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最具标志性的产业园区,中关村壹号已经成为该区域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2月8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中关村壹号园区,现场感受助力和服务冬奥的科技魅力。
IDA机器人和数智人平台有力保障冬奥防疫
在园区内人工智能代表企业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汇聚了各种具有互动功能的机器人和基于自主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声智科技的首席知识官常乐介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声智科技的这套“Azero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已为全国多地提供了可信可靠的防疫服务。声智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Azero人工智能开发框率先在北京上线了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以“北京健康宝”为公众入口,实现了核酸检测从预约、采样、检测到结果查询的全流程数字化和辅助防疫机构决策的协同与组织管理。
“在冬奥会中,海内外的运动员、工作人员齐聚北京,我们充分开发Azero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的潜力,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快速研发了IDA机器人和数智人平台,支撑了冬奥防疫、冬奥赛保和冬奥大脑的工作,有力保障了涉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比赛。”常乐说。
据介绍, IDA是intelligent digital assisstant (智能数字助手)的简称,这一系列可以实现多种应用,比如翻译机、核酸采样核验终端、消杀机器人等。可以保障冬奥期间运动员和支撑涉奥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应检尽检核酸检测情况。
IDA翻译机是人、机、物三个世界的翻译官,通过它构建数字空间,主要保障冬奥期间运动员和支撑涉奥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应检尽检核酸检测情况。
IDA核酸采样核验终端是冬奥防疫的关键设备,在冬奥的各个场馆、闭环管理的82家酒店都在使用。根据不同酒店、场馆在内部设计、所举办赛事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提出针对性防控方案,按照奥组委的防疫规则为涉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基于它可以使得核酸检测工作每日一检,帮助防疫工作人员提高人效,降低工作量,提前完成任务。
IDA消杀机器人每天在场馆定时消毒,可以灵活的避开四面八方的障碍物,如果检测到它的前进路线有人经过,还会主动提醒对方自己正在工作,灵活的在场地里进行消毒杀菌任务。
助力视障人士看清美丽世界
低视力人群是指矫正视力在0.05和0.3之间人群的统称,导致因素包括角管状视力、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青光眼、黄斑变性、以及老龄化所导致的视力障碍等疾病,目前现代医学暂无有效治愈手段,其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区别于盲人,低视力人群具备感光、视物的能力,只是大脑图像处理能力稍差。这类群体或许不能看清世界,但在智力、理解能力等方面普遍优于常人。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视力困扰,正常学习生活,是翠鸟视觉从未动摇过的创业初衷。” 北京翠鸟视觉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正宇告诉记者,“电子助视器的未来就如同现在的助听器,目前我们已经做了2600多例临床测试,希望未来能帮助更多视障人士。”
针对改善低视力人群的行动能力,翠鸟视觉也有提供相应改善方案的便捷佩戴产品。“比如黄斑变性会导致患者视觉出现扭曲变形,从而会失去基本的运动能力。我们提供基于MR头戴式显示器的视觉畸变纠正方案,作为视觉辅助手段—也即开发新型头戴式电子视觉辅具,使得永久性视物变形患者,可以通过该电子辅具,重新看到一个不变形的正常的世界,恢复生活质量,本次北京残奥会就有运动员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黄正宇说。
科技和艺术结合创新
硬核科技企业是中关村壹号的缩影,也是“两区”建设带动下,重点区域开放、创新政策集成,海淀等各科技园区和企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位于园区南侧的壹美美术馆则是艺术配套设施,以科技和艺术结合创新为定位和目标,带给记者们不一样的感觉。正值北京2022冬奥会举办期间,壹美美术馆正在展出雕塑家郅敏的艺术展,郅敏参与制作的作品《舟》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品最佳作品。这件作品以中国陶瓷颗粒为单体,汇集自然界橄榄叶总体形象,与自然环保融为一体,诠释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
记者了解到,当前北京市正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仅近年来新建成的中关村壹号园区的20栋产业楼宇就云集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金融科技、数字电竞四大硬科技产业方向的132家硬科技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众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壹号就相当一个链接器,是北京市政府的营商环境的最后一站,我们从硬件到软件,去服务企业、服务人、服务资产方、服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