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1两会>代表委员声音

中国连年提供上千万的新就业,用了这些政策手段

2021-03-09 15:37:00 【关闭】 【打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2020年6月,西藏自治区在拉萨为高校毕业生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求职者
 

  谈到2021年的政策目标时,李克强说:“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中国在过去数年里连年提供了上千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即便在2020年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在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满足大量就业需求开始变得困难时,仍完成了千万级的就业“成绩单”。由此展望2021年,我们对中国将新增就业稳定在千万级水平更加抱有信心。

  那么,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比,在就业方面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能维持这样高的就业规模呢? 

  新增就业规模大是中国的特点 

  笔者熟悉的日本,虽然也使用接近于新增就业这个词的“新规雇佣”,但通常统计上只使用“雇佣”,强调新增就业的情况并不是很多。

  中国的新增就业,主要指新进入到劳动市场的劳动人口,或者新增的就业岗位,那些辞职后在同行业内换家企业继续工作的人,并不计入新增就业的数量内。

  一年能有上千万的新增就业,实现这个目标要比普通的增加就业人数困难得多。特别在疫情之下,各国失业人口剧增,申请失业保险的人翻了几番,即便是没有使用失业保险,国家为了维持现有就业规模,也需要拿出大量的财政预算。

  日本《朝日新闻》在3月7日有这样一篇报道。美国议会在3月6日通过了一项总额为1.9万亿美元(约12.33万亿人民币)的追加经济对策实施法案,主要内容是为美国民众每人直接发放1400美元(约9086人民币)现金。如此大量发放现金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到来后,美国大约有1000万人失业,另外有大约2000万人开始领取失业保险。”但实际上失业后领取相关的保险,已经不能维持很多美国人的生活。

  相比之下,日本的失业人口要少很多。2020年4月日本因为疫情紧张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时,大约597万人一时间失去了工作机会。12月再度宣布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时,到1月底时失去工作的人群只有244万人。同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失去工作的人变少了,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拿出大量资金补贴企业,让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时候不裁人,对于多余的员工由国家支付工资补贴。

 
  疫情期间,日本政府出资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补贴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2021年2月做了一个统计。2008年美国雷曼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日本深受其害,大量员工失业。为了维持就业,日本政府在2009年向企业提供了6536亿日元(约382亿人民币)的“雇佣调整助成金”(工资补贴)。但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后,日本到2021年1月底,已经使用了2万7658亿日元(约1363亿人民币)的工资补贴,这相当于雷曼冲击时的4倍以上。

  和美日相比,中国在一年里能新增上千万人就业,规模巨大。中国没有使用发放现金或者工资补贴的方式来稳定生活和就业,采用的增加就业方式,不仅能维持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更能增加社会财富,为经济增长提供条件。

  通过减税、鼓励创新, 

  维持新增就业规模 

  在市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经营变得困难的时候,维持企业经营就能减少失业人口,让企业有信心开拓新业务;导入新的服务内容,就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中国在财政方面采用了减免社保费用等减负方式来稳定就业。

  从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布的数字看,“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此外,对企业来说度过难关需要金融方面的支援。“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李克强强调用这些手段来对企业从金融角度进行了支援。

 
  中国政府采取减税降费、放宽贷款等手段,通过“放水养鱼”减轻企业生存压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现代物流报》在2月24日报道说,“(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300万亿元新台阶。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中国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物流业加速了IT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实现了发展。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增就业。服务业受到的疫情打击最大,但和美日等国家比,中国现代物流逆势发展,相当程度维持了消费,保障了经济在2020年实现正增长。

  只有维持了企业经营,让企业不断开拓新领域里的新业务,能够创新,才能实现新增就业的增加。笔者特别重视的是,中国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这种新方式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另一方面让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增值税的免征待遇,有利于生存。

  不是靠给每个国民发放生活补贴,也不是由国家代企业发放工资,中国在疫情期间增加新就业的方式,更多地采用减免企业增值税,减免社保费用,鼓励研发方面的投入等方式,让企业活下来,活下来的企业保有创新能力。

  正是中国的上述政策保障了每年能新增就业人员在一千万人以上。

 

  陈 言 《人民中国》副总编、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