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

“一带一路”中外媒体走进中德产业园

2023-10-17 14:44:00 【关闭】 【打印】

  2023年10月16日上午,来自日本共同社、日本朝日电视台等15家中外媒体的30名媒体记者走进北京市顺义区北京中德产业园,参加由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城市采访活动,深入了解作为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中德产业园和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中德产业园以高水平开放,持续呈现中德经济技术“联合发展、相互成就”的生动实践,感受“两区”建设推动北京以更高水平开放,以首善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中国制造”遇上“德国工业4.0”

  走进中德大厦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的未来工厂区,工业4.0未来世界场景跃然眼前。“一条生产线上能生产不同的产品,整个过程不需要人来操控。” 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总负责人林丽华指着由五个智能工作站拼成的生产线说。 

  只见工作人员轻点屏幕,分别下单生产移动硬盘和工站模块。刚下单完成,一个方头方脑的移动机器人就开始前往取料区准备生产所需要的材料,它高举“手臂”精准地拿出材料又快速移动到工作站放入材料。其余工作站随即开始接力生产,一分钟不到,一块移动硬盘就已经生产完毕。而在第四个工作站开始操作时,移动机器人已经开始准备生产工站模块所需要的材料了。同时,它的“同事”——矮个子搬运机器人也移动到第二个工作站下方开始搬运、重组新的生产线。不一会儿,一条生产工站模块的新生产线就诞生了。 

  “这些生产模块可以自行移动,只需4分钟时间就能组成新的产线,而在传统工厂中需要几个小时。”据林丽华介绍,这条柔性产线在无线充电、5G、工业互联网等新科技赋能下,由机械臂、自动运输车、智能工作站等组成,可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是由博世公司联合顺义区政府成立的国际化创新中心,主要为北京制造业企业提供工厂规划、诊断咨询、项目落地、转型辅导等服务,是首批落地的中德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已完成对首钢冷轧、北京现代等50余家企业的转型服务及方案落地工作,推动区内制造业企业新增智能制造投资超2亿元。林丽华表示,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是中德先进技术的相互学习与合作的新平台。 

  中德合作让机器人实现的“类人工作” 

  “这些机器人看起来十分灵活。站在机器人旁边,用手轻触机器人,它便自动停工,接触时丝毫感觉不到撞击。这样神奇的一幕发生在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接着,思灵机器人“灵敏而细腻”的掌控力更是让大家叹为观止:在机器人手臂末端装上钉子后,如果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钉子碰到固定的气球,机器人能够感知到气球状况,而不把气球扎破。 

  “这款思灵机器人diana7有7个轴,同时有7个一体化关节,驱动和处理关节上的所有数据都通过一体化关节实现。它的力控灵敏度可达0.5牛,相当于0.05公斤左右的压力。”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尉解释道,这样的精细操作,让思灵机器人在医疗、工业(3C消费电子、汽车、珠宝加工)、农业、教育及服务等多个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获得应用。 

  陈尉介绍说,机器人研发的意义是服务于人,公司推出了极具颠覆性的“机器工人”,完成传统机器人难以实现的“类人工作”,自主研发推出了包括智能力控机器人、仿人型五指灵巧手、智能柔性机器人操作平台(FIP)、多模态感知及工艺适配等软硬件产品。与此同时,作为一家自德国引进的外来企业,公司也成为了中德人才交流合作的载体。“哪怕在疫情期间,公司也克服种种困难,保持着30位以上中德工程师的交流往来。”陈尉说。 

  细胞为世界增添“绿意” 

  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走进中试车间,一个5吨容量的透明反应发酵罐正在工作,内部巨大的搅拌器将几乎透明的液体不断翻搅,在这里,无数细菌正在不断发酵,为后续生产PHA(聚羟基脂肪酸酯)做准备。 

  “PHA一种绿色低碳、100%生物基的生物材料,也是微构工场的核心产品。该产品使用后可以实现自然环境下1-3年内快速降解,降解后产生的物质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据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欧阳鹏飞介绍,PHA的类型有150多种,可应用于医疗、医美、服饰、3D打印、日常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生活应用场景。 

  欧阳鹏飞说,不同于传统生物制造,微构工场生产所需的原料可以是秸秆、厨余垃圾、废工业乙酸等。通过“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材料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连续发酵生产,降低50%以上传统生物制造的能耗,生产用水也可以循环利用。 

  “众所周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发展,绿色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微构也会继续深耕这个领域,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给世界带来更多绿色。”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吴清赴说。 

  微构工场、思灵机器人等企业是北京中德产业园开拓创新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三年来北京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的一个缩影。未来,北京中德产业园将继续加速汇聚资源渠道,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持续深耕发展热土,为首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添力赋能。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