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曾经是长江边上围垦建村的“贫困村”。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多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年多来,永联人更是在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政治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农村的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成熟的探索。如今的永联村产业兴旺,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了从穷村到经济强村的蝶变,经济总量名列全国行政村前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全国人大代表、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接受了我刊记者的专访,讲述了永联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如何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江苏省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鸟瞰图。
产业兴旺发展
从1970年围垦、1971年建村时小破穷的村庄,到1978年挖塘养鱼、兴办各种小加工厂,再到1984年自筹资金创办永联轧钢厂,直到现在建成集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钢铁企业永钢集团,永联村每一步的发展选择,既是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又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趋势的研判。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变化,永钢集团开始全面转型升级。”吴惠芳介绍说,一是加快产品提档升级,将产品聚焦为优特钢生产。二是借力“一带一路”政策将产品出口到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三是企业节能环保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四是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金融贸易、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循环经济等产业。2020年,永钢集团的营收已达到1010亿元,利税60亿元。
以永钢集团为主要载体,永联工业化、产业化实现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永联村的城镇化建设。吴惠芳形容,村民像芝麻一样紧紧包裹着永钢集团这个内核,永联这么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按照城镇化、现代化标准,永联村建起了可供2余万人居住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另外,还配套建设了商业街、学校、农贸市场、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让农民享受到了城镇化的生活环境与条件。
永联现代粮食基地使用无人机播撒农药。
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必然要求。永联村将村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规模种植,先后建成了苗木、粮食、花卉果蔬和特种水产基地、江南农耕文化园,并分别注册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据介绍,永联村近年来通过整合永联天天鲜生鲜配送公司和旅游公司,加快农业融合发展,推进永联村种养殖基地化、加工制作工业化、餐饮美食特色化、销售配送网络化、观光体验产品化。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充分释放农业各个环节活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而兴旺农村产业,”吴惠芳说。
生态绿色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吴惠芳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永联村志愿者参加保护长江,环保放生骑行活动。
吴惠芳告诉记者,永联村在建设绿色宜居生态环境上积累了很多经验。近些年,永钢集团相继投入约60亿元,用于企业节能环保改造,各项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地区和钢铁行业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成为国家工信部授予的“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的钢铁企业。在循环节能方面,率先实现生产、生活、船舶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与此同时,永联村还利用江南田园风情和本地文化习俗,拓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特色休闲项目,建设田园风情小镇。把田间地头的采摘、花卉草木的观赏、农业生产的劳作等等,与游农耕文化园、泡凤凰山温泉、住永联度假酒店,组合打包形成旅游产品。
随着社会发展,永联村投入900多万元率先进行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的硬件设备包括智能分类箱、各类收运车辆,以及日处理量300kg的厨余垃圾微分子降解处理器,还建设了宣教中心、分拣中心等场所,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整体改造社区绿化,全村12平方公里的村域内,绿化覆盖率达42%。
治理民主有效
吴惠芳表示,行政村的功能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产业兴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乡村治理有效、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但是随着产业发展壮大,越来越要求专业的经营人才,因此有必要对行政村的村委会和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政经分离”,村委会承担社会治理功能,经济合作社专心发展产业。
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与永联村民促膝而谈。
2010年,在永联区域内成立永合社区居委会,承担过去村委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永联小镇与城市社区一样,实行社区自治。2013年,召开永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聘请社长、副社长,实体公司专业化管理人才,对村经济合作社旗下的农业、旅游、餐饮、培训、物业等产业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
过去是小村庄办社会,村里的农贸市场、环卫、治安都是由村里成立的综治办负责。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永联村成立了永联社会事务协调领导小组,由张家港市南丰镇派驻公安、城管、卫生、工商等执法力量到永联,永联村实现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等化。
在永联村议事厅举办的2020为民基金会慈善募捐活动现场。
为了充分实现村民自治,让基层民主看得见、摸得着,永联村建设了可供285名代表召开会议的村民议事厅,配套建有实时直播的LED大屏和供村民旁听的参观通道,会议召开时,村民在家可通过数字转播实时观看议事情况。每年,永联村会分别召开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和永合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分别审议决策村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自治方面的议题。
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并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向往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吴惠芳说,“只要牢记初心与使命,就能始终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决策、谋发展。”
建村以来,永联村通过一系列经济增长成果的制度安排,使村民拥有更多的机会享受更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永联村先后5次并队扩村,人口从700多人增加到了1万多人,但永联村没有搞原住民和新村民的“亲疏有别”,始终做到“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凡是永联人,待遇人人都平等。”
永联村民学习垃圾分类,积极建设绿色乡村。
21世纪初,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先后两次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永联村没有走大锅饭式集体化和私有化的极端,而是首先将永钢的75%股份明确为企业经营管理层持有,让“能者”发光发热。同时,为全体村民保留了企业25%的股权。村集体每年可获分红将近2亿元,每年人均获得现金分红1万元。
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体现在就业、受教育机会、医疗保健等方方面面。首先是共享就业机会。永钢集团虽然可以吸纳一部分村劳动力,但是还有许多因为学历低、年龄大、身体弱,无法就业。永联村成立了劳务和保安物业公司,与周边企业签订保洁、保绿、保安服务协议,为那些低技能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帮助村民实现脑袋富才是最根本的。村先后于1995年、2005年、2014年投入巨资,支持政府对永联小学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把村里的经济优势转化为孩子们读书学习的环境条件优势。此外,永联村还特别设立了“为民基金会”,每年接受爱心人士和永钢集团及其员工的捐款达2000多万元,用于养老、助学、扶贫、助残、教育等公益项目的开支。
谈到乡村发展从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吴惠芳指出关键是实现产业、治理机制以及人才队伍的转型。他进一步指出:“未来,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生态共同体、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等,对照苏州市委、张家港市委的部署要求,争当苏州市2022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排头兵。”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