繁忙的会议日程之余,李连成还频繁接触其他农业领域全国人大代表,让青年技术人员下基层接接地气,也为西辛庄村引进亟需的科技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李连成今年已经74岁,但他说自己从来没感觉累过。“没有发展哪有幸福?俺村培养了很多人才,有村里的,也有外来的大学生村官,都是跟着我拼命干。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就是农民最大的期盼。”李连成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