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1两会>记者直击

全国人大代表周松勃:为乡村振兴筑牢卫生健康基础

2021-03-05 16:19:00 【关闭】 【打印】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说一说,然后我形成议案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去。”刚刚参加完河北省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回到家乡,多方调研,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做准备。 

  作为扎根基层33年的乡村医生,周松勃非常关注农村地区群众的就医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他准备了多份建议,其中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巩固扶贫成果,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

  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 

  “周爷爷、周奶奶好!”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扑到周松勃夫妇的怀里,甜甜地喊着。这个女孩儿的父亲刘丹2009年因感冒发烧未及时治疗,导致肾功能不全,经多方治疗无效后发展成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2018年不幸去世。         

  “虽然国家加大了医疗保障力度,用政策兜底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但是我们儿子没有这个福气,现在剩下我们老两口带着孙女过日子。”刘丹的母亲叹了一口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们夫妇也相继病倒。 

  “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刘丹一家是许多家庭被大病、慢性病压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缩影。在周松勃的诊治和帮助下,他们的病逐渐好起来。“我们自己种了两万多斤的大葱,正好赶上大葱行市好,卖了21100元钱。”身体恢复康复后,这个家庭也慢慢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要加快推进解决医疗资源,特别是医务人员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到乡镇、社区和村卫生室,给百姓们看病,以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筑牢基层医疗网。”周松勃说。 

  在农村长大的周松勃深知种田人的艰辛和患者的疾苦,因而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作为行医准则。对于贫困患者,他向他们舍药,或是降低药价,方圆数十里的患者都愿到他这儿看病。 

  他建议,对于基层的老百姓来说,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才到三甲医院;实现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他说:“我们要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困难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强有力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 

  对于社会各界关注的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热点话题, 

  周松勃表示,要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巩固扶贫成果,为乡村振兴筑牢卫生健康基础。为此,他提出:“要精准‘把脉’,准确‘治疗’,快速‘收效’,做好健康扶贫的‘医生’,彻底解决健康扶贫中的‘水土不服’问题。” 

周松勃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接受记者采访

  必须大力推进精准健康扶贫 巩固扶贫成果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就健康扶贫工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贫困患者能够得到积极治疗且负担明显减轻,虽然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精准健康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经过调查研究,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周松勃针对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巩固扶贫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因病致贫人口识别体系,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保障政策,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方面,出台针对贫困群众的倾斜政策,大幅提高保障水平;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设立专项经费,针对贫困群众,降低新农合补偿起付线,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水平,取消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比例和封顶线,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 

  二、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建阵地”和“强能力”两手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力度,促进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定向培养基层全科医师,引进基层医疗技术人才,切实发挥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贫困地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以贫困地区交通较为便利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合理规划、设置区域急救转运中心,财政支持配备配齐设备设施,加强急诊急救专业性培训,提升贫困地区急诊急救能力,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的救治效果。 

疫情期间,周松勃(左二)带领他的团队,边慰问边调研

  三、在公立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先诊疗、后结算、零押金、无起付、一站式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服务标准;全力缩短办理周期,简化报销救助程序;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对口支援等制度建设;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相关制度建设,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定期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卫生扶贫、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帮助贫困人口在当地就能看大病、看好病。 

  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根本在于落实“不得病少得病”和预防为主要求的根本措施。积极推进“防未病”工作,做好贫困人口的健康体检、开展疾病筛查,早期发现疾病,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率;通过“防”和“治”并重,强化健康干预,让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周松勃在医院内为患者诊治

  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特别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到健康扶贫工程中来。参考“支教”做法,在现有“三支一扶”即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支医的范围与形式,鼓励支持有爱心的医疗专家前往贫困地区帮扶当地医疗机构发展;结对精准健康扶贫,发达地区医院与欠发达地区医院结对,充分发挥大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健康扶贫工作,支持各类企业进行社会捐赠、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健康扶贫,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 

  六、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等信息,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使互联网科技与精准健康扶贫政策相结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动态化管理;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在线开展远程医学培训、临床适宜技术推广教学、专家远程临床病例指导、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等服务。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