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21两会>代表委员声音

骆沙鸣委员: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应率先为高质量减碳作贡献

2021-03-07 10:32:00 【关闭】 【打印】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受访者供图)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这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的降碳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进入“十四五”,国家对推动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具体目标。京津冀在绿色协同发展中如何加快绿色转型?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积极展开调研。他认为,新降碳目标的提出,对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三地绿色协同发展应率先为高质量减碳作贡献”。 

  在疏理京津冀城市群共同诉求和目标的基础上,骆沙鸣发现,“三地的生态协同发展是短板”。他认为,三地应构建生态利益共同体运行的保障组织、协同规则、一体化考核机制、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在促进“双循环”中作出更大贡献。他就如何促进京津冀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和生态要素市场一体化提出建议: 

  持续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不断建立健全三地生态环保协作机制,开创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制联想新局面。三地绿色发展经验要互融互鉴,促进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上新台阶,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结合我国高质量发展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在京津冀建立绿色的GEP核算新体系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在三地金融机构建立一体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生态服务链融合发展,持续增强三地绿色协同发展动力和活力。 

  探索碳定价,整合京津冀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推动建立京津冀资源环境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区域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融入全国一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建立京津冀生态资源大数据运营中心,探索建立京津冀生态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分配机制、生态多元横向补偿机制、生态利益共同体的一体化考核机制,在生态系统发展中释放出更大的潜能,推动高质量生态协同发展。 

  建立京津冀绿色发展科技数据管理中心,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及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强化京津冀生态保护与空间管控,严格京津冀生态环保联合督查执法。 

  探索必要的水库、水系联通工程,加大水资源统筹调度和协同治理力度,确保京津冀水生态安全,创新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协同发展共治模式。建议尽快在三地启动水生态足迹和虚拟水核算,将水资源利用效率纳入水资源配额与动态调整方案。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设立京津冀绿色发展专利池,通过加快绿色专利运营和加快产业化市场化转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促进三地生态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进一步激活京津冀生态数据生产要素,助力京津冀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要通过加快推进生态数据确权、生态数据资产化、生态数据流通交易,使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