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2北京冬奥会

外媒看冬奥:中国变得更自信 ​“双奥之城”载入史册

2022-02-08 09:57:00 【关闭】 【打印】

   

  2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北京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双奥之城”被载入奥运史册。各国媒体盛赞开幕式盛况和北京高水平办赛,表示第二次举办奥运会的东道主中国,已经变得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  

  开幕式精彩举世瞩目 

   

  据路透社报道,24日晚北京冬奥会拉开帷幕。当天正值中国农历立春节气,首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株株随风起伏的春苗,意在传达春天的活力,然后由绿变白绘成蒲公英,随着蒲公英的花儿飞向天空,它们演变成白色和绿色的焰火,并拼成英文字母“春天”。之后,在升国旗、奏国歌之前,中国国旗在代表中国56个民族和不同职业的人们手中传递。在一个类似冰块的三维“冰立方”上,激光雕刻出前23届冬奥会的标志。随后冰球运动员“打破”冰立方,从中升腾起白色的奥运五环。开幕式导演是曾执导过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约3000名表演者在由面积约1万平方米、类似冰面的高清LED屏幕组成的舞台上演出。 

  报道称,尽管冬奥会的规模小于当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但当冬奥会举办时,中国已经变得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 

  据俄罗斯卫星社24日报道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演员规模约3000人。重点突出三个主题,包括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和向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宗旨,以及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愿景和期待。 

  法新社开幕式当日报道称,以雪花为主题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热烈隆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表讲话说:“在我们这个分裂、冲突和不信任不断加剧的脆弱世界里,我们向世界表明——是的,可以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可以和平、相互尊重地生活在一起。”  

  疫中办奥措施得力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24日报道,中国希望本届冬奥会成为良好的展示平台,向世界传递双重信息。报道称,北京冬奥会向全球展示中国的组织能力,对新冠疫情的严格控制和抗击能力。中国将在17天的赛程期间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体育场馆和滑雪场、快速的高铁线路、无可挑剔的赛事筹办组织工作,尤其是对疫情的严格管控。报道指出,冬奥会成为展示国家成就和实力的平台,展现出更加繁荣和安全的国家形象。 

  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称,北京也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两场奥运会之间相隔14年,但存在共同点:中国决心向世界展示自己,使奥运会成为中国令世界惊艳的窗口。”同时,文章也指出,冬奥会组织方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而中国在这一方面已经采取了各种防疫措施保障冬奥会的安全。 

  菲律宾《马尼拉日报》同样报道了北京冬奥会的防疫工作,特别关注了的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报道称,为了防止疫情的接触交叉感染,北京冬奥会将会采用送餐机器人。报道称,北京冬奥会期间要求的饭菜是在厨房以电子方式准备的,并由送餐机器人传递,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接触和可能的病毒传播。这项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防止从奥运场馆区域以外的餐厅提供食物。  

  绿色办奥成绩斐然 

   

  马来西亚《星报》报道,北京冬奥会实现科技绿色飞跃。报道称,为能够在冬奥会前夕和冬奥会期间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中国政府在所有举办冬奥赛事的场馆里实施创新的解决方案。冬奥会组委会为场馆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用于大规模的健康监测、环境消毒和即时反应。同时,为减少冬奥会场馆内的操作人员和服务志愿者数量,人工智能机器人还负责新冠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消毒、体温检测和环境监测。 

  《星报》还赞扬了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称约有1.9万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志愿者将驻扎在场馆内外,提供资讯和翻译服务,为运动员提供帮助并参与处理紧急情况。这些志愿者将在这场世界级体育盛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更好地了解中国。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本届冬奥会主打“绿色办奥”,中国力争成为首个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的奥运赛事主办方。2020年正式投运的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实现冬奥绿色电源供给的重点项目,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绿色成绩单”。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本届冬奥强调有效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绿色理念,许多场馆是在当年奥运场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本月2日开幕的冰壶比赛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这一外观独具特色的建筑曾是2008年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馆。北京冬奥组委仅用大约20天就将“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 

   

   

整理撰文:张岩
来源:参考消息网、环球网、新华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编:徐豪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